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乳酪?為何文官集團非要死死咬住皇帝不放?

鄭和下西洋動了誰的乳酪?為何文官集團非要死死咬住皇帝不放?

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開創了中國航海史的新篇章。不過史料中卻說鄭和下西洋是耗費國力,得不償失,以至於在明中後期再無下西洋之舉。如果讀史不細,還真會被這個論調所欺騙,下西洋對於大明朝來說,不僅是弘揚中華文明的創舉,在經濟上也會帶來巨大的利益。

事實表明,鄭和下西洋不但沒有造成國家的財政困難,相反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永樂年間的下西洋,不僅國庫充實,且貧窮百姓按照命令轉賣貨物,也有很多人因此致富。

永樂時期國家辦了許多大事,如營建北京城、北征蒙古、南逃安南,這些舉措並未造成國家財政困難。而宣德五年,國家並無大的動作,每年的財政卻剛剛達到收支平衡。明宣宗也曾有重啟下西洋的計劃,為的就是增加國庫收入。

下西洋於公於私,無論對國家還是對下層手工業者和貧民,在經濟上都有莫大的好處,那為什麼卻在一片反對聲中不得不終止呢?這裡面就有說頭了,其實下西洋牽涉到明代文官集團的根本利益,眾所眾知,通過科舉選撥出來的文官集團,其實就代表絕大多數商人資本家集團的利益。

海外貿易對於大明來說是塊肥肉,商人集團對這塊肥肉垂涎欲滴。但自從鄭和下西洋後,海外貿易產生的超額利潤完全壟斷在國家手裡,商人資本家看著眼熱卻可望而不可及。憑藉他們的實力無法和國家組織的超級船隊抗衡並進行商業競爭。

可想而知,有著巨大的利潤卻不能分一杯羹,代表商人資本家的文官集團自然就會出面阻止官方的海外貿易,而且下西洋活動還直接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比如用胡椒代發俸祿。可是,明成祖朱棣是一個強勢的皇帝,文官集團自認為無法蒙蔽皇帝終止下西洋。

可是仁宗即位後就不同了,他們通過各種言論發起攻勢,全力醜化下西洋活動,將其說成是耗費國力,無一是處。仁宗以及後世的大明皇帝都沒有太祖、成祖那麼強勢,他們處在文官集團的包圍之中,經過長年累月的渲染,就真的以為下西洋是勞民傷財之舉,能真正洞察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到了明憲宗時,皇帝希望重開下西洋的壯舉,於是他下旨調閱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以便了解詳情。但兵部尚書劉大夏卻擺出一副拒不合作的態度,竭力醜化下西洋為國之弊政,他還把所有資料檔案藏匿起來,公開抗旨。劉大夏此舉贏得為民請命的好名聲,得到那些被蒙蔽的士大夫們的支持。面對這個現狀,憲宗不得不放棄下西洋的念頭。

其實,劉大夏故意藏匿鄭和下西洋的意圖並不是技術層面上的,道理很簡單,對於大明朝來講,永樂時期能造的寶船,憲宗時肯定也能造出來。所丟失的航海資料也同樣可以再次摸索。

真正的原因是劉大夏怕憲宗看到檔案後,獲知下西洋不但不耗費國力,反而能為國家增加大量收入,同時為很多平民創造大量的謀生機會。如此一來,文官集團好不容易得來的海外貿易的巨大利益便會被國家收走。這樣的結果,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因此,劉大夏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也不願讓皇帝看到鄭和航海檔案的真相。

自從下西洋被終止後,私人的海外貿易活動急劇增加,而且政府一直有海禁的政策,所以根本談不上徵稅。也就是說,原本是國家的收入,現在變成了私人資本集團的利益,咬住了這塊肥肉豈能鬆口。

私人海外貿易不僅讓國家失去了大量的財政收入,還帶來了重大的隱患。在巨大利潤的驅使下,出現了大量為暴利鋌而走險的私人團體。在這種情況下,便滋生出了海盜。這些海盜經過常年的積蓄,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甚至可以於朝廷進行對抗。

可以看出,官方下西洋活動的終止,其實都是文官集團和私人資本家集團在背後操縱的結果。如果天真的以為停止下西洋是耗費國力、勞民傷財之舉,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聖笑點 的精彩文章:

這些「梁山好漢」的綽號和姓名連起來讀,居然有這麼多可笑之處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定居美國,晚年用9個字揭露兩人感情狀況

TAG:大聖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