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幅大畫又準備在江湖上翻雲覆雨了,你確定不看看是誰?

這幅大畫又準備在江湖上翻雲覆雨了,你確定不看看是誰?

1961-1964年間,李可染共創作了七張尺幅各異的《萬山紅遍》。其中三幅現分別藏於中國美術館、中國畫院和榮寶齋;一幅為可染先生家屬收藏;另有兩幅被台灣著名藏家珍藏數年,從未再現於市場。這次現身保利春拍的《萬山紅遍》約十平尺,不僅在該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且是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唯一一幅,堪稱稀世珍品。

而且,保利近現代書畫部主管李思莫說:「李可染繪畫風格極樸實憨厚,層林盡染的效果靠反覆皴染而出,力透紙背,此題材才僅畫7張,7件正好顯示其惜墨如金。」李思莫表示,《萬山紅遍》是李可染特殊時期創作的一件絕品,在近現代山水畫的發展史上占重要席位,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目前有一位藏家手上藏有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一起來欣賞下:

「紅色山水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20世紀「文革」的政治氛圍,雖限制了很多畫家的創作空間,但是也成就了相當一批山水畫家對「紅色」的別樣情懷。而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極具代表性,也是其山水畫的成名作,奠定了李可染在「紅色山水畫」的地位。

《萬山紅遍》的誕生,有著特殊而深刻的時代烙印。1954年,李可染、張仃和羅銘克服重重阻力,赴江南寫生,由此拉開了中國新山水畫變革的序幕。

鑒藏家劉文傑考證,1962年至1964年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可染得到了半斤故宮內府硃砂,開始嘗試用硃砂寫積墨山水。他以毛澤東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兩句為情境,創作了七幅《萬山紅遍》題材的作品,這是李可染的里程碑式畫作。

作品取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之詞意,氣質雄壯豪邁。1964年創作此畫時,正處於李可染大量寫生後的理性思索時期,逐漸擺脫寫生狀態,把寫實描繪變為抒情性的寫意表現,畫面物象經營布局具形式感,筆墨韻味也得到加強,既有嚴謹的刻意經營,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畫以墨作底,紅為主調,強調「遍」字。以硃砂色鋪陳整個畫面,可謂大膽創新之舉,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

一方面,「萬山」之意境頗為遼闊深遠,極大地考驗著畫家的空間駕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萬壑,則根本無法表現「萬山」;另一方面,「紅遍」給中國傳統山水畫出了個大難題:歷來山水多以水墨描繪,僅作為點綴的紅色在使用上可謂慎之又慎,更莫提「紅遍」了。這兩大創作難點,令當時的畫家普遍將其視為畏途,無從落筆。然而,可染先生做到了!

面對這種情況,李可染卻迎難而上,開始大膽嘗試創作「萬山紅遍」。其實,可染先生恰好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寫生之旅,從江南到桂林、從中國到歐洲,可謂千山萬水走過;1960年先生重回畫室時,已然是胸中有丘壑。再者,從1961年開始,李可染獲特許夏天寓居北戴河,在療養勝地潛心創作,其待遇之優在當時全國的畫家中可謂絕無僅有。另一方面,為描繪「紅遍」,硃砂自是必不可少;而李素以挑剔紙、墨等作畫材料聞名,普通硃砂當然也難入其法眼。然而湊巧的是,1961-62年間,可染先生偶然得到了故宮流出的半斤乾隆硃砂(皇帝御用)。至此,創作「萬山紅遍」這一題材,可謂萬事俱備了。

1962年,李在療養地第一次嘗試創作「萬山紅遍」。1963年,有了第二次創作。其後,1964年,可染先生在北京西山的八大處療養地,又接連創作了四張《萬山紅遍》;同年,應榮寶齋之邀,又為十五周年國慶創作一幅。李可染先生前後共創作了七幅《萬山紅遍》。

《萬山紅遍》完整地展現了一代大師舉世無雙的藝術風格與審美境界;與此同時,它也無聲地講述著可染先生在動蕩而光輝的二十世紀里,為中國畫的繼往開來進行過怎樣艱苦卓絕的求索,為山水畫的傳承革新開闢了怎樣超凡脫俗的天地。作為李可染大師里程碑式的代表作,《萬山紅遍》可謂當之無愧的曠世經典。

每一幅畫作的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和當時歷史的背景。畫就是畫家的靈魂體現,精神的表現,還有一個更深沉的歷史意義在裡面;鍾愛這類畫作的藏友一定是具有較高思想的。同樣的,想要更好的宣傳一幅畫作,便要挖掘他背後的思想和故事,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會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的!

看看《萬山紅遍》的往年成交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古玩收藏分享 的精彩文章:

黃秋園的藝術欣賞以及市場分析

TAG:古董古玩收藏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