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沏茶水溫的掌控

沏茶水溫的掌控

有了茶葉,有了茶具,如何才能沖泡出好茶呢?

泡茶的時候,必定少不了煮水這個步驟,這時,合適的水溫也是保證泡好茶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溫太高,會破壞茶葉當中的有益菌,還會影響茶葉的鮮嫩口味;

水溫如果太低,茶葉當中的有益成分不能充分溶出,茶葉的香味也不能充分的散發出來。

由此看來,水溫的高低同樣也影響著茶葉的口感與香氣的揮發程度。

而且不同地點、不同的茶葉對水溫的需求也是略有不同。

1:低溫泡茶

低溫泡茶的水溫大概在70℃至85℃之間,沖泡帶嫩芽的茶類需要用這種溫度的水,例如明前龍井、芽葉嫩綠的綠茶、白茶和黃茶。

因為其芽葉非常細嫩,如果水溫太高,茶葉就會被泡熟,味道自然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茶的獨特味道和香氣。

2:中溫泡茶

中溫泡茶的水溫大概在85℃至95℃之間,這個溫度對於一般情況而言,是最適合的水溫。

因為對大多數的茶葉來說,地溫泡茶來說,低溫泡茶會令茶香味無法發揮出來,甚至造成溫吞水;

而用沸騰的水泡茶又容易將茶葉燙壞,破壞茶葉中的許多營養物質,還會使茶中的鞣酸等物質溶出,使茶帶有苦澀的味道,自然影響茶品。

因而,大多數茶葉都適用這個溫度範圍內的 水沖泡。

3:高溫泡茶

高溫泡茶,茶水的溫度大概在95℃至100℃之間。

對於用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諸如黑茶、紅茶、普洱茶等,適宜用沸水來沖泡。

因為如果水溫不夠,茶葉就會漂浮起來,香味沒有充分散發,這是不合格的溫吞水。

另外,在高原地區,水溫往往不到100℃就沸騰了,這時的水跟本不能沖泡出好茶。

而高原地區的朋友又常常用茶餅、磚茶等泡茶,因此更適合用沸水煮茶,這樣才會更好地溶出茶葉中的元素。

因此,在這裡與其說高溫泡茶,倒不如說高溫煮茶更合適。

了解了水溫對茶葉的沖泡習性,那應如何判斷水溫呢?

1:蒸汽判斷法

我們都知道,一壺水在加熱的過程當中,不同溫度所產生出來的蒸汽也是不同的。

不管加熱方式如何,是用瓦斯爐、電爐還是水中加熱的電壺,以及煮水器的不同容量,受熱面積的不同等等,蒸汽程度都相差不大。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蒸汽的程度來判斷水的大致溫度。

以下就是判斷其狀態的過程。

細如毛線,煙中斷不連貫為初始水剛開的溫度;

連貫有點變粗,表示大概在70℃至85℃之間;

蘑菇雲,見過蘑菇雲的朋友都清楚是怎麼樣的呢?那時的溫度就是85℃至95℃之間。

見過大炮嗎?沒有見過不稀奇,但是當煮水的溫度達到95℃至100℃之間時,這時的水蒸汽就有點有點像大炮開炮時候,炮彈剛出炮管時候的形態。

以上的形態,都是要考大家經常煮開水的時候打開蓋子,細細觀察才能更好的掌握。

2:氣泡判斷法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描述過水溫三沸時氣泡形態,相對於溫度的變化,其一沸應該為75℃左右,二沸應該為85℃左右,三沸應該為95℃左右。

而這三種溫度時的氣泡形態大致為:

65℃左右時,是稀疏的小水泡緩緩上升,水面顯現微弱水紋;

75℃左右時,是繁密的水泡,表面水紋開始明顯波動;

85℃左右時,水泡從小泡變成中泡,而且於水面形成跳動的狀態;

95℃左右時,水泡從中泡變成大泡,且成串猛烈上升,水面形成翻滾顯現。

打開蓋子可以看到水汽冒出的狀況是較為準確的方法,但是也要注意煮水器開口的大小,以及大氣壓力的變化,如高山上的氣壓,水汽會冒的較早、較猛烈。但是,一般煮水的時候都會蓋上壺蓋,不太適合經常開蓋來看,還是觀察蒸汽的形態比較容易。

3:通過人體感官判斷水溫

經常泡茶煮水的人對水溫也比較敏感,因此,可以採用人體感官的方法來判斷水溫。

例如根據聽覺,不同的水溫會發出不同的聲響,有人依靠聽聲音就知道水溫的高低。

但是這種方法也是有弊端的,如果是加熱體放於水中的加熱方式,水聲會受到發熱提的大小、形狀與裝裝設位置的影響;

有人根據觸覺判斷水溫,用於觸摸煮水容器的外表,憑手感來判斷。雖然這種方法對有些人來說比較適用,可它也會受煮水容器材質與氣溫的影響,從而影響準確的判斷。

4:溫度計測量判斷水溫

如果以上的幾種方法您都不能熟練的掌握,那麼完全可以適用儀器——溫度計來判斷水溫。

備一支足夠可以測量100℃高溫的溫度計,這樣測量出的溫度更加的準確,而且要比估算準確的多。

如果時間長了,大家可以分別體會一下80℃、90℃、100℃的水的形態,慢慢地就可以憑藉自己的直覺來判斷了。

大家煮水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會總結出許多判斷水溫的方法,也許還會比上面的幾種方法更加的方便使用,但是無論是那一種方法,都要切記不可以影響水的質量,使用期摻雜進不必要的其他物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十大名茶
日本茶道與花道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