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星人啥形象?其實都源於17世紀科幻,最新的發現顛覆你想像!

外星人啥形象?其實都源於17世紀科幻,最新的發現顛覆你想像!

春哥探秘史

【春哥探秘史上線以來受到大家的歡迎,看起來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未解之謎,歷史上有許多現象當時無法解釋,主要是因為科學技術,人們思想觀念的局限性,引發諸如神怪故事的傳說,也流傳了好幾百年。等到現在有了探測技術,許多傳說中的難解之謎都可以尋找到合理的解釋,當然,也有部分神秘事件好像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春哥相信在科學上終究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解決這些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有科幻作品,對外星人的想像,對於古人來說是不是有什麼區別呢?當然春哥不清楚太古的人怎麼想,因為沒有啥文字可以憑藉推測,但如果是19世紀的古人,則我們現在獲得的外星人的形象與他們想的毫無二致,這話其實應該這麼說,是17-19世紀那些偉大的科幻作家創造的外星人形象一直延續到今天。而進入21世紀後,人們幾乎不在對外太空感興趣了,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現在,大家一天到晚玩玩手機就行了。

這一切我們是如何得知的呢?這不是通過科學發現常用的觀察法,而是我們知道這樣說合情合理。因為我們在電影里看到過,通常我們也會這樣做,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推測發達的外星人長什麼樣時,實際上我們只不過是在談論我們自己罷了。早在17世紀的原始科幻小說中就有跟我們人類形象相似的外星生命,比如法國作家西拉諾·博吉拉克的《城邦與日月帝國之滑稽史》(1657)。西拉諾描述了月球的一角,那裡定居著一群巨人(像人一樣的碩大動物),它們建立了一個非常歐洲化的宮廷社會,在那裡高談闊論亞里士多德與基督神學。從那時起,科幻小說就基本是這樣了。

現代科幻之父艾薩克·阿西莫夫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幻小說《基地系列》中的銀河帝國,以及《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系列中都定居著類人動物,其心理與行為動機都極大程度地模擬了20世紀後期的人類,儘管其外表是通身毛髮,額頭向前高高凸起。

自科學家開始尋找外星生命以來,他們就一直把外星人想像成我們人類自己的形象。對外星生命的搜尋始於1959年由物理學家朱塞佩·可可尼與菲利普·莫里森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他們認為,靠近類似我們太陽的某個恆星存在著文明,其科學興趣與技術能力遠遠地超越了我們。這兩位科學家進一步提出,這些外星人一定建立了一種聯絡通道,我們將來會了解到。這些外星信號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宇宙間無所不在的無線短波,也可能包含明顯的人工信息,比如小質數的脈衝序列或簡單的運算序列。

這樣的猜想並非毫無道理,但它只是對兩位睿智的科學家「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的答覆而已。可可尼與莫里森建議,從我們熟悉的技術類型里尋找熟悉的信號類型,這極大地制約了此後我們對外星智能的搜尋。今天,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艾維·羅卜覺得搜尋外星人定居的星球大氣層中的氯氟烴(CFCs)的光譜特徵可能有幫助,很顯然,他相信外星人擁有跟我們一樣的冰箱(或者他們只是因我們的髮膠摩絲抓狂!)。

把外星智能探尋建立在我們自己的衝動與發明之上便限制了我們的思考,使其走上一條狹窄的路。這甚至在可可尼與菲利普·莫里森奠定外星智能探尋基礎之前就出現了。195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恩里克· 費米就已經與他的同事構想了探索宇宙中智能外星人的存在。假如其他生命能夠在星際遨遊的話,可以肯定今天它們已經發現了我們,而且也來看過我們,因此費米問:「它們都到哪兒去了呢?」費米悖論被當作一個論據,即宇宙中的智能生命一定非常稀少。外星智能研究所提供的可能答案包括:「外星人進行過成本效益分析,認為星際旅行代價過高,也過於危險」;「星系間已經城鎮化,而我們地球人類生活在其百無聊賴的郊區」;或者,地球被保留為一個「孤立地帶,供外星遊客或社會學家遊覽和參觀」。

滑稽吧?我幾乎覺得自己已經認識這些外星人了!難道這些失敗的想像意味著我們應當避而不談外星文明可能做什麼與不做什麼嗎?絕對不是!我想以此方式推測外星文明是我們人類贏得的一小筆獎金,因為對於這個讓人困惑不解的宇宙,我們有了一丁點兒感受。但是,我們如何才能超越唯我主義以及令人厭煩的好萊塢式的措辭呢?

辦法之一就是不要過分地被科幻小說干擾。一些科幻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不要忘了這是在講故事,也就意味著有需要我們認同的人物與情節。那些經典科幻電影,從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1965)與阿瑟·C.克拉克的《少年時代之終結》到科姆·斯坦利·羅賓森與艾·M.班克斯精心製作的專題片,都擁有超級霸主與獨裁者、英雄、星際艦隊與帝國。戴森球本身顯而易見是受到奧拉夫·斯達普萊頓的小說《星球造主》(1937)的啟發而預想的。當我們以人類為中心來講述外星文明時,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只是在通過哈哈鏡來看一切。這種提醒能夠使我們在思考外星生命時更加大膽,更加富有想像力,同時深思是否可能有更精密的方式來探索其他各種可能性。

只要稍加努力,我們就有可能發現更多有關智能生命可能存在但不為我們所知的創造性理念。也許超高級生命將放棄物理世界,居住於三維之外的角落與縫隙。也許它們將分解為縹緲不定的群智能,就像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1957年發表的科幻小說里所稱的黑雲——這是科學家在小說里具有真正創造性的一個稀有的例子。也許超智能生命的生活在我們看來是永遠無法理解的無聊或複雜。

也許它們將回歸到一種更簡單的生活方式,就像庫爾特·馮內古特的小說《加拉帕戈斯》中懶洋洋地棲息於岩石上的長著海豹般小腦袋的人類後裔那樣,所以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是時候了,我們要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重新定義腦海里的外星人形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只做了6年皇帝,釋放並提拔了海瑞,35歲駕崩是因為縱慾過度!
大明皇帝中最軟一個,被大臣責罵還回復澄清,他做兩件事名垂青史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