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傳統資產與數字資產的區別是什麼?

傳統資產與數字資產的區別是什麼?

與市場博弈、其樂無窮;與人博弈、其樂無窮;與自己博弈、其樂無窮。手裡私募了一點點MOL,於是就信心滿滿的找個工作,準備離這個喧囂的市場遠一點,做我佛系的MOL摩爾粉絲,可是剛上了兩天班就被炒魷魚了,昨天老闆監控上看出來了,上班發的朋友圈,看的文章、聊的天、吹的牛全是MOL,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吶,中毒不淺吶,所以不得不回到這個喧囂的世界尋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跟自己聊聊那些關於投資、關於MOL的事情,博弈於心、樂在其中。

MOL的戰略是圍繞一個中心來設計的,那就是:數字資產。作為摩粉、今天來聊一聊在這三種場景下的關於資產的理解,道行尚淺,還望理解。這三種場景就是:會計意義上的資產、投資活動中的資產和MOL世界的數字資產。

一、會計意義上的資產

在會計學上面是這樣來定義資產的:

(1)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資產指任何公司、機構和個人擁有的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

(3)資產的分類很多,如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等。

根據上面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凡是能讓一個公司賺錢的東西都可以叫做資產,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很顯然,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概念不太管用了,企業申請的專利屬於無形的資產,在原子世界其實還可以估值,而一個企業的COE的腦袋的認知也可以讓公司賺錢,這個也應該叫做資產,但是怎麼來給這個資產估值呢?這個就有點難度了,僅僅用工資什麼的也還說得過去,不過嚴格來講,要是這個CEO離職了,這個可以叫資產流失還是叫什麼,這就很有意思了。但是在實際的會計操作中肯定不是這樣做的,實際的財務報表肯定不會把CEO列入資產欄的,在現有的原子世界裡面CEO的工資原則上是一種負債—一種預期的負債。

但是一個優秀的CEO的確讓公司賺到錢了呀?所以我覺得原來的會計意義上的資產倒不如這樣來理解好了:企業的資產就是企業的生產工具和有價的實物。這樣比較符合實際,一方面企業的辦公室、辦公桌、機器設備、廠房、汽車、專利這些的確可以幫企業賺錢,這些都屬於生產工具被列入資產欄是沒有毛病的。很多企業會產生很多廢品、這些廢品很難拿來賺錢但是可以賣了換成錢的。我很想知道的是傳統企業的上市公司有沒有把這部分列入資產欄,要是列入了,那怎麼估值呢,要是沒有列入的話那些持有股票的股東豈不是虧大發了,而那些企業的管理者可以賣掉了私分。傳統會計意義上的資產多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物質。

二、投資活動中的資產

比起會計意義上的資產來說投資活動中的資產就好理解得多了,在投資活動中資產就是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這裡的資產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針對負債而言的,它們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轉化,這也就是投資最有趣和最有挑戰的地方。擼兩個栗子來說明一下投資中資產和負債的轉化

(1)房產:第一時間維度上、如果你5年或者10年前買房子可以是一筆很好的資產,因為你拿到2016、2017年的時候增值了,其中的年增值率已經超過了通脹率;而如果你要是今天去買房子,這個活動中大概率是負債行為,因為房產已經過了快速增長的時間段了,就算不賠錢,想跑過通脹是有難度的。第二空間維度上、假入我手裡有1000萬,同樣是房子,我花1000萬在深圳關內買一套房子自己居住或者出租,收租金10000元/月,這是負債;而我要是拿這1000萬去偏僻一點有發展潛力的地方購入20套公寓,每套公寓每月收租2000元,2000X20=40000元/月的現金流,然後這還不算完,我把這20套公寓抵押給銀行,貸款800萬,再購入16套公寓增加32000元/月的現金流,那麼每月就有40000+32000=72000元的現金流,用72000還月供,房子是我的,債務是租客的,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很好的資產過程(實際操作中有出入、請勿模仿)。同樣是房產,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購買可能是資產業 也可能是負債,同樣多的錢,在不同的地方(空間)購買房產、不同的思維操作模式結果完全不一樣。

(2)股票:上世紀90年代初在A股上隨便買一隻股票都會賺錢,這是資產;而現在你精挑細選的股票賠的可能性很大,這是負債。2004年6月16日騰訊港交所掛牌的時候你以4.38的價格買入1萬元的份額,到去年高點的時候是389萬元,股價復權之後累積漲幅高達389倍,這是不錯的資產,而要是你現在以363元(2018年8月8日)的價格買入,幾乎是負債,道理很簡單:別人的資產就是你的負債,反之也成立。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別人賺的錢你來買單。

(3)數字貨幣:對於我來講,如果我現在去買股票幾乎都是負債,如果我去買數字貨幣大概率是資產;如果我在2017年初1萬以內買入BTC就是一筆很好的資產,如果我現在買入BTC大概率是負債;我現在以0.01元/MOL的價格買入MOL就是一筆資產,而未來可能有人40元一個的價格從我手裡面買走,這就是他的負債;我的資產就是他的負債,他的負債是我轉嫁給他的。這下應該明白了在投資活動中的資產是什麼了吧,它是動態的,還跟人的見識和認知有關係,而見識和認知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投資中資產和負債的因素。

更有意思的是,對於個人而言資產不單單是指跟金錢有關的東西,它還包括時間和注意力。我非常贊同李笑來老師關於金錢、時間、注意力的價值排序。他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寫道「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於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根據李笑來的這段話我們可以這樣給自己的個人財富排序:注意力>時間>金錢。其實這個關係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用笑來老師的話來說就是:注意力是一個隱形的大坑,坑裡面人頭攢動、99.99%的人都可能會掉進去而且自己卻渾然不知。至於注意力的大坑是什麼就不在贅述了,別偷懶,自己去找來看,不想花199元去得到的、也不想花78元買紙書的你可以找我要,不免費、你給我多少錢看完這書你都會賺回來的。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的投資活動不單單是只金錢的投資,還包括時間和注意力的投資。一個人的生命一定是有限的,能創造和工作的時間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從我們上學或者參加工作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進行了時間和注意力的投資,比如: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專業、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選擇行業和職業,然後花自己的時間在這個專業、行業、職業裡面深耕最後成為這個行業、職業裡面的專家,我們花時間和注意力來搞好人脈關係、談戀愛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投資活動,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而每一項投資活動的回報率都是由我們的認知支配的---你說提高認知重不重要。這些時間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它屬於我們最寶貴的資產。

所以,狹義投資意義上的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裡的東西,而廣義上的個人投資意義的資產還包括能高效利用或者成倍複製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

三、MOL世界的數字資產

我前面寫的一篇文章《MOL的使命是讓這群屌絲變高富帥》有詳細的說明了一下什麼是數字資產:文章、評論、點贊、視頻、音樂、數據、電子書、博客、社交、知識等等這些就是數字資產。這些數字資產有一個什麼樣的共同點呢?

其一、他們在原子的資產裡面是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和價值評估的,而且價值轉化和買單的人很難界定,特別是用戶生成的內容(UGC)。

其二、這些資產幾乎都是內容,可以用計算機代碼來儲存和傳輸的,也就是數字0和1演變可以得到的,而且他們在互聯網和計算機上面都可以有一個共同的單位叫位元組Byte,簡稱B,我們常見的比如一個數字、一個英文字母的大小是1Byte,簡寫1B;一個漢字的大小是2B,常見的還有KB,MB、GB、T,等大小的單位。我們每天都用微信來聯繫和溝通、我們每天都發朋友圈,我們很多人經常發微博、在淘寶買東西都要去評論一下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的數字資產,只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覺得不值錢而已,就其原因是我們在一個原子的世界裡面成長,是一個原子的世界觀,還沒有切入到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們從原子的世界觀裡面切入到數字的世界觀裡面,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腦袋裡面想到的關於資產的概念通常只有:房產、黃金、股票、公司、車子、傢具、土地什麼的而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評論、照片、視頻、朋友圈等這些比特資產。

最容易混淆的是:數字貨幣不是數字資產,BTC、ETH、MOL屬於數字貨幣而不是數字資產。但是我們在個人的投資活動上面可以把以BTC、ETH、MOL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列入個人資產一欄,因此資產跟數字資產以及數字貨幣是有關聯但是是不同的概念。

結論:

(1)會計意義上的資產在現實中多半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資產,至於能不能增值,其實大多數會計是沒有能力判斷的,傳統會計意義的資產在概念和實際操作中存在偏差。

(2)投資活動中的狹義的資產是一個動態的的東西,要根據時間和空間的不同來做決定,現金顯然不屬於資產,只有把東西買回來了才屬於資產,而廣義的資產還包括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3)BTC、ETH、MOL在一定的條件下屬於資產但是不屬於數字資產不過一定是數字貨幣。MOL定義的數字資產是以Byte為單位可傳輸和存儲的包括但不限於評論、文章、視頻、圖片等這類具有巨大開發價值的東西。

想做一個稱職的MOL摩爾粉絲可能會很辛苦,因為在MOL摩爾的白皮書或者官網上的內容質量太高了,就一個數字資產的概念就值得琢磨。我相信很多人都閱讀過、都知道有數字資產的概念,但是由於大部分人的大腦偏向於懶惰,所以我堅信大部分人是不會去理解的。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就有閱讀理解,考試的時候也是必考題,老師天天叫我們劃分段落、歸納中心思想,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老師的目的一方面是教你怎麼考高分,另一方面為了生存拿點工資,很多時候連他都沒有想過怎樣去理解,而且還提倡速讀,久而久之我們養成了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從而導致我們在理解上面有似曾相識的錯覺—實際較真的時候是懵逼狀態。

閱讀和理解是在同一時間的不同的思維活動,他們兩的關係有點像嫖娼和談戀愛,閱讀是嫖娼、圖一時痛快了,就過去了,僅僅就是身體上的滿足、然後呢再也沒有然後了;而理解就像談戀愛,要有心靈上的溝通,那種觸電般的體驗和共鳴有時讓你豁然開朗有時候讓你拍案叫絕,神一般的感覺。都說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怪了、普通人要那麼多真理來幹嘛呢、要MOL就行了嘛

本文轉載至原創作者張青萬,一個孤獨的自由行者。感謝您的時間和能量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MOL會是一個萬億市值的經濟體嗎?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9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