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匠心獨具 仁術仁心——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李傑

匠心獨具 仁術仁心——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李傑

夏日午後,接受採訪之前,李傑主任剛剛結束了一上午的門診,看上去有些疲憊,嗓音稍帶沙啞,但是一說到血液疾病的防治,李傑主任立刻起了談興,精神抖擻的神態瞬間蓋過了疲憊和辛勞。在跟李主任的交談中,幾次被推門而入的患者家屬打斷,看著李主任耐心地為患者家屬解疑釋惑,記者深深地感覺到了他那強大的「磁場」。他為人謙虛,態度和藹,臉上掛著親切的微笑……記者迫不及待地要走進這位血液病專家的世界,去傾聽他與患者之間的真情故事,去品味他與血液病治療的不解之緣。

術業求精——好醫生要有好技術

七月,酷熱早已經佔據了省城的每個角落,在依舊忙碌而有序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老年血液腫瘤病房裡,一位七十歲高齡的患者讓醫生們都犯了難。患者口腔反覆嚴重潰瘍,已輾轉多個醫院未能確診,檢查發現還伴有胸腺腫瘤與嚴重免疫功能缺陷,這種情況在如此高齡的患者身上確實極少出現。李傑主任醫師下決心要弄明白「藏匿」在老人身上的病症究竟是什麼。他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終於發現是一種非常罕見的GOOD綜合症作祟。

李傑對記者說:「這種罕見綜合症在全國幾十年的時間裡,只不過出現過幾十例。對於醫生而言,這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於患者而言,一旦患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病痛與磨難」。

經過多科會診,發現即便是切除胸腺腫瘤也無法產生實質性改變後,李傑主任決定採取保守治療的手段,這樣即避免了盲目的手術風險,更重要的是減少了高齡患者的痛苦。

對於1994年自山東醫科大學碩士畢業後就進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李傑來說,像這種特殊疑難病例的挑戰幾乎無處不在。「生命誠可貴,接診每一個病人都不能馬虎,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特別是一些少見病、罕見病和疑難病。齊魯醫院是歷史悠久享有崇高聲譽的醫院,我們追求與國內甚至國際的頂級醫院看齊,診療方案必須經得起推敲,能得到廣泛認可。」懷著這樣的信念,他在從醫生涯之中秉持的就是「嚴謹」二字。

2008年,李傑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拿到了PhD博士學位,在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殿堂之中,讓李傑收穫的不僅僅是醫術,更有對於醫生職業的深層理解。「病人走進你的診室,帶著的是莫大的信任,甚至是以生命相托。很多疾病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還難以治療,或者因為患者有合併症而難以採用傳統方式治療,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無論如何,我們醫生都應當盡最大努力,診療方案力求既不過度又無不足!」面對沉甸甸的責任,李傑經常這樣鞭策自己。

帶著對醫術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和對病人沉甸甸的責任,李傑十分看重臨床工作中對於病人病情的分析與總結,在他眼裡病人就是老師和教材,認真分析每個病人的病情,廣泛查閱相關資料,仔細觀察病人的生理與心理狀態,能夠幫助醫生加深認識,積累經驗,在今後拯救更多的患者。

醫德似良藥——醫病更要「醫心」

在李傑主任的辦公室,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書櫥里除了醫學書籍之外,竟然還有層層堆疊的錦旗。

在醫院見慣了錦旗掛滿牆壁的情形,如今的景象卻令記者感到不解。李傑卻笑著說,治好病人本是醫生的心愿和責任,對於患者的感激他留在了心中,但卻並不想讓這些讚譽使自己變得滿足。

從醫,技術是一回事,仁心又是另一回事,「作為醫生,二者都得具備,如何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同時撫慰他們脆弱、敏感與無助的心靈,是考量一個醫生職業素養與道德的標尺。」李傑說。

35歲的張岩(化名)來濟南已經有幾年了,平日里在工地上負責開塔吊的他本來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對於生活美好的憧憬與嚮往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急性白血病戛然而止了。當李傑看到這位患者時,比兇猛的病情更令他擔憂的是張岩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

李傑是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他能夠深切體會到一個尚年輕的農民工面對這種疾病時的無助與恐懼。「安心治病吧,或許會有好結果的,困難我們一起來克服!」在一次例行查房時,李傑對張岩說。

據統計,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存活期,100人之中可能有50人不到三年。面對這樣的疾病,張岩本來是想放棄的,但是此時他終於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大夫都沒有放棄你,妻子也沒有放棄你,你憑什麼放棄你自己?」張岩說。

收到來自李傑和血液腫瘤科其他醫護人員的眾籌捐款時,張岩的心中彷彿注入了一股暖流,他覺得疾病已經沒有那麼可怕,而自己在面對疾病時,也不再如此的渺小和無助。

有一次病房裡住進了一個二十七八歲年紀的姑娘,反覆發燒卻一時間難以查出原委,上了年紀的父母都是村裡的莊稼漢,為了照顧生病的女兒老兩口都陪在了醫院,家裡的地荒了還欠了不少外債,眼見一家人就要陷入絕境。

現實面前,親情便顯得格外無力。迫不得已,老兩口丟下生病的女兒,回老家想辦法籌錢。這一回就是一周之久,病重的姑娘就這樣被獨自扔在了病房。

李傑注意到無人照管的姑娘,便帶頭貢獻出自己的飯卡,每日給姑娘打飯並送到病房。

後來,老兩口籌錢返回醫院,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們之前在村裡只聽說過患者為了感謝醫生要請他們吃飯的事,哪裡聽說過醫生請患者吃飯的事呢?

而關心患者吃飯問題的李傑醫生,卻是一個上班總是早到,吃飯卻總是「遲到」的人,幾乎每天中午忙到能坐下來吃飯時,護士們幫忙從食堂買回來的飯菜都早已涼透了。

救死扶傷是天職——醫學科普也是一種責任

「在我們國家,正規大醫院的醫生們天天忙於應對已經生病的患者,少有精力對大眾開展醫學科普和健康方面的宣教,大多數老百姓重視養生渴望健康,但醫學知識相當欠缺,很多時候還沉陷在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前的誤區之中。」最令李傑擔憂的其實是患者對於血液疾病預防及治療的誤區依然根深蒂固。

「舉例來說,很多人談癌色變,但是卻不知道淋巴瘤其實已經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在說到淋巴瘤時,李杰特彆強調了「治癒」兩字,這在癌症當中,已經是一種很了不起的結果了。

「淋巴瘤分很多種類型,有的患者覺得自己的淋巴瘤已經擴散,就從此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有的患者則覺得淋巴瘤很小,從而選擇輕視,這兩種認知都是不對的。」李傑對記者說,「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來進行預判,比如無緣無故的發燒、盜汗、消瘦、淋巴腫大等。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確保飲食的規律與健康,多進行戶外運動並接受陽光,都會對淋巴瘤等疾病產生很好的預防效果。」

「化療、放療是目前治療淋巴瘤等幾類血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因為聽說了化療時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掉頭髮,噁心嘔吐等等,就對化療這種治療方式產生了本能的排斥心理,但也許這些患者並不清楚,並不是每個人在化療過程中都會出現劇烈的不良反應,而且隨著醫學發展到今天,輔助治療與支持治療手段已經越來越豐富,所以如果單純因為害怕不良反應而放棄這種治療手段,無異於因噎廢食。」李傑對記者說。

很多家屬在面對惡性血液腫瘤時都會四處尋醫問診,即使在齊魯醫院這樣的高水平醫院也會如此,有些家屬怕李傑主任知道後會有其他想法而不敢告知,殊不知李傑主任對此特別理解,「這樣做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和互鑒,有些時候我們鼓勵患者和家屬多方諮詢,這樣對病人和醫生或許都有好處!」只要對病人有益,自有一種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

一個真正的好醫生不僅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一顆仁心,有博大的胸懷,能夠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這也是李傑這些年來一直堅持的事情,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患者認識血液疾病,從而能夠擁有戰勝血液疾病的勇氣和決心。

專家簡介

李傑

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墨爾本大學PhD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主任醫師,幹部保健血液腫瘤病區主任

山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學組組長

山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老年血液病和腫瘤,尤擅長淋巴性腫瘤及腫瘤生物免疫治療,主要研究腫瘤殘留複發機制及免疫學根除手段,主持了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2項,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多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參譯學術著作6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口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我一見你就心慌」這可不是瓊瑤劇

TAG:人口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