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到負債500億美元,美國PC巨頭怎麼了?

從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到負債500億美元,美國PC巨頭怎麼了?

201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戴爾創始人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以227億美元的身價,與軟銀總裁孫正義位列第39位,自戴爾私有化以後,近日又傳出重新上市的消息,雖然邁克爾·戴爾是億萬富豪,但他的公司卻背負著沉重的負債。

五年前,邁克爾·戴爾聯合銀湖資本以244億美元,將戴爾私有化,兩者合作了科技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私有化項目。外界普遍認為,戴爾選擇私有化是重組轉型的決定,但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時的戴爾是被低估的,是私有化的最好時機。

在完成戴爾私有化的兩年,戴爾隨後做了全球的科技領域最大併購交易,以670億美元收購存儲器廠商EMC公司,包括EMC商業軟體公司VMware和Pivotal的股份,後者將保持獨立。

隨著戴爾個人電腦業務營收不及預期,傳統PC時代的高增長期已經結束,EMC能改善單一PC業務盈利的結構,面向企業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集團的收入已經翻倍,戴爾的整體運營部門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

有分析師認為,在戴爾私有化完成後,戴爾就背上了100多億美元的債務,又一次以670億美元收購EMC則進一步讓戴爾負債纍纍。據《華爾街日報》援引S&P Capital的數據稱,戴爾目前負債高達510億美元。

此次邁克爾·戴爾的目標是,減輕其負債纍纍的科技帝國,同時讓公司有能力利用資本市場為未來的其它的併購交易融資,這也不難理解此時重返美國資本市場的意圖了。

1984年,邁克爾·戴爾創辦了Dell,當時還是學生的邁克爾拿著一千塊便在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憑藉高效的業務模式在PC市場一路崛起,1992年,戴爾公司年銷售額突破20億美元,邁克爾·戴爾入選《財富》雜誌,成為當時全球500強里最年輕的CEO。

戴爾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邁克爾·戴爾也一躍成為超級富豪。

戴爾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經進入中國,不過隨著聯想的崛起,在PC市場份額一路下滑,2004年聯想成為中國市場的PC霸主,戴爾電腦便開始走下坡路,隨著通過零售商店向用戶銷售電腦的模式日益推動電腦市場的發展,戴爾失去了全球個人電腦銷售冠軍的寶座。後面戴爾又經歷了高管大批離職,轉型失敗等低潮時期,彷彿那段時間,戴爾在科技界被邊緣化了,這也是邁克爾私有化戴爾的原因之一。

2018年8月7日,據外媒報道,戴爾科技公司正加大努力為其上市計劃尋求支持,戴爾預計2019業績營收將增長9.5%,至87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799億美元。

在IDC今年發布的第一季度全球傳統PC市場數據報告:惠普以1367.6萬台出貨量排名首位,同比增長4.3%;聯想以1230.5萬台的出貨量,排名第二,與去年持平;戴爾以1019萬台的出貨量,排名第三位,同比增長6.4%,傳統PC市場增長乏力。

不過,根據全球伺服器追蹤報告顯示,全球伺服器市場的供應商收入在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8.6%至188億美元。戴爾是前五大公司中發展最快的伺服器供應商,其收入同比增長50.6%至36億美元,並且在所有主要地區的強勁表現中,同比增長1.5%。

如今的戴爾想賣的早已不是電腦,從PC巨頭到企業服務商,戴爾正變得越來越龐大,但卻仍然稱不上穩如泰山。

此前有業內人士這樣分析,戴爾的轉型是一個孤獨的故事:既不學聯想集團堅持硬體,也不學惠普分拆,轉型軟體與服務。對於客戶來說,戴爾的身份是「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而這正是邁克爾·戴爾希望發生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先說 的精彩文章:

華人首位晶元女掌門:天才女學霸,她從虧損33億做到超越英特爾
在蘋果身上賺錢的中國人:他靠賣手機小器件,一年收入高達250億

TAG:柳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