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鳴單車破產,下線運營折射共享經濟困局
在企業經營不善及使用者破壞嚴重的雙重碾壓下,共享單車破產並不稀奇。
累計註冊用戶400多萬、收取押金超過8億元,上線一年完成兩輪融資。然而不過兩年時間,小鳴單車便陷入了負債高達5000多萬元,公司資產僅剩35萬元現金和散落各地的單車的悲慘境地。
近日,相關公告披露,小鳴單車運營公司擬委託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對小鳴單車進行回收處置,該公司同意按每輛車12元進行回收。此次回收的範圍包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佛山在內的多個運營城市及其他發現小鳴單車蹤跡的非運營城市。
而造價500元每輛的小鳴單車收購價格偏低的原因還在於「收購難」,小鳴單車散落於各地街頭,回收難度大。據悉,小鳴單車總投放量為43萬輛,而如今到底能回收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公開資料顯示,參與回收小鳴單車的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目前是我國最大的專業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該公司以廢鋼鐵、廢紙、廢塑料、廢家電、廢有色、廢不鏽鋼、報廢汽車等品種的回收加工利用為主營業務。
從爆髮式成長到迅速破產,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折射出哪些行業困局?
挪用押金,公司賬戶僅剩35萬多元
早在2017年底,「小鳴單車」即出現大規模用戶押金不能及時退還的問。今年3月27日,廣州中院正式作出受理裁定,「小鳴單車」進入破產程序。
然而,此時悅騎公司賬面僅35萬資金。
這也是國內共享單車破產第一案,不過,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共享單車廠商倒閉。自2017年6月起,悟空、3Vbike、町町、酷騎、小藍等多家共享單車廠商出現倒閉情況。由於共享單車大多需要繳納押金,這也使得一旦企業倒閉用戶被拖欠的押金即無法收回。
用押金盲目擴大市場,生產或採購共享單車。這樣做的結果,一是使客戶押金使用容易退還難,多次找客服溝通協調才能成功申退押金;二是大量、大範圍投放單車,除影響回收與維修外,還影響了交通通行與環境美觀,也不利於單車公司的資產保值,嚴重增加折舊報損率。
野蠻擴張,一味燒錢搶佔市場,管理跟不上步伐
2016年,共享單車的興起,又把冷卻的創投圈,燒起來一把火。一個車子加一把鎖,一輛車投下去收入幾十倍的押金。賺錢多、事情少、低門檻的創業項目,幾乎在一夜之間催生了上百家共享單車企業,入局創業者投資人不計其數,盲目跟風,瘋狂投資是那個時期創投行業的寫照。
摩拜和ofo的投資陣容堪稱獨角獸的標配,而這些共享單車企業也在上百億資本的催促著前行,公司節奏明顯加快。隨即,共享單車投放大戰開始白熱化,你投100萬輛,我投200萬輛,從共享出行到數字遊戲,讓所有人的神經都亢奮起來。
龐大的資金池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誘使一些企業動用押金來擴大發展規模。而悅騎公司採購單車的資金來源主要靠用戶押金。2017年,悅騎公司主要資金開支是預付貨款5000萬元,用於購買單車,比例佔全年開支的77.82%。
管理不善導致車輛失蹤或「早亡」。小鳴單車在全國10多個城市進行了投放,但一些城市僅有一到兩個線下管理人管著上萬輛單車。人員不足導致管理不善,也是其陷入困境的原因。
小鳴共享單車企業資產迅速膨脹又在短時間內大廈傾覆,類似的事件近兩年來多有發生,暴露出共享單車行業缺陷的同時,對共享經濟下的新型企業管理也敲響了警鐘。
在企業經營不善及使用者破壞嚴重的雙重碾壓下,共享單車破產並不稀奇。經過轟轟烈烈的市場擴張,自2017年以來,共享單車市場步入發展「下半場」,共享單車已從爆髮式增長轉入行業洗牌階段。未來,共享單車的發展重點不是規模而是管理。
透明的監管規則,完善押金的使用機制,加強及時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流程,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城市管理者積極主動協調資源,消費者自覺提高公德意識,這些都是接下來共享企業從業者與城市方需要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TAG:每日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