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也曾看走眼:高看一個人的能力,忽略一個人的忠心

諸葛亮也曾看走眼:高看一個人的能力,忽略一個人的忠心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歷史名人!

然而,從「演義」的角度來看諸葛亮,尤其是北伐時期的諸葛丞相對蜀漢陣營中的兩個人明顯判斷失准。

第一個人是馬謖,諸葛亮過於高估了馬謖的能力。

劉備時期,馬謖擔任過越嶲太守,為中層官員。因為他好議論軍計,為諸葛亮所器重。

劉備臨終前曾經囑咐過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不以為然,仍然讓他做了參軍。

有記載說,諸葛亮南征南中,馬謖相送,他對諸葛亮說,像南中這種地方,對他們用兵應該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計策,擒獲了他們的首領又釋放了。南方人信服,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南方再也沒有出現過反叛。

讓馬謖好好當個參謀是可以的,如果成為一個戰役的前線總指揮,那就「言過其實」了。劉備南征北戰數十年,運用文臣武將可謂如火純青,他知道手下將軍、文臣的特點,劉備提拔的高級將領如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都是實戰派。而馬謖一直在基層做縣令,如綿竹縣令、成都縣令等,幾乎沒有統兵作戰的經驗。

第二個人是魏延,諸葛亮忽略了魏延的忠心。

魏延,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魏延的誤解已經太深了。魏延是個忠臣,他只是做了自己的分內之事,卻因為小說中對他藝術化的描述,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質。

這件事,真是千古奇冤吶!魏延的死,說到底,就是他在實行一個副統帥應該有的權利之時,遇到了楊儀這個小人。陳壽對魏延的評價比較中肯。「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魏延這個人,雖然能力出眾,但是他處理不好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導致自己沒有圈子,或者,被排出了圈子之外。如果他當初想要率軍謀反,在兵敗逃亡的時候應當逃向北方的魏國,但他卻逃往南方的蜀國。更何況當時在蜀軍中,眾將士一致認為能夠有資格代替諸葛亮統領大軍的當屬魏延,而魏延也認為非己莫屬,所以才不會背叛蜀國。

正如《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一樣:「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一個馬謖,一個魏延,可見諸葛亮這位「完人」也是有缺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CS里的AWP其實是「盜版」,「吃雞」還是比較符合現實
當代學者研究明史,為何大多要去日本借閱資料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