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迪士尼:買來千億身價

迪士尼:買來千億身價

一場在北美掀起狂風巨浪的收購案,終於在前不久塵埃落定。

那就是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交易敲定,競爭對手康卡斯特出局

從開始到結束,這讓人提心弔膽的大半年,終於迎來了一個讓影迷感到興奮的好消息。

去年年末,好萊塢曝出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旗下有20世紀福克斯等子公司)部分資產的驚天新聞,著實讓不少人感到又驚又喜。

驚的是,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之一的20世紀福克斯影業,就要成為行業霸主迪士尼的子公司,大格局變了。

喜的是,對於粉絲來說,20世紀福克斯所持有的X戰警影視版權,將隨公司一同歸屬迪士尼。漫威與X戰警終於可以父子相認,復仇者聯盟也終於有機會大戰X戰警了。

524億美元,這是最初迪士尼對福克斯的報價,已經是迪士尼收購歷史上的最大一筆報價。

更別說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美國財團康卡斯特(旗下擁有環球影業、NBC電視台等)也加入了競購福克斯的隊伍中,誓要與迪士尼抗衡到底。

650億美元全現金,康卡斯特攪局,有底氣更有自己的打算。

迪士尼見狀連忙跟上,713億美元,並且還將承擔福克斯的138億美元負債,總價值高達851億美元。

如此這般,康卡斯特終作罷,迪士尼最終贏得了這場拉鋸戰。

為什麼21世紀福克斯的部分資產,會引來兩大財團的爭奪?

手握「X戰警」「阿凡達」兩大電影IP的20世紀福克斯影業,可以讓影視娛樂這項業務更上一層樓,其對周邊產品營銷額的影響,也將顯而易見。

福克斯影業電視部門、國家地理有線台、FX電視網,像是嫁妝,做好了就是錦上添花,做不好也不妨忍痛割愛。

福克斯持有的Hulu30%的股份、Star India和天空電視台39%的股份,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Star India和歐洲收費電視公司Sky TV,對迪士尼的海外業務有著不小的戰略意義。

迪士尼和康卡斯特,本就各自持有Hulu的30%股份,再加上福克斯的30%,對於Hulu就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雖然在流媒體領域,Hulu的影響力還遠不如網飛和亞馬遜,但其模仿網飛走自製劇的路線,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

Hulu自製美劇《使女的故事》,讓Hulu首次拿到艾美獎,而《使女的故事》第二季也獲得了今年第70屆艾美獎的20項提名,僅次於《權游》第七季的22項,《西部世界》第二季和《周六夜現場》的21項。

作為流媒體的Hulu,在單個劇集的獎項提名方面,要優於流媒體巨頭網飛,但從整體來看,網飛依然有巨大的優勢。

今年艾美獎,網飛(Netflix)以112項提名領跑所有電視平台,成功把多年佔據第一寶座的HBO擠到了第二。

從整體來看,Netflix、Hulu(27個)和Amazon(22個)三大流媒體平台一共提名161個獎項,美國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NBC(78個)、CBS(34個)、ABC(31個)一共提名143個。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網飛也在流媒體領域遙遙領先。

說到底,網飛一家獨大,逐漸讓流媒體成為市場的新寵,對傳統平台必然會造成影響。

以迪士尼為例,在其四大核心業務媒體網路、影視娛樂、主題樂園和度假村、消費品和互動媒體中,帶來巨額營收的媒體網路佔據著重要地位。

屬於網路媒體的ESPN(美國最著名體育電視網)、ABC(全美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台之一)和迪士尼頻道,都是有著絕對地位的搖錢樹。

但過去的2017年,迪士尼的媒體網路在整體上,無論是收入還是營業利潤,都比2016年有所下降。

甚至於今年上半年,迪士尼在總收入相對增長的情況下,媒體網路的運營收入還是相對下降了。

收視率下降、用戶流失和廣告收入減少,你可以看到流媒體對傳統廣播電視、有線電視全方位的衝擊。

就在今年上半年,網飛市值一度超過迪士尼

而迪士尼正在推出的ESPN Plus、正在構建的提供獨家星戰、皮克斯、迪士尼、漫威電影的流媒體平台,以及對Hulu的話語權,將成為迪士尼進軍流媒體的三大王牌。

可以看到,面對市場的風雲突變,作為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世界級文娛公司,迪士尼所做出的強有力的應對方針。

正如迪士尼一路走來,收購ABC電視台、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都是不斷壯大其商業版圖的大手筆。

可以這麼說,正是這些收購,造就了今天的迪士尼。

1995年,迪士尼以190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也就是ABC電視台。

時值美國政府解除地面廣播公司自製節目禁令,迪士尼趕上早班車,成功在電視領域佔據有利地位。

說起收購ABC,就不得不提時任迪士尼CEO的邁克爾·艾斯納

自從1966年,迪士尼的創始人、精神領袖華特·迪士尼去世後,迪士尼公司在十餘年間的經營狀態由平穩到下滑。

尤其是卡德·沃克任職CEO期間,迪士尼甚至遭遇了收購危機。

直到邁克爾·艾斯納聯手好友弗蘭克·威爾斯,才讓迪士尼重振旗鼓。

整頓動畫部門,期間製作出了真人動畫電影,由羅伯特·澤米基斯執導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並拿到了四項奧斯卡獎。讓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水準重回行業前列。

發行家庭錄像帶,並和麥當勞、沃爾瑪等企業進行合作,大大發掘了老電影的商業價值。

艾斯納和威爾斯合作的十年,是後華特·迪士尼時代第一個美好的十年,前者雷厲風行唯我獨尊,後者大度謙讓。性格互補的兩人,共同引領迪士尼走向復興。

時間回到1995年,ABC電視台其實不是迪士尼收購計劃的首選,NBC、CBS等老牌電視台看起來更有分量。

但迪士尼與後者的談判皆以失敗告終,艾斯納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ABC身上。

ABC與迪士尼也算是頗有淵源,早期的ABC,正是靠播放迪士尼製作的電視節目積累口碑,踏上了從小公司翻身成大企業的道路。而後因為節目製作的分歧,與迪士尼結束合作。

艾斯納也曾在ABC任職期間,達到事業的高峰。

經過幾輪談判,迪士尼以19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ABC,成了當時美國第二大收購案。

如此付出,迪士尼獲得的回報也相當可觀。

ABC電視台雖然有過幾年的入不敷出現象,但通過購買英國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並重新製作播出後,收視率一路暴增,1999-2000期間平均每晚收視觀眾達2900萬人,創下了當時美國歷史上所有電視節目收視率的最高記錄。

而後製作的美劇《迷失》《絕望的主婦》《實習醫生格蕾》,更讓ABC電視台收視長虹。

正是ABC電視台和它持有的ESPN80%股份,撐起了迪士尼四大業務之首——網路媒體的半壁江山。

2001年,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家庭頻道(Fox Family),並更名為ABC Family,讓迪士尼在網路媒體領域再添一員大將。2015年,ABC Family頻道正式更名為Freeform。

2006年,迪士尼以74億美元報價收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皮克斯與迪士尼的羈絆,早在1984年就開始了。

彼時皮克斯還未成立,其前身盧卡斯影業電腦動畫部門迎來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從迪士尼出走的約翰·拉賽特

兩年後,喬布斯從盧卡斯手中買走電腦動畫部門。自此,皮克斯正式成立。

此後皮克斯與迪士尼合作,約翰·拉賽特執導的《玩具總動員》上映等等歷史,就不再贅述。

皮克斯為人稱道的,是其對動畫技術的創新貢獻——計算機動畫製作系統(CAPS)。通過這一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動畫電影製作效率。

就連迪士尼也曾引進過這一技術,用於自家動畫電影的製作。

皮克斯為動畫電影市場帶來三維動畫,從而改變了市場格局。迪士尼負責皮克斯電影發行的同時,仍在堅持製作二維動畫。本來相安無事的狀態,因為喬布斯不滿與迪士尼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雙方的合作於2004年結束。

失去了皮克斯這位合作夥伴,迪士尼在動畫電影界的滯後問題終於顯露出來。

曾為迪士尼、皮克斯牽線,後從迪士尼出走的傑弗瑞·卡森伯格與斯皮爾伯格、大衛·格芬創立了夢工廠,並在2001年成功推出三維動畫《怪物史萊克》。

老斯、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

同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推出CG動畫《最終幻想:靈魂深處》,進一步豐富了動畫電影市場。

2002年,藍天工作室的《冰河世紀》上映;2004年,華納製作發行,羅伯特·澤米基斯執導的《極地特快》上映......

新千年伊始,好萊塢三維動畫百花齊放,徹底威脅到了迪士尼動畫電影霸主的地位。

與皮克斯的交惡,業務經營不善,導致迪士尼再度面臨收購危機。而這一次,打著收購迪士尼念頭的企業,正是前不久和迪士尼打得火熱的康卡斯特。

當然,最終迪士尼還是渡過了難關。迪士尼的創始人之一羅伊·迪士尼的兒子,小羅伊再度出手拯救了這個百年企業。

他是啟用迪士尼的救世主艾斯納的幕後推手,因為艾斯納的獨斷專行導致公司面臨危機,小羅伊又親手把他趕下神壇。

艾斯納落寞下台,迪士尼的第二位救世主羅伯特·艾格接過重任,成為了迪士尼的CEO。

從2005年至今,羅伯特·艾格領導的迪士尼再次重回行業巨頭地位。

羅伯特·艾格上任的第二年,就搞大動作——收購皮克斯。

在迪士尼和皮克斯分道揚鑣的兩年里,迪士尼也曾製作過三維動畫《四眼天雞》,但無論是市場反響還是電影本身質量都不夠理想。

艾格明白,此時再從頭開始未免太晚,於是他極力修補和喬布斯的關係,並成功在2006年以現金+股票的形式收購了皮克斯。

最終,喬布斯以7%的股份,成為迪士尼最大個人股東。艾格也順從了喬布斯的意願,給予皮克斯高度自由的創作空間。

而這,只是艾格輝煌事業的開始。

2009年,艾格再度出馬,以42.4億美元收購漫威公司。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已經是全球聞名,但真人電影一直是迪士尼相對的軟肋

籠統來說,迪士尼的發家史和漫威有相似之處,都是靠IP佔領市場。

不同的是,迪士尼主打兒童和合家歡式的電影,早已隨著市場的發展而被逐漸淘汰;漫威卻以全新的姿態,讓人看到這個品牌身上的勃勃生機。

為了解決真人電影的問題,迪士尼曾創立試金石影業,用來專門發行真人電影;收購米拉麥克斯影業,也有以小成本高口碑電影進一步擴大格局的意思。

雖然在真人電影市場站穩了腳跟,但想要跟其他電影公司掰手腕,還差點意思。

2007年,迪士尼出品的《加勒比海盜3》上映,這個迪士尼旗下吸金能力最強的真人電影IP,開採的餘地貌似稍有不足。

2008年,一部《鋼鐵俠》橫空出世,以1.4億美元的成本賺回了全球5.85億美元票房,光北美就貢獻了3.18億,比《加勒比海盜3》的北美票房還要多那麼一丟丟。

種種現象,無不是迪士尼決定收購漫威的推動力。收購漫威,打造電影IP,從而開闢新的電影市場。

事實證明,迪士尼的決策對於其自身的發展壯大,是多麼明智的選擇。

在最新的全球票房排行榜中,迪士尼以5部真人電影領銜。其中,4部是漫威電影,而另一部,則是《星球大戰7》。

2012年,迪士尼以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

收購盧卡斯影業,算是一樁互惠互利的生意。

時年68歲的盧卡斯,已萌生退意。而艾格在一次早餐中,詢問盧卡斯是否有意出售公司。

盧卡斯當時表達的意思,是如果賣,也只會賣給你(艾格)。

正如皮克斯、漫威在迪士尼享有的獨立和自由,盧卡斯看重的正是迪士尼這一企業文化。

2012年,交易順利達成,盧卡斯影業作為迪士尼的子公司將繼續運營下去,同時全面掌控《星球大戰》新三部曲及外傳的拍攝。

1955年,華特·迪士尼破除萬難,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迪士尼樂園。

此後,迪士尼樂園不斷在全世界拔地而起,並成為迪士尼營收的主要來源。

而後接過華特火炬的艾斯納、羅伯特·艾格緊隨其上,不斷壯大著迪士尼的商業版圖,最終成就了一個商業神話——全球最具價值的純媒體公司(現與網飛不相上下)。

迪士尼,這個原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收購的企業,之後又將有著怎樣震驚世人的決策運作?拭目以待。

互動話題

如果可以,你想讓迪士尼買下哪家I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十放映室 的精彩文章:

多少人的第一部韓劇啊,超幼稚超甜
李小龍父子,可親可敬可惜可嘆

TAG:第十放映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