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是兒時飯桌上的記憶,明明滿身是「洞」,卻滴水不漏

它是兒時飯桌上的記憶,明明滿身是「洞」,卻滴水不漏

相信每個小夥伴小時候吃飯都用過這樣的碗。碗上有一顆一顆的「米粒」,透光一看像珍珠一樣溫潤。可能小時候偶爾也會疑惑這個透光的「米粒」是怎麼做到的呢,但是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沒多在意了。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小時候用的這種漏洞的瓷碗,可是景德鎮大名鼎鼎的玲瓏瓷呢,它與青花瓷、色釉瓷、粉彩瓷並列為景德鎮四大名瓷!

怎麼樣,是不是頓時覺得小時候吃過的飯,都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說來玲瓏瓷雖不如另外三大「名瓷」那麼聲名遠揚,但它的歷史卻是最悠久的。玲瓏瓷上的這種鏤空工藝最早可追溯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就已學會在陶器的坯體上鏤通成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幾何形作為生活中的裝飾,不過此時的人們還未掌握給陶器上釉的方法。

到了西晉時期,出現了一種上青釉的鏤空罐,這類罐子的腹上有數排圓形鏤孔,不過因為陶器的坯體較厚,當時制釉工藝也十分有限,因此鏤孔處是空心的,並未被青釉覆蓋住。該類罐器在當時主要用來做熏香和蒸食之用。

歷史上,不少的創新都來源於一次偶然事故。相傳,宋代景德鎮瓷器中有一種熏爐的產品,爐蓋採用鏤空裝飾。在一次燒成中,窯內溫度過高,加之釉料的高溫流動性好,從而使釉料熔融後流動而將爐蓋上的空洞填平。

當窯工開窯後,正為眼前的這批「殘缺品」嘆息不已時,卻突然發現這被釉覆蓋住空洞的作品在與光對照時,卻是顯得光亮透明,平滑晶瑩,宛若瓷中精靈。

這種在制瓷中偶然出現的產品缺陷,給了匠工們以啟迪。聰慧的匠工觸類旁通,開始有意識地在瓶、盤、碗上鏤孔,然後在孔洞中填釉,燒制出來,最後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匠工們終於是成熟掌握了這種全新裝飾風格的制瓷技藝。

鏤空

填釉

自我們去年8月份開始做第一期【建盞押窯】到如今的第十一期【柴燒押寶】以來,景德鎮的四大名瓷,我們已經做過其中三大類了,分別是柴窯青花、萬花琺琅、高溫色釉,距離完全囊括景德鎮四大名瓷,就只差一期玲瓏瓷的押窯活動了。

玲瓏瓷是景德鎮傳統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景德壹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德壹瓷 的精彩文章:

宣德青花不可得,百年韻味猶可賞

TAG:景德壹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