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國即將滅掉楚國,秦國為何施以援手,發兵救楚?

吳國即將滅掉楚國,秦國為何施以援手,發兵救楚?

原標題:吳國即將滅掉楚國,秦國為何施以援手,發兵救楚?



鄂豫陝三省交界地帶

赴秦求援者,是楚人申包胥(楚鼢冒熊昭之後人,而熊昭是楚武王熊通之兄)。


申包胥是伍子胥的好朋友,當年伍子胥逃亡離楚前,曾對申包胥說:他日我定要傾覆楚國!申包胥回答說:你好好努力吧,不過,你要記住,你能傾覆楚國,我就能使楚國復興。


兩位好友依依惜別,從此相隔天涯。彼時申包胥一定不會料到,伍子胥行前的激憤之語竟在十六年後令人驚駭地成為現實。


「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

申包胥不會忘記當初的誓言,而楚昭王熊軫也給了他這個機會。熊軫逃出郢都之前,派人密告申包胥,令其赴秦求援。


這是一趟苦差。申包胥要求的不僅是秦國發兵,而且是速速發兵,救楚於水火,而秦哀公卻猶豫不決——對於吳軍,他沒有必勝的把握。


申包胥的求救之詞已近哀求,令人動容:吳國有如封豕(即體型巨大的野豬)、長蛇,屢屢侵犯他國,楚國早已為其所害;寡君失守國家,避難於草莽之中,特遣下臣前來告急——吳人貪得無厭,若其亡楚,則疆土鄰於秦,將為君王(指秦哀公)之患;乘吳國立足未穩,君王可率軍前往,與吳國平分楚地;若楚國就此亡了,那土地即歸君王所有;若以君王之靈,使楚國僥倖得存,楚國將世世代代事奉君王。



鄂豫陝三省交界,春秋時秦楚之間的通道就在這一帶

然而,這番話並未感動秦哀公,他派人辭謝申包胥道:寡人都知道了,你先到客館安歇,我們商議一下再說。


申包胥道:寡君至今猶在草莽之中,沒有安身之處,下臣豈敢貪求安逸?


說完,倚牆而哭,哀泣之聲日夜不絕,整整七天,滴水未進。


秦哀公不勝其悲,前去探望,為之賦《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申包胥聽完,俯身下拜,連續叩頭九次。自古至春秋,向無九頓首之禮,申包胥求救心切,得知秦國欲發兵,難抑感激之情,故此行以超規格之大禮。




《詩經·秦風·無衣》書影


秦軍出發時,已是公元前505年春。申包胥引著秦將子蒲、子虎及戰車五百乘,東南而行,經武關道進入南陽盆地。秦軍不熟悉吳軍戰術,故而先由楚軍發難,而秦軍自稷地(在今河南省桐柏縣境內)前往,與楚軍會合,兩軍合力,大敗夫概所率吳軍於沂地(在今河南省正陽縣境內)。


秦軍的到來迅速改變了戰場形勢,他們與受到鼓舞的楚軍一起,節節勝利,不斷向南推進,先後在軍祥(在今湖北省隨州市西南)、雍澨(古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縣西南)、麇(當距雍澨不遠)等地擊敗吳軍。七月時,秦、楚聯軍還順手滅了唐國,使吳軍失了援手。九月間,當秦、楚聯軍與吳軍主力激戰於公壻之溪(約在今湖北省襄陽市東)時,後者實際上大勢已去,很快即潰敗。至此,吳王闔閭不再硬著頭皮堅持,撤軍還國。


隨著吳軍的全面撤退,歷盡劫難、數次死裡逃生的楚昭王熊軫終於回到了飽受蹂躪之苦的郢都。這屈辱的一頁,將長久留在楚人心頭,讓他們在疼痛中不斷反芻,不斷哀嘆,而他們的國家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沒落。


實際上,即便吳軍在公壻之溪勝了,闔閭也無心在楚國的土地上繼續纏鬥下去,因為吳國內部生亂,而且是極大的動亂——先行回國的夫概趁兄長不在,竟然自立為王!所幸夫概實力不濟,又不得民心,旋即被留守國內的軍隊擊敗。夫概此後逃奔楚國,被楚昭王熊軫封於棠溪——公元前522年時,伍子胥的兄長伍尚曾為棠溪之尹。


讓闔閭心神不寧、急於返國的原因,除了夫概之亂,還有外敵的入侵——此年夏天,越國乘闔閭在楚之機,發兵攻入吳國。儘管越國軍隊在吳國並未造成太大損害,一番襲擾之後即撤軍,但闔閭十分擔憂,他不知道那個地處吳國之南的國家是否還會再度來襲。


闔閭更不知道,此後數十年,越國將取代江河日下的楚國,成為吳國在南方最大、最兇狠、最可怕的敵人,直至吳國消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那個被張儀欺騙的楚懷王,真的笨嗎?
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司馬遷記載原來是錯誤的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