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裡就敗給了劉邦呢?

項羽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裡就敗給了劉邦呢?

原標題:項羽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裡就敗給了劉邦呢?


靠得大樹好乘涼,穩定才得好生存,不斷歷練長閱歷,功高蓋主忌英才。領命出征迎大敵,立誓有約稱王名。看似萬險不得過,卻有能人機緣來相助。一路雄起得關中,卻受實力讓人居,一路打壓自認慫,枕戈待旦不忘恥。好運之助有心人,吸取前車各類錯,匯的天下良方把病看。任用賢人成大業,漸漸成就諸王之主以呈現。


項羽起兵滅秦,目的是為了恢復原楚國勢力,滅秦之後目的達到,自封為西楚霸王,同時分封了13個諸侯王,想恢復春秋戰國的時局,項羽只想做一方的霸主。這種有違歷史發展的做法,首先是造成天下再次的戰爭混亂,其次項羽對諸侯王的壓迫和殺戮,失去人心。最後的結果是劉邦順應歷史的潮流,重新建立統一集權的漢朝。

項羽只有一個謀士范增,但是他不聽從范增的建議,鴻門宴上輕易就放走劉邦。另外項羽對士兵是仁厚愛人,但是對謀士和手下就疑心重重、嫉賢妒能,立功的將領受到項羽的嫉恨,得不到表功賞賜,有才能謀士為其出謀劃策,不僅剛愎自用不採納,而且有意疏遠。


項羽的軍隊,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軍隊。項羽在,就能打勝仗,項羽不在,就不行了。除了項羽,幾乎沒有一個優秀的將領。所以整個戰爭過程很有趣,項羽往東,西線就守不住;項羽往西,東線就出問題,他就像個救火隊長一樣,東西奔命,顧此失彼。項羽軍中,稱得上謀士的,只有范增一個。范增沒死,項羽都不太聽他的;范增一死,就沒有人出謀劃策了。


?


反觀劉邦一方,武將有韓信、彭越、曹參、周勃、灌嬰等一大堆,謀士有張良、陳平、酈食其等,人才濟濟。而其中像韓信、陳平這兩個重量級人物,原本都在項羽陣營,項羽肉眼凡胎,認不得英雄,這點比劉邦差多了。

楚漢訂立了鴻溝協定,以鴻溝為界,互不侵犯,項羽就此躺在功勞簿上睡覺,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劉邦利用關中優勢,迅速發展壯大,不久就違反協定東進攻楚。爭奪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根本就沒有和平協定可言,項羽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一統天下,是戰略上重大失誤。


項羽在戰場上百戰百勝,最終卻輸掉整個戰爭,就是因為他最後消耗不起了。我們看到項羽的最後一戰,是在歸途中被十面埋伏,然後就玩完了。我們沒看到項羽有任何後備軍團,除了在前線作戰的士兵之外,大後方几乎沒有兵力啊。再看看劉邦,百戰百敗,但是蕭何卻源源不斷給他補充新鮮的血液。所以後來劉邦為什麼把蕭何的功績列為第一,這就是他戰勝項羽的法寶,有充足的後勤補給與後備兵團。


所以,我們看楚漢戰爭時,覺得項羽百戰百勝,以為他優勢很明顯。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項羽在各方面,幾乎都是處於劣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將領盧象升陣亡後,為何全天下都為之震動!
朱元璋為何要對蒲壽庚家族下手呢?蒲壽庚到底做了哪些壞事

TAG:老鄭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