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恐怕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位殺人犯改寫了球鞋文化的歷史......

恐怕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位殺人犯改寫了球鞋文化的歷史......



加里·馬克·吉爾摩是個惡貫滿盈的傢伙。




1976年7月19日,美國,猶他州,

奧勒姆

市。年輕的麥克斯·詹森像往常一樣,在加油站里值班。或許這個夜晚比往常更加枯燥,他守在櫃檯前百無聊賴地坐著,時不時地看一看手錶,期待時間可以過得稍微快一些。午夜臨近,一名男子開車進入了加油站,當他走到麥克斯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像其他顧客一樣購買些什麼,或是尋求一些合理的服務,而是拿出了手槍,指向了麥克斯,並向他擺了擺手,示意他把拿出錢來。




慌了神的麥克斯戰戰兢兢地掏出了所有的鈔票,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這位不速之客的面前。但不幸的是,男子在收下錢財後還是朝麥克斯的腦袋開上了兩槍,子彈穿過顱骨,麥克斯當場斃命。




次日夜,

在距離

奧瑞姆

不算太遠的

普若佛市,一件相似的案件在此發生——一家汽車旅館的經理本·布希內爾遇害,他和可憐的麥克斯一樣,在掏出錢財暨服從劫匪的命令之後,慘遭射殺,幾顆子彈打入了頭顱,

本·布希內爾

就此長眠。




奧勒姆(Orem)與普若佛(Provo)的距離並不算遠




可說,40年前這遭連環殺人案的元兇,便是我們開篇所提到的,惡貫滿盈的

加里·馬克·吉爾摩

。而似乎每一位嗜殺成性的連環殺人犯都有些許共同點,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他們都有個不太幸福的童年。




1940年12月4日,加里·吉爾摩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斯通沃爾,他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父親弗蘭克·吉爾摩先生是一名偷竊慣犯,

並且酗酒成性

,更是一個虐待狂。因為父親的"職業需要",一家六口人流竄在美國的各個城市之間;孩子們的母親貝茜出生於加州薩克拉門托

此後成為了一名摩門教徒,

曾居住在我們此前提到的猶他州

奧勒姆





加里·馬克·吉爾摩(Gary Mark Gilmore)



據加里的兄弟們回憶,小時候加里的日子過得很痛苦,父親會用鞭子或皮帶抽打他們,並和媽媽爭吵,相互辱罵著彼此的宗教信仰。而值得慶幸的是,在他們的記憶中,隨著父親年歲的增長,他的脾氣也逐漸變得溫和了起來。




誠然,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導師。加里12歲那年,他同家裡人一起搬到了俄勒岡州,也就是在這裡,他開始嘗試去做一些違背法律的行徑,這種行為愈演愈烈。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加里·吉爾摩著實是一位可造之材——他的智商高達133,並且在藝術方面有著明顯的天賦。但是童年病態的家庭環境以及教育與愛的缺失,終歸讓他走向了歧途。在他14歲那年,因為偷竊而首次被捕,可也僅僅是在被釋放兩周後,他因同樣的事情再次被抓,繼而被送入了

麥克拉倫少管所

。1960年,20歲的

加里·吉爾摩

因汽車盜竊罪被捕,最終被關押在俄勒岡州立監獄,幾個月後便被釋放。





青少年時期的加里





1962年,加里·吉爾摩又一次被捕,因持械搶劫和襲擊再次被送往俄勒岡州立監獄。1964年,他再次得到襲擊和持械搶劫的指控,並以慣犯的身份被判15年監禁。一名監獄精神病醫生診斷他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和

失代償

期間歇性精神病。



1972年,加里·吉爾摩獲得了假釋,得以在俄勒岡州繼續生活,並在一所社區大學學習藝術。很快,在獲得假釋的一個月後,他再次以武裝搶劫罪名被捕。而在被關押至1974年6月,加里·吉爾摩又一次被釋放,至於隨後的故事,便是我們此前說到的,兩宗慘絕人寰的搶劫殺人事件。





俄勒岡州立監獄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父親的諸多惡習為童年時期的小加里灌輸了些許錯誤的價值觀,而他此後人格扭曲的重大誘因卻是因為這樣一件荒誕的事情——在1940年他出生的時候,父親為他取名為費伊·羅伯特·科夫曼(Faye Robert Coffman),"科夫曼"這個姓氏是當時他的父親用於躲避警方追查所用的姓氏,小加里對這件事情並不知情。而在1952年,當他們離開德州前往俄勒岡州居住的時候,母親在官方機構為他更名

為加里·吉爾摩

,那張印有"

費伊·羅伯特·科夫曼

"的出生證明則被母親保留了下來,但是至此卻從未有人告訴加里,關於

"

費伊·羅伯特·科夫曼

"

的這段故事。




或許他的母親沒有想到,這會對小加里之後的人生有什麼影響,但是在之後的某一天,當加里無意間發現這張

印有"

費伊·羅伯特·科夫曼

"姓名的出生證明的時候,他的心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認為自己是個私生子,所有人都是騙子。他更是認為正因於此,他的父親才會和他發生諸多矛盾。即便當時母親貝茜想和他解釋

"

費伊·羅伯特·科夫曼

"

的故事,但是

加里·吉爾摩

卻再也無法接受,以及認真聆聽。

不得不提的是,或許每一個孩子都對父愛母愛有著渴望,即便是加里·吉爾摩於他的父親也是如此。1962年,加里的父親因肺癌去世,據獄警描述,當時還在獄中的加里·吉爾摩十分痛苦,曾想通過割腕結束自己的生命。




直至今日,關於在1976年

加里·吉爾摩

從"搶劫"至"搶劫殺人"轉變的心路猜想,已經有了無數的研究與報道。美國作家諾曼·梅勒曾以加里·吉爾摩的事件為原型創作過小說《劊子手之歌》(The Executioner"s Song ),導演勞倫斯·席勒也曾將其翻拍成電影,並在

1982年

上映。





《劊子手之歌》重現加里的殺人現場




恰巧的是,1976年,美國當地恢復了死刑,而我們這篇故事的主角加里·吉爾摩,也成為了恢復死刑後的第一位死刑犯。




文至此處,加里·吉爾摩的故事將稍稍告一段落,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和SNEAKER有關的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運動品牌巨頭之爭和今日一樣激烈。但頗為戲謔的是,德國人還未在80年代掀起多大的風浪,而在那時所謂的兩強博弈,也僅僅在Nike與Reebok之間。可說,80年代初期,勝利女神的微笑始終是屬於Nike的;而自1985年開始,女性有氧運動熱潮的興起亦標誌著Reebok的階段性勝利與奮起,Nike即便有此前所打下的在男性市場上的優勢,但整體產品銷量與表現亦開始逐步下滑;直至1987年,Reebok在各項指標上全面超越Nike,成為了全球第一運動品牌。





80年代Reebok海報





為了擺脫困境,Nike委託W+K(Wieden & Kennedy)廣告公司構想一句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廣告語,以此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矚目,負責這個項目的人名字叫做丹·威爾頓(Dan Wieden)。據丹本人描述,

關於這句全新的口號,

甚至在約見菲爾·奈特的前一晚,他也依舊毫無頭緒,直至深夜他才找到了他的靈感繆斯。

他的繆斯,便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那位惡貫滿盈殺人犯,




加里·馬克·吉爾摩




1977年1月17日,加里·吉爾摩被執行死刑,在他被執行槍決的前一刻,執刑者問他有沒有什麼遺言想說,




"Let"s Do It."




這是

加里·吉爾摩

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而

丹·威爾頓

以此為靈感,向Nike公司提案一了一系列全新的品牌Slogan,最後被選用的,便是那句全世界聞名的,




"Just Do It."






丹·威爾頓




"雖然關於加里先生的事情,我表示十分遺憾與惋惜,但是我很喜歡他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尤其是當中的"do it"這兩個單詞,這很瀟洒,並且很符合體育精神。"

丹·威爾頓

在此後不止一次地,為大家講述靈感迸發的過程,以及這次改變歷史的提案會議——當時,他共準備了五條廣告語,其中

"Just Do It."

的"先行版"為"Just Fuck It."。而當Nike的人員看到"Fuck"之後,他變魔術般地亮出了那塊"Just Do It."的展板,至此順利達成了此次的合作。




毋庸置疑的是,關於"Just Do It."這句口號的魅力我們無需贅述,無論是於Nike品牌的精神,更或是產品的演繹,我們都看到了,這種瀟洒的決心。



















我們無法想像,

加里·馬克·吉爾摩

在臨死前的那個瞬間究竟在思考些什麼,但是我們卻用另一種方式,看到了這段故事。





媒體們在拍攝加里被處死後留在椅子上的彈孔



加里先生是不幸的,他或許熱愛生活,也愛著他的家人,但有些事情,或許從出生的那一瞬間便已經被決定了。他無法改變什麼,你知道的,他無法改變他的命運,他想做出一些改變,直至他犯下了無法饒恕的罪行。




或許在今天沒有人在意

加里·馬克·吉爾摩

的死究竟意味著什麼,但是我們只需要記住之後的這段故事就好,




無論是之前的

"Let"s Do It."




還是今日的

"Just Do It."




或許,都絕不會是一瞬間可以決定的事情。

















L7測評丨為什麼不能穿一雙跑鞋打籃球?







奧運十年丨一個小女孩關於奧運、科比、王治郅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7SNEAKER 的精彩文章:

這裡有一份來自NASA的禮物等你簽收!

TAG:L7SNEA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