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值多少錢?市場行情怎樣?
中國銅元俗稱"銅板",流行於清末民初。
銅元與一般銅錢不同,它中間無孔。
它的品種前後大約有1000餘種,流通了50多年,存世量大。
所以這個品種在國內藏品交易市場上不受錢幣投資者青睞。
雖然存世量大蘊含著很多品種,但不缺乏珍稀的。
銅元的起源和發展
1900年,廣東首次仿照香港輔幣製成銅元。
這種銅元每枚重2錢,成色含銅95%、含鉛4%、含錫1%。
正面為"光緒元寶"和"廣東省造",下面有"每百枚換一圓"字樣。
背面中央刻一蟠龍紋,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
清代銅元起初以"光緒元寶"為文,但各省鑄幣沒有統一標準,成色樣式各參差不齊,鑄造銅元的材質自然是銅,
但是根據各種銅質合金成分的不同仍然能分出好多種。
比較多見的是紅銅與黃銅,烏銅、橙色銅,都是根據銅質顏色深淺而定的,
各種銅元中以紅銅為多,有些省紅銅和黃銅並鑄。
清代銅元里各種面值甚多,一般最常見的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但不能一概而論。
如"廣寶"銅元十文非常普通,但五文卻極為罕見;
"大清銅幣"的中心粵、淮二十文、"開國紀念幣"小寫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這些都是面值里十分罕見的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還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銅元,流通時間不長、存世量不是很多。
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外一些特殊面值的銅元難以流通,存世量都很少,也值得收藏。
1904年,"廣寶"銅元正面原來的"每百枚換一圓"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改鑄後的銅元精緻、秀美,在當時流通很廣,
現存世量還很多,背面英文字母錯版為TENCASH的,值20元一枚。
但1904年鑄造的"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是當年四川銅幣廠成立之時的試樣品。並沒有流通使用,分紅銅和黃銅兩種現在已經成為十分著名的銅元珍品。
1905年,清政府鑄"大清銅幣"。
這類錢幣含紫銅95%、含白鉛5%,在當時鑄造量很大,在民間廣為流通和使用。
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末時相比,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大清銅幣"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偏門",如今"大清銅幣"收藏市場極度火熱,造假技術應運而生,請謹慎。


※老人說:「手拿袁大頭,吃喝不用愁,」這個梗,別不信?反正我信
※價格上百萬的光緒元寶,究竟是哪個版本?
TAG:天天講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