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經常出現的一種肉,古代相當於熊貓,吃了就是死罪

《水滸傳》經常出現的一種肉,古代相當於熊貓,吃了就是死罪

《水滸傳》作為一部傳世經典,小說中塑造的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相信細心的觀眾都會發現一個細節,就是他們特別愛吃牛肉,武松景陽岡打老虎前就吃了二斤牛肉。那麼,古人真的那麼愛吃牛肉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可這是為什麼呢?

在現代社會,牛肉和豬羊肉一樣,是很普遍的肉類。可在古代,牛肉可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動物」。因為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而牛是用來耕地的,因此,牛的分量不言而喻。中國古代的牛甚至可以相當於今天的大熊貓了。我國古代都有專門的法律明令禁止殺牛。在漢代,殺牛是要判死刑的,就是殺「牛」償命。唐代雖然減了刑,不用償命了,但依然要判很重的刑。那麼問題來了,《水滸傳》里那些人為什麼總吃牛肉呢?他們難道不怕受罰嗎?

首先,他們吃的可能是老死。病死的牛。這樣的牛是可以吃的,但需要經過官方批准。

其次,梁山的英雄好漢大多都是和官府唱反調的,也許是作者施耐庵為了突出他們的反抗精神,就故意讓他們吃牛肉。

最後,古代官府雖然禁止吃,但不代表民間沒有膽大的店家不敢買賣。因為當時牛肉一斤可以賣百錢,相當於今天的80塊錢左右,如此高的利潤,怎能讓商販們不鋌而走險呢?而且,大部分有牛肉的店鋪都是在鄉野郊區的野店黑點,官府監管不到,自然就有人肆意妄為了。

(本文由侃歷史故事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古人怎麼過夏天?消暑還能作詩,真的比我們懂得享受生活
鰲拜被「革職」卻不「立斬」,這三個原因讓康熙下不了手

TAG:侃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