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真相:明朝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後,明朝皇帝表示我不負責

歷史真相:明朝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後,明朝皇帝表示我不負責

原標題:歷史真相:明朝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後,明朝皇帝表示我不負責


永樂皇帝大搞基建,把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建造北京宮殿,他本人崇敬道教,花大錢建造武當山道觀。疏浚吳淞江,疏通運河,修理黃河,營造朱家皇陵,派重兵佔領安南,五次掃蕩蒙古,派鄭和六次下西洋,花費驚人,如果不是朱元璋積累的家底厚,並且戶部尚書夏元吉精通理財,朱棣早就玩不下去了。夏元吉也是命不好,攤上這樣的領導,抱怨也沒用,只能去拚命。


夏元吉為國事愁得頭髮都白了,同僚和下屬還不理解,經常罵他,因為他為了給皇帝籌集資金,經常拖欠工資,他們不敢罵皇帝,罵他就沒有顧忌了。即使這樣,錢還是不夠朱棣花,朱棣想出一個招兒,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招數,朱元璋就經常用——印刷紙幣。問題是朱元璋的時候經濟發展快,而且朱元璋比較節制,所以紙幣貶值不明顯,到了朱棣,開足馬力印刷,寶鈔貶值速度簡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

民間都不願意使用寶鈔,你收了寶鈔,轉身拿去買東西,人家就不承認上面的幣值,新鈔還好點,舊鈔貶值到幣值的兩三成。但是明朝政府又規定,禁止使用金銀做交易,麻煩來了,做買賣的時候怎麼交易?那時候的明朝出現一個奇葩的景象,集市裡面經常有人以貨易貨,都回到原始社會了,這!


更讓官員憤怒而哭笑不得的是,朱棣居然用寶鈔來發工資,朱元璋父子倆對官員都一樣吝嗇,本來工資只夠一家老小過個溫飽,現在連溫飽都保證不了了,也不知道官員們是怎麼熬過來的,也不怪朱棣在歷史上的名聲那麼不好了。


朱棣東搞搞,西搞搞,搞得國庫都空虛了,後來他的兒子和孫子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先是停了正在建設的大工程,又從安南撤兵,把佔領的土地又讓出去,從此中國領土少了一個省的面積。對蒙古採取消極的防禦策略,只要蒙古人不來,明朝軍隊就在原地休息,再也不主動出擊,蒙古人趁機回復實力。


最重要的是把外貿活動給停止了,朱棣時期,鄭和六次下西洋,航母艦隊浩浩蕩蕩地駛過馬六甲海峽,一路向西,最遠的地方到達非洲東部海岸。朱棣去世後,減少公共投資,壓縮軍費開支,下西洋這種活動搞一次就幾百艘船出海,幾萬人出行,海上一漂就幾年,花費巨大,自然就取消了。

朱瞻基勉強主持了一次,但在鄭和去世以後,再也沒有機會遠洋,因為文官為了不讓皇帝勞民傷財,兵部把造船資料和航海圖都燒掉了。朱瞻基的孫子朱見深,也就是明憲宗也想派汪直搞一次遠洋航行,過一把祖先的威風,派人到內閣去問,得到的答覆是由於保管不善,相關的資料和航海圖都找不到了。


中國從明朝中期開始就落後於西方,確實是因為閉關鎖國,但是這個鍋明朝皇帝表示自己不能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濤觀點 的精彩文章:

韓信能帶100萬兵,劉邦只能帶10萬兵,為何韓信卻被劉邦滅掉?
朱元璋搞出『三大案』,不是他太殘暴,而是有著深層目的

TAG:國濤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