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闢謠——傳了10多年的「電錶謠言」又捲土重來,這次你了解真相了嗎?

闢謠——傳了10多年的「電錶謠言」又捲土重來,這次你了解真相了嗎?

閱讀提示:近日,「保定上千群眾聚集在市電力局和城鎮電管站門口討說法,拒絕交電費!」一傳言在微信群里被廣泛傳播,傳言中提到,在電力局更換智能電錶後用戶電費幾乎翻一倍,電錶被蓄意加速,且此情況已得到100%用戶的證實,該傳言一出,便引發了網友的擔憂。

國網保定供電公司:是謠言,保定沒有群眾因此事聚集

記者發現,早在2014年人民網就已對此消息進行了闢謠,而人民網發布的《央視:75%電錶都被電力公司蓄意加速系謠言》一文中就已提到這則謠言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流傳了。

人民網截圖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還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這則信息都會湧現在網路上,每次都會把地名更換掉,雖已被多次證實這是謠言,但依然無法制止其傳播。

謠言截圖

8月8日,記者聯繫了國網保定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張劍恆,張劍恆說:「這謠言隔段時間就會出現,只不過這次把地名換成了保定,咱們這根本就沒有群眾聚集」。

「電錶謠言」盛傳十餘年,開始第N次真相科普

在「保定上千群眾聚集在市電力局和城鎮電管站門口討說法,拒絕交電費!」一傳言中提到了這樣幾個情況:用智能電錶,電費翻倍、電工測試發現供電公司提供小電錶、用戶承擔智能電錶耗電費用、75%電錶被蓄意加速。乍一看,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有「專業」數據和「詳細」說明支撐,但實則卻是漏洞百出。對此,國網保定供電公司將會對謠言逐一進行分析。

謠言1:關於電力局更換智能電錶後用戶電費幾乎翻一倍的問題己得到100%的用戶證實。本來一個月電費只有30~80元,用上智能電錶後電費竟然高達200多元!

真相:國網保定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張劍恆介紹:「由於以前的機械電錶是先用電後付費,但改用智能電錶後,改為預存電費,因此在換表的這個月既要結算上月電費,又要預存下月電費。一下出去兩筆錢,會讓用戶感覺費用增加,但供電公司並未多收取電費。」

此外,智能電錶要比機械錶更加精準,家庭用電的細微變化都會計算進去的。原有的機械電錶運行時間久,老化嚴重,會少計電量,但更換智能電錶後恢復正常計量,所以會感覺錶快。

智能電錶

謠言2:有「電工」在家做測試,把功率2P的空調開了3.5小時,加上日光燈、冰箱和筆記本電腦,耗電量應在14度左右,但他家電錶竟顯示用了28度電。原來他家用的電錶限量是5A,而不是大容量的40A。

一旦超出這個限量,電錶讀數就以高於正常值幾倍的速度飛快旋轉,最後每月交電費時就不得不多交錢了。為什麼電力部門不提供正常工作電流為15、20、30、40A的大電錶,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電錶呢?原因正是出在這裡,就是為了多收電費!

5A(60A)電容量

真相:據國網保定供電公司專業人士介紹:「這個謠言看起來像是專業分析,但卻是在混淆概念,而這所謂的電工一定也是假冒的!目前,供電公司提供的是5A~60A之間的智能電錶,智能電錶上的5A是基準電流,60A(即每戶最大用電功率為13200瓦)是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也就是說在5A~60A之間的電流對智能電錶來說都是允許的。」

另外,所謂的電錶容量表示的是正常運行時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和耗電量之間並不存在關係。

謠言3:智能電錶本身具有的耗電量,轉嫁給了用戶。智能電錶不是節能而是高耗能源,長期處於充電狀態(充的是用戶電),且有脈衝、跳閘、紅外、報警四個功能不用電也耗電,這些耗費都是由用戶承擔。

真相:智能電錶主要有兩種線。一種是進線,和供電方相連,負責供電;另一種是出線,連著客戶的電器,負責傳輸計量。

實驗:

連接

把電水壺接在智能電錶上,就像是我們家裡的出線。

斷開

當把電水壺斷電後,我們可以看到,智能電錶顯示屏依然是亮著燈的,這說明智能電錶的耗費不需要用戶來承擔。並且,如果用戶因忘記買電斷電時,智能電錶還會亮著燈提示用戶要購買電。

謠言4:中國官方媒體《人民網》轉載了一篇報道:中國75% 電錶都被蓄意加速,對家庭正在使用的智能電錶進行檢測的結果令人吃驚:偏差最大的要快58%,大多數快30.5%左右,也就是說居民要無端地多掏40%-58%的電費。

記者從人民網發布的《央視:75%電錶都被電力公司蓄意加速系謠言》一文中獲悉,關於謠言中提到中國官方媒體《人民網》轉載一事也是子虛烏有。

真相:張劍恆告訴記者:「焦點訪談曾在浙江電科院計量中心自動化檢定實驗區做過調查發現『電錶在進入供電公司前,要經過六道關的考驗』,有電錶廠的一校、二檢和抽檢,有質監部門對電錶廠家資質的嚴格要求以及對每一塊電錶強制檢定和在入戶前抽檢部分電錶,還有技術監督部門的「飛檢」,直接在生產流水線、包裝終端等抽檢電錶。」

六道關

網友:這謠言過段時間就在朋友圈上演,已習以為常

8月7日,記者在網上看到此謠言後,隨機採訪了一些網友,由於此謠言幾乎每年都有來一次,新瓶裝舊酒,大家都已不再相信。網友張先生說:「一開始看到的時候還很緊張,後來見多了就知道是假的了」。

「過段時間,我微信群里就有人轉發,看著是假的,但我們家電費現在的確很多,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楊小姐對於此謠言持將信將疑的態度,但在她看來,這則謠言中的確有很多不實的地方。

網友李小姐則認為:「一看就是謠言,一般只有謠言才會鼓動人們轉發」,還有一些市民則表示並未看到過此類謠言,以後看到了會多加甄別。董先生告訴記者:「這則謠言我看見過有闢謠的,倒是沒見過謠言內容,但是都闢謠了,就肯定是假的了」。

部門回復:相信供電公司,不以謠傳謠

8月7日,記者聯繫了國網保定供電公司,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張劍恆告訴記者:「關於電錶謠言傳播了10多年了,幾乎全國各地都出現過,在每年不同時期,都會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中」。

張劍恆還提到:「每次出現我們都會及時引導受眾,今年蠡縣、容城出現過這則謠言,其他地方暫時還未發現」。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於法律追究傳謠者責任,所以希望大家提高辨別能力,不要輕信謠言」。

此外,還有保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相關民警借本報可以提醒網友:在遇上類似信息時,要注意向專業人士諮詢甄別,判斷其真實性,無法判別也無法求證的,絕不轉發,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好和諧、文明、有序的網路社會輿論環境。

新聞多一度:

即使相關媒體每次在謠言出現時都會及時闢謠,但依然還是會有人再次信謠傳謠,還會提出一些自己無法解答的疑惑。

家裡沒人,為什麼有那麼多電費?

請先檢查:電冰箱是否還在使用?機頂盒、路由器拔掉電源了嗎?熱水器、小廚寶等電器關閉了嗎?出門前總閘關了嗎?這些家裡的「偷電賊」,你知道嗎?

家用「偷電」設備

還有人發現關了總閘,電錶還在走字?

那99%是漏電造成的,不論線路老化、沒有穿管敷設電線、火線零線接錯,還是家用電器不合格、天氣潮濕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漏電!

此外,家庭一定要安裝合格的漏電保護器,確保漏電保護器靈敏可靠。發現家用漏電保護器存在失靈或燒壞情況的,應立即更換。

新家裝修要從源頭防止漏電。一定要找專業裝修隊,規範施工,避免發生接錯線等事情。電線、插座、電器等也務必購買合格產品。

電錶上的燈閃一下一度電?

智能電錶上的脈衝燈閃爍代表線路有負荷通過。脈衝燈閃爍頻率隨用電負荷大小變化,用電負荷越大,閃爍越快。如果電錶面板上標註有「1600imp/kWh」,表示客戶消耗1度電能,脈衝燈閃爍1600次;如果標註為「1200imp/kWh」,表示客戶消耗1度電,脈衝燈閃爍1200次。

想要省電就用節電器?

記者提醒大街,「節電器」是個大坑!千萬別跳!市面上的「節電神器」 「電錶省電寶」「電力無功補償節電器」「非偷電慢轉器」,名字聽上去還真挺唬人的。但其實,它就是一個可以並聯在室內線路上的電容器。

部分工業用電要計算無功功率,並接大型電容器組可以利用容性功率平衡電感性無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數,降低企業的力調電費支出。但是居民用電是不計算無功功率的。

「節電神器」不但更費電,而且質量參差不齊,使用過程中,如果電容器被擊穿,很可能引發火災、觸電,很危險!

本報實習記者 魏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青年報保定播報 的精彩文章:

保定人注意,2018年上半年這些變化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保定一學校漲價引部分家長不滿,漲價是否合理?本報記者深入調查!

TAG:河北青年報保定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