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竇武何進之敗:欲成大事者,當以之為戒

東漢竇武何進之敗:欲成大事者,當以之為戒

原標題:東漢竇武何進之敗:欲成大事者,當以之為戒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亂政。但宦官畢竟只是些閹人,手中沒有多少兵力,而外戚竇武、何進卻手握大權,為何最終都干不過幾個閹人呢?



1、竇武之敗


竇武是漢桓帝的老丈人,漢桓帝去世,竇武因擁立劉宏為帝有功,任大將軍,常居宮中輔佐漢靈帝。此外,他的兒子竇機任侍中,侄子竇紹任步兵校尉,竇靖任侍中,監羽林左騎。此時的竇武,可謂大權在握。

竇武也有誅殺宦官之心,因此與太尉陳蕃一拍即合,他們聯手安排有相同想法的尹勛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荀翌為從事中郎,又徵召名士李膺、宗正劉猛、太僕杜密、廬江太守朱寓等共同謀劃,商定計策。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過這東方很快就有了——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五月,發生日食。陳蕃敦促竇武,以日食為由,罷黜宦官。


竇武向太后(即竇武的女兒)請示,太后說:「宦官制度是漢朝的老規矩,世代相傳,只應當誅殺有罪惡的,難道可以全部廢掉嗎?」


竇武因此作出妥協,先把宦官管霸、蘇康等處死,之後再請誅殺曹節等。太后猶豫不忍,竇武也不能決斷,事情於是就被拖延了下來。


這一拖延,就拖延了三個月。



永康元年八月,太白星出現在西方。劉瑜懂天文,認為不祥,寫信給竇武和陳蕃說,星辰錯位,不利大臣,應該趕快決定大計。


竇武接到劉瑜的信,這才重新發動誅殺宦官的計劃,安排親信山冰代替魏彪擔任黃門令,把一向狡猾無行的長樂尚書鄭颯逮捕起來,關在北寺獄裡審訊。


陳蕃建議竇武直接殺了鄭颯,但竇武不聽,命令山冰與尹勛繼續審問鄭颯。


鄭颯的供詞牽及曹節、王甫。尹勛、山冰讓劉瑜報告皇太后,奏請收捕曹節等人。而在此關鍵時刻,竇武竟然出宿歸府,不在宮中,奏疏因此落入長樂五官史朱瑀手中。

朱瑀偷看奏疏,發現竇武與陳蕃等關於全部誅殺宦官的計劃,就以「陳蕃、竇武奏請太后廢帝,大逆不道」為由,連夜召集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名親信宦官,歃血為盟,發誓要誅滅竇武等,並把消息通知了曹節與王甫。



曹節收到消息,立刻挾持皇帝,緊閉宮門,命王甫為黃門令,持皇帝詔書至北寺獄,殺尹勛、山冰,放鄭颯,後又劫持太后,奪璽書,命中竭者守南宮,派鄭颯等持皇帝詔令,與侍御史、謁者前去收捕竇武等人。


竇武與侄子竇紹殺了使者,跑去北軍召集數千士兵駐紮在都亭下,許諾說:「黃門宦官反叛,儘力誅殺的封侯重賞。」


與此同時,曹節、王甫等也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詔令少府周靖為車騎將軍,與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伐竇武。深夜,王甫親率領虎賁、羽林、廄馬芻、都侯、劍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張奐等的部隊會合。


次日清晨,曹節、周靖、張奐的軍隊全部駐紮宮門下,與竇武的部隊對陣。王甫命人對竇武軍喊話:「竇武作亂,你們都是禁兵,應當保衛宮廷,為什麼跟著反叛之人呢?先投降的有賞!」


竇武軍士本來就懼怕宦官淫威,此刻又聽到王甫喊話,軍心更加動搖,不到半天時間,幾乎都脫離了竇武軍、投歸王甫。


竇武、竇紹叔侄見大勢已去,逃跑不成,只好自殺。王甫斬下竇武、竇紹首級,示眾於洛陽都亭,又收捕他們的宗親、賓客、姻屬,全部誅殺,劉瑜、馮述等參與者也都被夷滅宗族,竇武試圖扭轉宦官專權亂政的努力宣告失敗。



2、何進之敗

竇武掌權是因為女兒,何進掌權則是因為妹妹。


光和三年(180年),何進的妹妹被冊立為皇后,何進因而雞犬升天,入京任侍中、將作大匠。中平元年,張角等發動黃巾起義,何進被任命為大將軍,率領左右羽林五營駐都亭,修理器械,保衛京師。


中平六年,漢靈帝病逝,宦官蹇碩圖謀廢皇子劉辨而立皇子劉協為帝。劉辨是何進的外甥,故蹇碩便想先殺何進。幸得潘隱暗中通風報信,何進逃過一劫,蹇碩陰謀未能得逞。


漢少帝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聽政,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兼領尚書事,掌握朝廷大權。


何進知道天下人對宦官深惡痛絕,加之痛恨蹇碩之前陰謀害他,便想誅殺宦官,而袁紹也有此心。何進於是與袁紹、袁術結交,又聘請智謀之士逢紀、荀攸等作為心腹,暗中謀劃誅滅宦官。



另一方面,宦官勢力雖然廢立陰謀未能得逞,卻也不想就此善罷甘休。蹇碩寫信給中常侍趙忠等宦官,準備捕殺何進。


中常侍郭勝是何進的老鄉,何太后與何進之所以能得到貴幸,郭勝是出了力、幫了忙的。所以郭勝親信何氏,便與趙忠等商議,不依蹇碩的計策,並把蹇碩的信交給了何進。


何進於是捕殺蹇碩。袁紹接著又建議何進應該吸取竇武的教訓,統領禁軍,誅殺宦官。


何進深以為是,並把與袁紹所定之計策告訴了太后。太后不允,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可以堂而皇之地與士人共事呢?」

何進雖外有大名,但內心卻缺乏決斷,他考慮到自己新當重任,而某些宦官在宮裡服侍皇帝時間長久,封侯貴寵,且內外勾結根基鞏固,害怕一時無法全部誅殺他們,又不敢違反太后意旨,所以只想誅殺那些為首的宦官。



這與袁紹等主張全部誅殺宦官的意見有出入,袁紹等於是又建議何進,召集四方猛將及豪傑,讓他們引兵入京,以此脅迫何太后同意誅殺全部宦官。


對於袁紹的建議,陳琳和曹操等都持反對意見,而何進卻同意了。於是,董卓、丁原、橋瑁等領兵向京城進發,暴雨裕來風滿樓。


何太后終於害怕了,只留下平素與何進親近的宦官在宮裡,其他的都讓他們回家。這些被罷退的宦官,又都去向何進請罪。


與此同時,何進的弟弟何苗對何進說:「我們何家因為貧賤,才從南陽來到京城,依靠宮中宦官獲得貴富。國家的事,也不容易!覆水難收,應當好好考慮,與宦官們保持和好關係。」



何進因此猶豫不決,袁紹多次勸何進趁機處決宦官,何進都不同意。袁紹見何進一拖再拖,未能決斷,於是便自作主張,以何進的名義寫信給各州郡,命他們逮捕宦官親屬。如此一來,何進與袁紹等謀劃全部誅殺宦官的計劃終於泄漏。


宦官們全都擔心害怕,張讓托關係請求進宮見太后和小皇帝最後一面。何太后同意,張讓趁機說服何太后,讓之前被罷退的宦官全部回到宮裡。


八月,何進入長樂見太后,張讓帶領常侍段王圭、畢嵐等幾十人,埋伏在宮中,何進一到,便被殺了。

探究竇武與何進之敗的原因,除了他們未能真正掌握忠於自己的軍隊,以及宦官、外戚、士大夫三方勢力的權力制衡等軍事、政治因素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個人因素,即竇武與何進都優柔寡斷,在殺不殺宦官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前怕狼後怕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欲成大事者,當以竇武、何進為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智謀的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公而忘私,一心為國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