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文物動物園,件件都是頂級文物!

走進文物動物園,件件都是頂級文物!

《收藏馬未都》欄目,上周在北京完成了第九年的改版錄製。

從8月11日開始,每周六晚21:20,全國的電視觀眾將會收看到一個您熟悉而又不同的文化節目《收藏馬未都》。

與此同時,微信訂閱號也將推出一系列精彩文章!

這個夏天,全國各大博物館舉辦了多個系列特展。

畫展、雕塑展、瓷器展、青銅展......從今世藝術到古典之美,包羅萬象。

但要說最有暑期特點的,還屬觀復博物館的《奇趣動物園》特展。

這是一場以歷代動物形象器物為主題的特別展覽,可以說是去年《相看兩不厭——歷代萌寵展》的延續。

展覽器物,囊括了從商代至民國跨度長達三千餘年的各類金屬器、玉石器以及陶瓷器等。

這一百餘件套展品,被劃分為「魚」「昆蟲」「禽鳥」「野獸」「家畜」「龍」「神鳥瑞獸」「十二生肖」八個主題。

圖|商代 玉卧豬 觀復博物館藏

自然與人文呼應,通過不同的角度,闡述著人與動物之間,億萬年來共長共生的奇緣,從而獲得文化上的樂趣。

在這億萬年的歷史進程中,在農耕、游牧兼或漁獵文明中,中華民族得以成長。

每一個文明中,我們幾乎都能在特展中找出一件蘊含著這個文明文化的文物。

圖 | 宋代 銅鶴形香薰觀復博物館藏

西漢 銅鎏金牛

這是一件漢代的銅鎏金牛擺件。

牛角彎曲前傾,表情倔強剛毅,身材健壯豐滿,腿足細短有力,牛身布滿這一時期典型的雲氣紋。

從牛身上的紅斑綠銹,我們能感受到這件器物年份的厚重,以及當年的奢華程度。

圖|

西漢 銅鎏金牛觀復博物館藏

早在原始時代,人類的動物信仰和圖騰信仰中就包括了牛。

農耕社會中,牛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農耕歷史度過了數千年,幫我們度過了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所以,在古代的藝術品中,我們能看到有大量牛的形象表現。

在當時,牛居六畜一席(六畜:馬、牛、羊、豬、狗、雞),不僅是農耕民族文化中春種秋收的工具,也是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牲畜。

所以一件生動逼真的銅鎏金牛背後,便傳達著古人傳統的生活與文化。

金代 白玉芝角鹿掛件

仔細觀察,會發現鹿的動作神態非常傳神,卧在案頭別有一番風韻,可見當時工匠觀察生活細緻入微。

金是少數民族政權,是以游牧漁獵為生活方式,最在意的自然是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

所以,在金的玉器當中,動物形象非常多。

其中在北方古現代游牧民族中,鹿文化十分發達,並延傳至今。

圖 | 金代 白玉芝角鹿掛件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藝術中的鹿形象,主要呈現在鹿石、青銅器、岩畫、工藝品、雕刻等。

女真人時尚狩獵,有春日捕鵝、秋天獵鹿的習俗,玉器上自然多了鹿的題材。

金代玉鹿雖受宋代文化的影響,但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民族特色。

西漢 錯金銀豹頭承弓器一對

圖|

西漢 錯金銀豹首承弓器一對

許多人在特展見到這件文物,想必會一臉懵:這看似兩個問號的文物是什麼動物?

從它的名字其實便能猜出一二,但它不是弓,而是一個承放弩的器物。

而且是放置在特殊位置的承弓器,是配弩戰車上的專屬物件,作為戰車行進時安放弓弩的固定支架。

在秦始皇陵里的兵馬車俑上就可以發現它的身影:

圖 |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承弓器使用位置圖示

因為一件弓弩有兩個淵部,所以這類承弓器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一般設置在戰車的左側。

但歷史上出土的承弓器少之又少,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它的用途。

觀復博物館這對承弓器,以錯金銀豹頭做裝飾,紋飾立體精美。

以豹子的形象隱喻弓弩發射的速度與兇猛之勢,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當時的涉獵生活文化。

圖 |

西漢 錯金銀豹首承弓器一對(局部)

通過這些承載著歷史的文物,可以想見當時農耕文化崇尚男耕女織,游牧文化喜歡四海為家,漁獵文化則依賴於採集攫取。

儘管文明各有不同,但它們對動物都有著同樣的情感,甚至同樣的依賴。

就好像在中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每一個人都對中華民族文化有著同樣的敬仰之情。

也正是由於每個人心底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熾熱與思考,支撐著《收藏馬未都》節目走過了一年又一年,迎來第九年的改版。

八年里,通過無數件無聲的物件,我們得以一窺浩然收藏文化的一角;八年里,我們堅持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初衷,謹守著民文化傳承者的責任。

八年里,我們不斷為電視機前的每一位觀眾改變,所以第九年的《收藏馬未都》也將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收藏體驗與文化之旅。

精彩內容,就在本周六晚21:40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2018年度改版首期節目,我們文化相約,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馬未都 的精彩文章:

做人,必須記住這17句古語!
65元買,19萬賣?天珠價格的門道!

TAG:收藏馬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