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想收5G專利費是肯定的,但4%有點高;沒有高端晶元產業難在軍工取得突破;上海在IC產業領先明顯;FPGA中國公司仍未有突破
文|集微網
校對|Jimmy
圖源|集微網
華為否認將按手機價格4%收取5G專利費:過高、不合理
近日,有報道稱華為將按照智能手機整機價格的4%收取5G專利費。對此,8月10日,華為回應稱,沒有按手機整機價格4%進行專利收費的計劃。華為繼續重申,將在專利許可活動中,嚴格遵守FRAND(公平、合理、非歧視)原則,不敲詐產業和社會,並倡導其他致力於推動5G技術實施的權利人,使專利累計費率比4G更低、更透明,「我們認為,任何單一權利人按4%收費都是過高的、不合理的。」
集微點評:和之前分析的一樣,華為想收取5G專利費是肯定的,不過4%有點高,能達到Nokia等1%左右就不錯了
高通與台灣和解:罰金大減,承諾未來5年加大在台投資力度
高通與台灣公平貿易委員會宣布雙方達成和解。經雙方協商,截止到7月底高通在繳納27.3億新台幣(約8900萬美元)後不再繼續繳納剩餘罰款,高通撤銷在台灣地區知識產權法院的上訴,同時高通承諾,未來5年將在台灣地區開展包括5G、市場拓展、高校合作等方面7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集微點評:高通在全球面臨的反壟斷壓力不小,能與台灣和解是好事
俄沒有高端晶元仍能造一流武器 對中國很有啟示
2018年4月18日,即美國宣布「禁售」令的第二天,中科院計算所召開一場在京專家圓桌會議,會議的名稱就是「為什麼我們造不出美國人那樣的晶元?」。但據到會《經濟觀察報》記者的報道,會上專家們討論了一整天,眾說紛紜,還是沒能得出一個正面回答。不過會議還是反映了一些重要信息。從武器裝備角度來看當前晶元問題,我總覺得有些專家學者的考慮缺乏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戰備」。美國人就把晶元看作一種戰備物資。每次對我們制裁、禁售都借口「出於國家安全」。當今美國的大戰略是遏制中國,他能允許中美雙贏的局面長期下去嗎?這就使我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國內曾就我國要不要搞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展開辯論。有些學者表示反對,理由是全世界都在利用美國的GPS,搞北斗耗資大,即使建成將來市場也競爭不過美國。
集微點評:沒有高端晶元產業很難在軍事工業取得突破
鄭州富士康產業集群升級,上半年手機產量破1億台、新簽項目19個
2018上半年,鄭州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這份成績單與富士康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的提升有著密切關係。據悉,鄭州富士康中州研發中心、後端模組、航空物流園等項目正加快實施,單一手機製造已向研發設計、顯示板塊、物流結算等產業鏈上下游拓展,逐步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根據統計,鄭州上半年蘋果手機產量近3400萬台,非蘋果手機產量達7659.8萬台,手機產量突破1億台,同比增長17.5%,實現產值95多億元,同比增長13.1%。智能終端(手機)累計投產企業66家,其中整機企業36家,配套企業30家。此外,鄭州還在上半年新簽約手機項目19家。
集微點評:相比半導體產業鏈,手機產業鏈成長要快得多
中美貿易酣戰 國產FPGA遇「天時」尚需「人和」
王海力說:「中國是消費電子製造和消費大國,市場在我們手上,國外企業沒那麼快捕捉到中國細分市場的需求,而我們不僅可以快速捕捉到第一手的市場信息,還能跟應用端快速對接,做出下一代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不過據記者了解,在消費類市場,FPGA的生命周期比較短(2年左右),由此帶來的資金流壓力、工藝管理的壓力不可小覷,因此國產FPGA廠商選擇細分市場切入的同時要謹防這些風險的發生。
集微點評:FPGA中國創業公司不少,不過至今為止尚未出現突破跡象
人民幣匯率「跌跌不休」,半導體上市公司業績影響幾何?
2018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升值,進入4月後持續貶值,六月份以來人民幣貶值開始加速。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於公司二季度的經營狀況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據招商策略研究分析,匯率變動通過三個途徑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第一,對於某些出口營業收入佔比較多的企業來講,當本國貨幣匯率貶值時,則其出口產品以外幣計價會下降,產品競爭力相對提高;貶值將有利於這部分企業產品的出口額提升。第二,對於經營性活動而言,如果一個公司出口佔比較高,出口產生或得到的外幣貨幣或者應收賬款較多,那麼在貶值區間內將產生匯兌收益。第三,對於融資性活動而言,當人民幣整體貶值時,如果一家公司的綜合外幣負債高於綜合外幣資產,則會產生凈的匯兌損失。
集微點評:中國半導體公司普遍較小,海外業務也不多,匯率變化影響還不大
中芯、中微和華力等齊心協力,將IC打造成「上海製造」代表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上海市湧現出中芯國際、華虹宏力、中微半導體和華大半導體等多家龍頭企業。其中,中芯國際14nm製程已開始進入到客戶導入階段;今年5月,上海華力建設和營運的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已實現首台光刻機搬入;中微半導體的介質刻蝕設備已打入台積電的7nm、10nm量產線;華大半導體去年以52.1億元銷售額位居國內第四大IC設計企業。
集微點評:上海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先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END


※比特大陸完成120億美元B輪融資,或為赴港上市提高估值鋪墊
※驍龍1000曝光專為PC打造 首款產品或來自華碩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