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布魯諾·巴貝:他用詩意的影像,講述這個世界的美麗和脆弱

布魯諾·巴貝:他用詩意的影像,講述這個世界的美麗和脆弱

原標題:布魯諾·巴貝:他用詩意的影像,講述這個世界的美麗和脆弱


來源:攝庫SheKu



40多年來,他遊歷五大洲,


親曆數不清的軍事衝突,

卻一直排斥「戰地攝影師」的稱號。


他無疑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果敢冒險家,


卻又遠不止於此。


他浸浴於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河流,


用敏銳的眼光去記錄人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捕捉國家的靈魂。


有人這樣形容他:「他似乎有一種天才的直覺,


這種直覺指引他領先世人一步,


在最合適的時間站到最合適的地方。」


他是「時空旅行者」巴貝。


布魯諾·巴貝Bruno Barbey (1942~)


出生於摩洛哥,法國人。


曾在瑞士沃韋的工藝美術學院學習攝影和平面藝術。


在1961年和1964年之間,


去義大利拍攝當地平民。


60年代去非洲國家報道獨立運動,


也發現並愛上了巴西。


1968年成為瑪格南正式會員,


並於同年記錄了巴黎學生運動的五月風暴。

40多年來巴貝遊歷五大洲,經歷多次軍事衝突,


見證了奈及利亞、越南、中東、孟加拉、


柬埔寨、北愛爾蘭、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戰爭。


1973年隨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中國,


用大量的彩色攝影記錄了中國。


1979年至1981年,拍攝了處於歷史轉折點的波蘭。


巴貝以其自由而和諧地運用色彩而聞名,


因多年拍攝故鄉摩洛哥而享譽世界。


巴貝出生於摩洛哥,這片土地有豐富的色彩,


很多藝術家都喜歡長時間駐紮在這裡。

由於父親工作調動的原因,


巴貝自幼成長在這個比鄰大海的光之國度里,


他在摩洛哥的不同城市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



MOROCCO. Town of Essaouira. 1985. 摩洛哥,索維拉小鎮,1985年


他說,新聞攝影並不意味著就不藝術。我覺得瑪格南精神一直都是深入介入社會問題的。



MOROCCO. Marrakech. 1980. 摩洛哥,馬拉喀什,1980



MOROCCO. Meknes. FantaSia. Berber horsemen charging in a traditional entertainment. 1972. 摩洛哥,梅克內斯,幻想曲。柏柏爾騎士在傳統的娛樂節目中衝鋒。1972年


MOROCCO. Tiznit, south of Agadir. 1987. 摩洛哥,在阿加迪爾南部的提茲納特,1987年。



MOROCCO. Town of Tangiers. 1985. 摩洛哥,丹吉爾的小鎮,1985年


巴貝的早期作品都是黑白攝影,但1966年的一次巴西之旅所目睹的鮮艷色彩喚醒了他童年的摩洛哥生活記憶,從此開始了彩色攝影的旅途。



智利,1973



1966,巴西,亞馬遜,萊蒂西亞,亞馬遜河。


葡萄牙,米尼奧地區。在巴塞羅那附近的特羅法鎮,天主教朝聖,1979年



塞內加爾,聖路易斯,漁人碼頭,1980年



摩洛哥,梅克內斯,穆萊伊斯梅爾王陵(穆斯林勝地),1985



摩洛哥,在Erfoud附近的Maadid村,2002年



西里西亞地區,波蘭,卡托維茲市,宣傳蘇聯波蘭的友誼。


西班牙,阿爾科伊。基督徒和摩爾人的節日,旁觀者身上的五彩紙屑。1986年。



上海豫園,1980


夢一般的強烈的光線,色彩,肌理融入了他的血液;摩洛哥宣禮塔的呼喚聲,海浪聲,香料的馥郁,人們的熱情無一不印刻在他的生命中。或許上帝就這樣悄然埋下他日後拍攝彩色攝影的種子……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地鐵,加耶特普站,來自金融領域的勞動階級



越南,少數民族儂族的成員,1994年。



男孩在加來河中玩耍,留尼旺島,1991


科威特,海灣戰爭。燃燒的大布爾干油田,1991


那個年代彩色照片的印刷技術尚未成熟,雜誌不怎麼刊登彩色照片,瑪格南對彩色照片也沒有給予重視,巴貝卻開始探索柯達克羅姆彩色膠捲的色彩層次的所有可能性。



薩利派,Ternow附近的「繪畫鄉村」,房子的內部和外部都由主人來粉刷,波蘭,1976


柯達克羅姆膠捲感光速度慢,但抗潮濕性能好,且對氣候變化有很好的適應性。


他的照片滿是摩洛哥古城那濃烈的赭石與柔和的藍、雪中波蘭鄉村的素色調,以及莫斯科城裡旗幟和大幅宣傳海報的鮮紅色……



著名奈及利亞黑人歌手費拉·庫蒂的家中,奈及利亞拉各斯,1977.


對巴貝而言,色彩絕不是簡單的表層元素,而是一種再創造的方式,用來表現所到之地及所見之人的本質。

他的照片有種特別的力量,彷彿親臨現場,圍觀歷史。在他看來,攝影不僅僅是捕捉瞬間,更是一種關乎過程與記憶的工作。



1966,巴西,亞馬遜,貝倫市,亞馬遜河



巴勒莫鎮,義大利,西西里島區,1963



巴西,馬拉尼昂,阿爾坎塔拉村,聖路易斯附近,2008


巴貝說,「在我的攝影生涯中,我感興趣的始終是人,以及人的各種生活方式。」


他記錄了許多衝突與紛爭,但卻不是一位戰地攝影師。和他的大部分同事不同,他從不刻意追求爆炸性新聞,通常避免赤裸裸地表現暴力,那種所謂的「獨家頭條」更是與他的職業準則背道而馳。



示威者抗議成田機場的建造工程和越南戰爭。1971,日本東京。



一場戰役之後的美國轟炸,1972,越南



歡迎法國總統的工人。中國,上海,1973



郊區的孩子們在上學前做晨練,中國,上海,1980



Czestochowa. Open air mass. 琴斯托霍瓦(波蘭城市),露天彌撒


巴貝偏向於長時間關注一個主題,深入了解一個國家。從蘇聯到美國,從非洲到日本,從拉丁美洲到亞洲,他總是出現在歷史事件前後,並與之保持著不遠也不近的距離。



印度,孟買,流浪漢在人行道上尋求庇護,1980



印度,拉賈斯坦邦省,普什卡,朝聖者在聖湖的水裡洗澡,1975年



印度,拉賈斯坦邦省,普什卡市集。朝聖者戴著他們地域典型的穆斯林大頭巾。1975年。


常常故地重遊,捕捉時光變遷的痕迹,對那些有文明深度、悠久歷史,並正在邁向現代化如何保持傳統和現代平衡的國家感興趣,尤其是摩洛哥、土耳其,當代中國和巴西。



印度,拉賈斯坦邦省,普什卡市集上的陳列品和娛樂項目,1986年。



伊朗,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國2500周年紀念日,1971年。



伊拉克,庫爾德人,1974


他繼承了瑪格南圖片社的兩位奠基者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大衛?西摩(David Seymour)的一貫風格,側重於表現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尤其是對婦女、兒童與難民的傷害。



科威特。布爾干油田燃燒,1991年



摩洛哥,土耳其氈帽。穆萊伊德里斯的陵墓,窮人聚集在那裡。1984年。



摩洛哥,土耳其氈帽。穆萊伊德里斯,Zaouiya的庭院。1983年。


他鏡頭下有普通人也有國家元首,有大饑荒也有葬禮,有戰爭與節慶、朝聖與遊行,也有劊子手與受難者。他的拍攝任務讓他有機會見證了許多處在歷史轉折點上的國家的狀況。



奈及利亞,索科托河,成千上萬的漁民參加一年一度的捕魚節。1977年。



阿曼,尼茲瓦露天市場,2013年



波蘭,人們在等待麵包


巴貝相信,攝影是唯一夠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被理解的語言。


他的這種獨特的語言準確真實,又蘊含詩意,用穿越時空的歷史厚度為我們講述這個世界的美麗和脆弱


-End-


【聯絡我們】


主編郵箱: iap007@126.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現場 的精彩文章:

愛與死亡,紀念克里姆特逝世100周年
極簡主義與賽博朋克

TAG:中國藝術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