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品讀 | 死亡不是永久告別,忘記才是

品讀 | 死亡不是永久告別,忘記才是

原標題:品讀 | 死亡不是永久告別,忘記才是



作者:黃昱曦


來源:《品讀》2018年第9期


有人說,人會經歷3次死亡:

第一次,是在身體機能停止運轉的時候,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是在別人來參加葬禮的時候,在社會中宣告了他的死亡,從此社會裡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當世間再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皮克斯的作品《尋夢環遊記》正是講述了這第三次死亡的故事。


死亡也可以是歡快的


小男孩米格,在他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意外來到了死後世界。他和死去的亡靈們能夠相互看到,而活著的人是看不到米格的,這也就意味著他自己也變成了鬼。


一開始,和許多人一樣,米格也對死亡充滿了恐懼,所以當他發現自己突然「死了」的時候,他嚇得驚慌失措。


慢慢地,他發現死亡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逝去的人其實在以另一種形式「活著」。


影片中打造了一個絢麗多彩的死後世界,這些亡靈們一個個盛裝打扮,跨越萬壽菊花瓣築成的花橋,準備奔赴一年一度的亡靈節。在這個節日里,亡靈可以回到人間看望親人,與家人團圓。


而在現實世界的家人,也會將逝者的照片供奉在神龕上,準備好先人曾經最愛的食物,地上鋪滿萬壽菊花瓣,以迎接他們的到來。

這有點像我們的清明節和中元節,然而亡靈節卻一掃陰森恐怖的氛圍,因為這裡面一點悲傷的成分都沒有,有的只是團圓時的喜悅。


在墨西哥文化里,死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墨西哥人繼承了阿茲台克文化的生命哲學,他們認為死亡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生命以另一種形態的開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墨西哥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說:

「對於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輕易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


然而墨西哥人卻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

這種墨西哥人的生死觀,也奠定了影片歡快的基調。


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它是所有生命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要面對而且無法逃避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人必然會到達的終點。


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充滿恐懼,是因為死亡的「未知」,我們真正恐懼的是充滿未知的東西。我們不知道人死後會去向何方,我們對死亡一無所知。


而我們對死亡的無知,來自於死亡教育的缺失。


白岩松說過,

「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許多人一生中都避免談論死亡、思考死亡,所以當死亡真正來臨時,我們只有恐懼。


當我們對死亡缺乏正確的認識時,也就失去了坦然面對死亡的能力。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別,忘卻才是


影片重新定義了死亡:人的第一次死亡是靈魂載體的消逝,而真正的死亡是所有人都忘記了你,即「終極死亡」。


於是將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轉移到了對忘卻的恐懼中來。因為亡靈之所以還存在,是他們一直存在於親人好友的記憶中,只有當這些記憶都消失了,一切才會真正的消失。


原來,所有流過的眼淚不是無用的,那些思念和痛苦,至少還讓人沒有忘卻,這些記憶就是生命,就是存在。


這多少能給活著的人一點慰藉吧。只要我還想著他,他就還存在著,只要還住在彼此心底,就不是真正地告別。


當米格給她唱起那首爸爸寫給她的《Remember me》(請記住我)時,喚醒了她對於父親的記憶,也喚醒了我對家人朋友的回憶。


我多麼害怕,曾經與我有過密切關係的人,隨著我們漸漸不再聯繫,那些記憶就會慢慢消失。在那些記憶消失前,如果我沒有記起來,是不是那些時光和歲月就再也不存在了。我多麼捨不得,有一天會將他們遺忘。

這首貫穿影片始終的主題曲一直在提醒著我:唯有記住,所愛之人才不會真的消失。所以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曾經的那份愛。


家人,是好好活著的動力


有人說,讓人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面對死亡。 


小男孩米格在看到豬皮哥的終極死亡後,明白了家人那麼重視祭祖的含義——對先人的緬懷,是為了更好地記住他們,是為了不忘卻的紀念。


我想起小時候跟著大人去祭祖,我就像米格一樣不以為然,還嫌墳前放鞭炮太吵,覺得祭祖這件事與我無關。


事實是,今天的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曾經的這些親人,讓我能成為今天的我。


而我把那些記憶都忘卻了,不記得他們給過我怎樣的愛與美好。


去年夏天的某一個夜晚,我接到了父親病危的消息,掛下電話就買最近的一趟航班從國外往家趕。


當我看到父親閉著眼睛躺在ICU病床上時,除了悔恨沒有早點回來,我再也想不起以前任何的不愉快了,我只記得他曾經那麼深沉地愛著我。


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如浮雲,隨風而散了。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尋夢環遊記》卻告訴我們要「向死而生」。


這讓我開始思考:是否只有先明白了什麼是死,才更能體會生的含義呢?或許這就是在失去時,才更懂得珍惜的道理。


在文末留言區參與互動,明天21:00獲點贊數前五可獲得本期送書《那個特別的瘋子》,祝好運


作者:黃昱曦| 來源:《品讀》2018年第9期 | 摘自龍源期刊網 | 本文有刪改


主編:孫愛東 | 版式:張初 | 編輯:張初


時政熱點、公考刷題下載半月談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官方微信 的精彩文章:

00後的歌你愛聽嗎?有研究稱30歲後就不愛聽新歌了,說的是你嘛?
傷人惡犬已成大患!網友表示:管狗,先要管人

TAG:半月談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