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該是一個向內生長的過程

人生,該是一個向內生長的過程

許久沒更了,離開公眾號的這段時間,發生了蠻多事情,揀兩個來和大家說說。

1

疾病

白日精神緊繃、晚上入睡困難,這樣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

前一陣還在和自己半開玩笑說,算是遭遇身體的中年危機了,但上班碼字、下班帶娃,每天都忙得像只陀螺,剩點小間隙也在自我麻痹,自然這些身體的「小毛病」沒被提上日程。

如今,卻坐在門診來求助醫生。

要不是前一晚半夜從床上掉落,我應該還會覺得自己是在杞人憂天、無病呻吟,催眠自己明明只是精神狀態不佳而已。

當時現場比較慘烈,迷糊中,覺得自己從頭痛到膝蓋,帶著暈的痛。手伸向四周的黑暗裡摸了把,一邊是床,一邊是牆。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從1米高的美式大床上掉了下來,膝蓋重重摔在地板上,腦袋撞到卧室牆上,嚇壞了。

來醫院拍了片子,頭顱磁共振沒有顯現腦袋摔壞的跡象,醫生表示,只是部分皮質層老化,這種現象老年人群比較常見(居然印證了我身體已邁入中老年的玩笑想法)。最終診斷是過於焦慮、精神壓力大、神經衰弱。

先吃兩個禮拜葯吧,中成藥,沒有副作用,醫生說來特別的雲淡風輕,想必是不想再增加我的焦慮感吧。

謹遵醫囑,沒有懸念,我的焦慮症吃藥治癒的,中年危機的事兒最近也沒再想起了。

年初時Jenny寫過一篇《有感》,因正值國內新年,沉重的有感而發和普天同慶的歡樂氛圍總有些相悖,故而壓了壓,結果過了話題熱議期,就再也沒能發出來。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要居安思危,對疾病保持敬畏、對身體負責、做充足的準備等等。今天我以別的話題將同樣的意思表達出來。

尊重疾病,愛惜身體,不和自己盲目抗爭,至少這次摔床事件後,我已經開始督促自己規律睡眠、定期運動。對女兒的夜醒多次,心態有所釋然。對工作的繁雜,能合理安排之。對沒必要的爭論,避而遠之。

2

克制

最近讀了一本書,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先生的文筆很溫柔,和我喜歡的畢淑敏老師有些相似之處,行文柔中帶剛,筆觸所達的喜與悲,細膩不粗狂。

那日睡前看完其中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心情無比沉重,雖未經歷過她的經歷,卻能感同身受、幾近落淚。生離死別是我一直不敢直視的事情,但人這一世,又怎能迴避得了呢。

楊絳先生的感情含蓄克制,愛女早逝、次年鍾書先生離逝,舊痛未平,新痛又至,但她對悲痛的剋制,不見哭天搶地、不見痛徹心扉,反將悲痛揉成生活的細碎,一粒一粒,每一粒都擲地有聲。一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看得出她「逝者已矣」的釋然和不固執,「我們仨」只是失散了而已。

與鍾書先生相守一生,也極其克制。剋制婚姻關係中的勝負欲,遇到問題不會劍拔弩張、爭吵個面紅耳赤。這源於他們新婚不久的一段小故事,我深受啟發:

「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儘力傷他。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夫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鍾書輸了,當然也不開心。我們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改變不了讀音的定規。我們講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但此後幾年來,我們並沒有各持異議。遇事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們沒有爭吵的必要。」

對於楊絳先生的評價,用鍾書先生的話來說,「她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如此這般哀而不傷、平淡而矜持,令人格外深刻。這些閃著光的人格魅力和深沉智慧,大概就是克制的樣子吧。

克制不是簡單的壓抑情感或慾望,剋制是有宣洩出口的自律精神。對於要向內生長的個體來說,剋制惰性、剋制盲從、剋制貪念,對自己有所掌控。婚姻關係中常有盲目而無止境的付出或索取,其結果,一定會在被吞噬或吞噬中失控,而不失控則是克制的基礎。我尚在修鍊中。

向外行走的時候,別忘了人生更是個向內生長的過程。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英]蘭德(楊絳 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CHICer 的精彩文章:

2018世界盃美好肉體

TAG:hiCHIC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