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沖的確很聰慧,但「曹沖稱象」的故事卻未必是真的

曹沖的確很聰慧,但「曹沖稱象」的故事卻未必是真的

原標題:曹沖的確很聰慧,但「曹沖稱象」的故事卻未必是真的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個故事叫「曹沖稱象」。說的是孫權給曹操送來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部下,但都沒有辦法。這時候,年僅六歲的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船下沉到水面的地方刻上記號,再將同樣吃水深淺的物品放在船上,這樣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聽後十分高興,馬上實施了這個辦法,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然而,有人對這件事提出了質疑,認為曹沖根本沒有稱過象。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曹沖是作為「神童」的形象出現的。其實,他的聰明不僅表現在稱象這件事上。《三國志》說「沖每見當刑者,輒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勞之吏,以過誤觸罪,常為太祖陳說,宜寬宥之。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在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叫「智救庫吏」,說的是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咬壞了,管理倉庫的官吏非常害怕。因為按照曹操的性格,此人是一定會被處死的。曹沖知道了這件事,靈機一動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曹沖(196年-208年5月甲戌)_圖


曹沖拿刀戳壞了自己的衣服,就像老鼠啃過的一樣,然後假裝悶悶不樂的樣子。曹操看出了他不高興,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民間風俗認為衣服被老鼠咬過後,主人會很不吉利的。我的衣服現在被老鼠咬壞了,所以感到難過。」曹操聞後,笑了笑,說:「這只不過是民間的瞎說罷了,用不著苦惱!」不久,庫吏來報告馬鞍被咬這件事。曹操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壞,何況掛在樹樁上的馬鞍呢?」於是便沒有責怪他。這件事至少可以體現出兩點,一則體現了曹沖宅心仁厚,一則體現了他聰明機警的特點。


曹沖不僅聰明,而且長得漂亮。《魏書》說他「容貌姿美,有殊於眾」。的確,如此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怎能不惹人憐愛呢?曹操自然也對他寵愛有加,《三國志》言「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曹操一直有讓曹沖做太子的打算。但可惜好景不長,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沖得了重病。「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_圖


曹沖死的時候,曹操哭得極為悲傷。曹丕去寬慰他,他對曹丕說:「這是我的不幸,確是你們的大幸!」言下之意就是說,曹沖如果不死,就會被立為太子。而如今曹沖死了,你們這些兄弟們自然就高興了,開始幸災樂禍。正如後來曹丕所說的那樣,「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倉舒是曹沖的字,連陰狠的曹丕對他這位兄長的死都心懷憐愛,對他的才能都自愧弗如,可見曹沖的德行和聰穎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後人也對這位不幸早夭的天才少年極為惋惜,不吝溢美之辭。陳壽稱讚他:「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胡應麟更是直言道:「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馬名存鍾《品》,則彪當亦能詩。又任城武力絕人,倉舒智慧出眾。阿瞞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孫仲謀輩詎足道哉!」曹操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對孫權也是青眼有加。但胡應麟在這裡還是認為「生子如此,孫仲謀輩詎足道哉!」可見曹沖的死確實令人頗為惋惜,也另後人多出很多玄想。邵博言:「魏武之子倉舒,十三而存,則漢之存亡雖未可知,必不至於殺荀文若輩矣。則夫之壽夭,所系者可勝言耶。」是啊,如果讓曹沖順利繼了位,這曹魏重臣的性命如何?天下的格局如何?還未可知呢!


曹沖稱象_圖


我們還是回到「曹沖稱象」這件事。關於這件事,很多人認為是子虛烏有。如陳寅恪先生就認為此事是不會發生在曹沖身上的。原因是曹沖死於建安十三年(208),在此之前,東吳的地盤很小,僅有江東六郡,即今天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而在漢代,這些地方是根本沒有大象出沒的。直到建安十五年(210),孫權派人去交州,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才發現的大象。陳寅恪先生進而認為這件事是北魏時所翻譯的《雜寶經藏》中的故事,被後人附會到曹沖身上的。我們不妨看看《雜寶經》是如何記載的。


《雜寶經》記載「天神又問:『此大白象有幾斤?』而群臣共議,無能知者。亦募國內,復不能知。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天神。」這個故事記得有鼻子有眼,跟曹沖稱象的故事如出一轍。季羨林先生也認為曹沖稱象的故事源自《雜寶經》,並認為「它也許在後漢時代就從口頭上流傳到中國來了」。



東吳版圖_圖

但也有學者反對這一觀點。他們根據現代歷史地理學、生物學研究的成果對這一說法提出質疑。歷史地理學者曾經總結過大量在正史中出現野象的記載,發現南北朝時,在今天的安徽、湖南、江蘇等地,甚至北宋時的湖北等地都出現過野象出沒的記載。吳金華指出《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江表傳》記載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在其記載中有「鄧王沖尚幼」,與本傳「生五六歲」契合,可知此事發生於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間,當時孫權剛開始統治東吳,獻象求好是合情合理的。他進一步有又析道:何焯所認為巨象一定來自交州、必須是士燮奉承後才可獲得的觀點未必可靠。


此外,彭華也認為陳寅恪先生的論點大有問題,按照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致在劉宋以前,長江以北尚有野象棲居,之後才限於江南。三國時期的吳國境內有象存在且由孫權進獻給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彭華還指出曹沖稱象的方法可能在古代早已有了。這就進一步推翻了陳寅恪先生的結論。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_圖

陳寅恪先生認為當時的東吳是不會有大象出沒的,這只是基於有限史料的判斷。但這種方法是有局限的,有些沒有在史料上記載的,不一定就不存在。要想徹底弄清這個問題,還需要運用地理學、生物學、氣候學等交叉學科齊頭並進恐怕才能徹底的研究清楚!


不管怎麼樣,這已經是一段歷史公案了。曹沖究竟有沒有稱象,這是歷史學家應該研究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是事實都沒有關係。即便是曹沖沒有稱過象,他依然還是那個宅心仁厚、聰明機警的、惹人憐愛的孩子。再者說了,我們還是相信曹沖稱過象的!


《歷史堂》出品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江表傳》《雜寶經》《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經典碎讀 的精彩文章:

人在去世後為什麼會有「燒紙」的傳統
為何別人坐牢就受盡苦頭,宋江在江州大牢卻開啟「度假」模式

TAG:文史經典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