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cience:科學家實現腫瘤微環境標誌物的探測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腫瘤微環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侵襲、轉移等密切相關。因此,腫瘤微環境的研究目前成為腫瘤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吸引了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大量優秀研究人員關注。
腫瘤微環境調控以及標誌物探測有助於提高腫瘤治療效率以及診斷精度,特別是採用非侵入成像手段實現活體層面上腫瘤標誌物的探測有望為良惡性判斷、腫瘤的分級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但由於缺少有效的成像策略,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個難點。
近日,張坤副研究員(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廣西醫科大學~國家生物靶向診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徐輝雄教授(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與趙永祥教授(廣西醫科大學~國家生物靶向診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合作,創建了一種配位響應縱向弛豫調節策略,使得利用非侵入的MRI作為一種通用的感測方法探測腫瘤微環境特異性標誌物稱為可能。這一研究發表在7月10日的《Advanced Science》雜誌上(影響因子IF=12.44)。
其相關原理如下圖所示:
該協同創新團隊利用基於Mn2+"供體"和Mn2+"受體"之間發生的依賴於協調的縱向弛豫調整(CLRT)原理,設計了MON-FA-Mn和HMSN-NH2-Mn兩個量身定製的模型系統,成功地用於惡性腫瘤生物靶標的特異性檢測。
研究人員通過選取不同的腫瘤微環境標誌物(如透明質酸、谷胱甘肽)設計不同的縱向弛豫探針,證實這一配位響應縱向弛豫策略可作為一種通用的方法指導新型縱向弛豫探針的設計。
本研究為腫瘤微環境標誌物的探測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法,且作為一種通用的技術方法,為非侵入MRI探測腫瘤微環境標誌物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對未來腫瘤精確診斷、分級提供新的可能性。
該課題獲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原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
原始出處:
Kun Zhang, et al. Coordination-Responsive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uning as a Versatile MRI Sensing Protocol for Malignancy Targets. Advanced Science 2018, 1800021, DOI: 10.1002/advs.201800021.


※腫瘤專家:這三點讓你全新認識癌症!換個角度觀看癌細胞!
※這種肉瘤是惡性腫瘤,並且生長速度快!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