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營收漲30%,股價跌20%,是前程無憂還是「前程堪憂」?

營收漲30%,股價跌20%,是前程無憂還是「前程堪憂」?

來源:智通財經網

特斯拉(TSLA)私有化的消息並未讓其股價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反而繼續運營的中概股前程無憂(JOBS)卻因一份增長的業績慘不忍睹。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在8月2日公布第二季度財報後,次日前程無憂大幅下跌近20%。要知道,該公司當季營收增長33%,毛利潤增長31.6%。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業績增長也被看空,不少投資者都在憂心這家公司究竟是「前程無憂」還是「前程堪憂」。

老牌招聘平台的過去

在業內,做招聘平台的「千千萬」,但能稱得上「老牌」的,前程無憂算是一家。因為這家公司19年前就已經成立了。

國內互聯網招聘行業競爭激烈,能讓一家公司近20年屹立不倒,沒有主心骨是做不到的。而前程無憂的主心骨就是公司CEO甄榮輝。

每個能人都有傳奇經歷,甄榮輝亦不例外。

1988年,甄榮輝獲得法國INSEAD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次年便加入了全球三大頂級管理諮詢公司之一的貝恩公司。

此後,他幫助了百威啤酒、戴爾電腦等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世界500強中的許多企業也都曾得到過他的市場分析指導。

由於甄榮輝的出色表現,短短4年他便完成了從顧問、經理到合伙人升遷的過程,成為貝恩有史以來升遷最快的外籍員工。

但貝恩的100萬美元年薪並不能鎖住這位能人的心。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百威、戴爾等外資相繼湧入,國內創業之風四起。於是「下海當老闆」成為甄榮輝最想做的事,並且他把目光投向了國內的招聘行業。

彼時的美國人才市場,一年產值高達50億美元,而國內市場規模不足其1/5,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礦。

隨著互聯網開始在國內興起,1999年,甄榮輝投資建立了以招聘為主營業務的前程無憂。並且在一年之後他徹底離開了貝恩,全身心投入到前程無憂的建設發展之中。

「公司要贏,30%在戰略,70%是在執行」。這是甄榮輝對公司建設的看法。

在參考了美國、日本同行的一些通行做法後,甄榮輝逐漸確立了以「To B」為主的運營戰略,之後便是著重對銷售團隊的打造。

「我曾有幾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建立團隊。」甄榮輝如是說。

目前市場對傳統招聘平台商業模式的理解是,「以B端為主,本質上仍是以企業為核心的互聯網招聘廣告展示平台,主要是為企業發布招聘信息、獲取簡歷」。

雖然這一模式在如今看來稍顯落後,可在當初開拓市場階段,掌握B端客戶的模式卻是最容易變現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邏輯在於,雖然國內求職者眾多,但優質招聘公司卻是「稀缺」,只要掌握優質招聘公司,就可以吸引大量求職者,從而掌握整個市場。

所以,在選拔公司銷售團隊時,甄榮輝要求嚴格。「能力第一」是甄榮輝選拔人才最看重的一點。這一風格從公司創辦開始至今一直如此。

優秀的銷售團隊為前程無憂帶來了出眾的業績。公司只用了三年,便建起了容量達150萬的人才簡歷庫和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的網路,網站的每日瀏覽量也飆升至400多萬人次。

直至今天,前程無憂已成為國內互聯網招聘平台的龍頭公司。據易觀統計,截至今年2季度,前程無憂的市佔率高達29.6%,超過智聯招聘成為行業第一。

招聘行業後來者居上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業務的發展,可以顯而易見的是:市場對專業性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以近年大熱的「人工智慧」概念為例,人工智慧的火爆使得市場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猛增。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商聯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大數據人才僅46萬,未來3-5年的人才缺口將高達150萬。

除了人工智慧領域外,其他專業技術領域,如金融與會計領域,其擁有CPA、CFA證書的高級人才也存在較大缺口。

「物以稀為貴,人才亦如此」。公司對人才的渴求,讓其與求職者之間的天平發生變化。招聘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從曾經的「公司找人才」變成了「人才挑公司」。

在這種行業變化下,主打C端服務的招聘平台應運而生。這類平台以用戶為主導做產品,讓C端用戶(求職者)獲取職業認同、完成價值發現、進而實現自身價值。

並且在商業模式上,該類平台一反前程無憂這種作為一家「互聯網招聘廣告展示平台」的存在,創新地採用了「企業+獵頭+個人」的B-H-C模式架構,盡量減少人才與公司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流量」是互聯網行業永亘不變的大邏輯,對於互聯網招聘平台來說也是如此。

但對於招聘平台而言,其流量來源於求職者與公司雙方。若按流量大小及活躍度劃分,求職者方面的流量質量明顯更高。於是吸引求職者流量便成為了如今招聘平台對抗的本質

想要吸引求職者,自然要抓住對方的痛點。求職者的痛點不言而喻,就是「薪資待遇」。哪裡給的工資高、福利好,自然可以到吸引人才,「人往高處走」的道理幾千年都不會變。

然後回到招聘平台間的對比,我們便可以很清晰發現,為何主打「2B」的前程無憂在模式上劣於主打「2C」的同行。

為企業服務,招聘信息給的工資更低;為求職者服務,招聘信息給的工資更高。

以深圳地區招聘「大數據開發」一職來看,獵聘(06100)比前程無憂平台上給出的薪水整體要高,獵聘給出的月薪水多數在3萬元以上,而前程無憂一般在3萬元以下。

(左為前程無憂,右為獵聘)

薪資的差異是導致前程無憂求職者分流的重要原因。而流量分流也意味著前程無憂在求職者方面的獲客難度增加。這是導致此次前程無憂股價下跌的關鍵原因。

導流難度加大是股價下跌關鍵

回到公司二季度財報,我們先看看前程無憂的總體業績概況。

公司二季度總營收為8.95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比去年同期的6.732億元增長33%,超出公司此前預期的區間;公司同期毛利率為72.4%,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73.2%;公司同期凈虧損為5660萬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凈利潤為7060萬元。

僅從數據來看,前程無憂二季度財務數據並不算差,但深究其虧損的根本原因則會發現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公司二季度運營支出為4.2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1.5%。其中銷售與營銷支出為3.34億元,同比增長46.4%;總務與行政支出為8870萬元,同比增長25.5%。

而公司銷售開支主要用於支付員工薪酬及廣告品牌促銷支出。這從側面說明公司開始加大銷售力度,吸引客流。

但這根本上卻反映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正在下滑。由於求職者不斷被分流至其他招聘平台,使得公司不得不加大力度進行品牌宣傳。

在投資者眼中,公司突然在一個季度內同比增加近50%的營銷投入,說明這並非是其「自上而下」的計劃,被迫使然的概率更大。因此投資者下降了對前程無憂的預期,最終導致其股價出現大幅下降。

互聯網時代,若「靜觀其變」終有一天會被市場淘汰。這條「鐵律」已被無數公司驗證。在競爭中「思變」或許已成為這家已近20年「高齡」的互聯網招聘平台最後的出路。

2017年9月底,「B-H-C架構」招聘平台拉勾網以2億美元的估值,獲得前程無憂1.2億美元的投資。這足以看出前程無憂正在努力進行轉型。

只是目前,前程無憂依然處在新模式的探索階段,此次股價暴跌足以說明投資者的耐心或已被消磨殆盡,若公司不能在短期找到出路,或許以後在資本市場的處境會更加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券商理財賬戶試點正式終結 存量資金逐步清理
華爾街看好阿里「88VIP」 新零售下高度協同生態體系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