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李鴻章輸光了淮軍和北洋艦隊,為什麼還能在清朝官場上囂張跋扈?

甲午戰爭李鴻章輸光了淮軍和北洋艦隊,為什麼還能在清朝官場上囂張跋扈?

原標題:甲午戰爭李鴻章輸光了淮軍和北洋艦隊,為什麼還能在清朝官場上囂張跋扈?



李鴻章

戊戌變法120周年系列文章,戊戌變法幕後大玩家張蔭桓第二篇點擊好低啊,傷心啊。


不過我們還是要繼續這個系列的,今天我們講一個好玩一點的題目,就是甲午戰爭讓李鴻章輸掉了淮軍和北洋艦隊,可為什麼李鴻章還能不顧光緒帝的命令擅自插手外交?另外,李鴻章可以說是張蔭桓仕途上的恩人,那麼為什麼張蔭桓會「恩將仇報」,準備和李鴻章翻臉呢?這裡面究竟有什麼奧妙?


之前說過了,張蔭桓仕途上一個飛躍,也是日後他「得寵」於光緒帝的原因就是他曾經擔任過清朝駐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公使,但是,這個公使職務其實是李鴻章保舉的結果。


李鴻章為什麼會保舉張蔭桓呢?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清朝中高級官員里能幹事、願意幹事,能把事情做好,而且願意與外國人打交道的人實在太少了,李鴻章保舉張蔭桓確實很難說有什麼個人目的,很大程度上還是「為國惜才」。


甲午海戰


然而甲午戰爭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李鴻章之前依仗的北洋艦隊和淮軍已經在和日本人的交戰中灰飛煙滅,《馬關條約》後李鴻章更是人人喊打,被迫賦閑。以戶部侍郎身份入值總理衙門的張蔭桓在李鴻章賦閑的情況下,成為實際主持大清國外交事務的第一人。在當時那種情況主持了大清的外交事務,某種意義上就是主導了清朝政局。


用張蔭桓自己的話說,他雖然只是一個二品侍郎,但是即使是主管總理事務衙門的恭親王也得客客氣氣的和他商量「自甲午九月以來,與恭邸共艱難,恭邸遇事俯詢。」,而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則披露,張蔭桓曾經親口告訴自己,「(清政府)僅有他及李鴻章明了外國事物,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事務皆系他親自辦理,其他的人僅是些傀儡而已。」


即使為了自救,李鴻章也必須抓住「外交」這根救命稻草,而且,慈禧也同樣需要朝廷里有一個人幫她掌握外交,因為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和中法、中日戰爭,「外國勢力」已經成為影響清朝政府最重要的變數;作為一個合格政治家慈禧可不會允許讓這麼大的變數脫離自己的掌握。


張蔭桓和李鴻章第一次明顯的衝突發生在「膠澳事件」,1897年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強佔膠州灣,此時李鴻章雖然還入值總署,但是總署真正主事之人是光緒帝老師,軍機領班翁同龢,然而翁同龢不懂外交,在外交上完全依賴張蔭桓。


德國強佔膠州灣事件發生後,光緒帝明發上諭讓翁同龢與張蔭桓負責處理與德國交涉事務。然而令人吃驚的是李鴻章竟然在膠州灣事件發生當天,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下擅自聯絡了俄國駐北京公使巴柏羅福,秘密與俄國使臣討論膠州灣事件。不但如此,李鴻章為了貫徹他「聯俄」主張,甚至不惜泄露中德會商條款,以達到拖延中德交涉,給俄國介入爭取時間。


正因為李鴻章擅自行動,使得俄國找到了干涉中國的借口,後來俄國強佔旅順,以及英國因此強佔威海都源自李鴻章在外交上自作主張。


這一切都引起了張蔭桓和翁同龢極大不滿,李鴻章自作主張使得清朝在此次膠澳事件里損失慘重,翁同龢在簽署《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時,深感「以山東全省利權拱手讓之腥膻,負罪千古矣!」並引為「最憾最辱之事」更在日記里大罵李鴻章「儀公卸責而我輩任咎,奈何!」


外交上張蔭桓與李鴻章的矛盾,更深層次其實是外朝(光緒帝)和內廷(慈禧)外交主導權之爭,李鴻章之所以敢獨斷專行,擅做主張並且造成最大損失還能毫髮無損原因是因為他背後有慈禧,「聯俄」不僅是李鴻章的意思也是慈禧的意思。


發生在戊戌年年初德國強佔膠州灣、俄國搶佔旅順與英德借款事件使得張蔭桓與李鴻章矛盾越來越深,也為後來李鴻章在戊戌變法期間被逐出總理事務衙門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說,李鴻章在外交上的掣肘和擅權,以及給國家帶來的重大損失,變相堅定了張蔭桓利用光緒帝發動變法改革國事的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聲音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未解之謎:秦始皇陵4大謎團
歷史上弓箭射的最遠的是呂布還是項羽?從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TAG:新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