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好的白衣天使,怎麼會穿綠色手術服?

說好的白衣天使,怎麼會穿綠色手術服?

就像人類進化史一樣,醫生的手術服也有屬於它的演變故事。

1

最初的防護:「鳥嘴醫生」

歐洲中世紀,限於當時醫學水平以及人類對病原菌的認識,黑死病橫行歐洲,死亡的恐怖遍布歐洲每一個角落。(PS:鼠疫又稱黑死病,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或指揮病人如何療病,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這個面具是由法國醫生查爾斯·德洛姆於1619年發明的。

2

19世紀的「工作服」

19世紀中葉之前,歐洲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都是身穿灰黑長袍。為什麼當時會把工作服設計成灰色的呢?原因實在有點自欺欺人,當時的人認為灰色可以隱藏「骯髒的污穢」。而且當時的醫院還沒有消毒概念,大家都認為工作服只是用來防塵的,所以工作服使用後也不會清洗和消毒。那時候每年醫院都有大批患者因院內感染而死,但醫生們並不知道根本原因就是工作服上的細菌。

19世紀手術室看起來就像當今的演講廳,外科醫生們做手術時,穿的是普通外套,重新設計的外套袖子處紐扣,在不脫外套的情況下方便捲起袖子做手術。不僅沒有消毒滅菌,而且手術沒有麻醉,使得手術期間充斥著哀嚎和血腥。

3

啟發:葡萄酒為何變酸?

1856年,一釀酒廠廠主,求助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找出葡萄酒變酸的原因,巴斯德發現元兇是乳酸桿菌,只要把酒放在50-60℃的環境里,持續30分鐘,即可殺滅酒里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滅菌法"。後經多年研究,巴斯德用鵝頸燒瓶實驗證明了,細菌不可能憑空產生,其來源於自身的繁殖。正是因為巴斯德的這個發現,人們才意識到傷口的腐爛和疾病的傳染是由於細菌在作怪。

1865年,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參考巴斯德的成果,提出缺乏手術消毒是術後感染的主要原因。他對手術過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使用石炭酸消毒,身披白大褂,大大提高的手術成功率。1868年,李斯特在格拉斯哥醫院主持改革,醫生從原來的禮帽、禮服,改為戴白布帽、穿白大褂。至此,醫務人員就成為了「白衣戰士」。

4

轉折:一戰出現「補色殘像」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許多軍醫向上級反應了幾乎相同的一個問題:長時間的手術過程中,把視線從深紅色的血色轉向白色的醫生制服時,會出現暫時看不清甚至看不到東西的現象。科學的解釋就是「補色殘像」。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盯住圖左側中心的黑點30秒,然後迅速將目光移到右側白色區域的黑點處。

請問你看到了什麼?是不是在右側看到了一個藍綠色的圓圈?無論閉眼或眨眼,都會出現。這一現象就叫做「補色殘像」。通俗地說,當人一直對著一個顏色看時,突然再去看別的地方,眼睛會為了獲得自身的平衡,產生出一種補色作為調節。比如紅對綠,藍對橙,黃對紫。

或許你還覺得這現象很神奇,但如果發生在手術台上那就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了。外科醫生手術時爭分奪秒,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會會緊緊盯著染血或者血色的手術部位。大膽假設一下,當主刀醫生往穿著白衣服的同事身上望去,或者掃一眼白色的牆壁,他們看到了藍綠色的「幽靈」……這些藍綠色的後像會影響外科醫生的視覺和判斷,對病人來說很危險。所以當人們明白了補色的原理以後,就再也不使用白色的手術衣了,改穿藍綠色的手術服了。

5

白衣綠衣,孰優孰劣?

白大褂作為醫生工作服的優點?

(1)白色柔和、不易刺激患者;

(2)可清晰觀察污漬、及時處理;

(3)定期清洗消毒不會褪色。

所以「白大褂」是一般門診醫生的標配。

藍綠色的手術服的作用:

(1)避免補色殘像干擾、緩解視覺壓力;

(2)紅色的血弄到綠色的布上,看上去是黑色的,不會有血淋淋的感覺;

(3)手術服等高溫消毒後需反覆使用,綠色的手術服即使染上血跡,經清洗及消毒後也不容易留下印記。

原來,白衣綠衣,各司其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勁斌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姚勁斌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