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不能迴避的一個名字,27年謀國者的悲涼與愧悼
原標題:百年中國不能迴避的一個名字,27年謀國者的悲涼與愧悼
民國亂世,中原38年風雨征程,北伐、抗日、解放……在波浪詭譎的歷史大潮中,一個名字註定不能迴避:蔣介石。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餘都可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是假的,其餘都可能是真的。
「地圖擴疆北西南,日記救國千古傳。 外患不決轉重慶,內患不決進台灣。 花園口水救乾旱,長沙城火送溫暖。金元卷多富國民,保甲連坐撫贛南。」拋開史實考量不談,這首打油詩也算是對蔣的一個解讀。論史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要站隊,不加個人感情的就事論事,其實可以弱弱地問一句:「為啥殺了楊虎城,而張學良得以安享晚年?」
簡單地說說曾經最艱苦的十四年崢嶸歲月。
他麾下最精銳的數十萬軍隊及數百將官殉國,最精銳的教導團在戰線上拼光。用時間換空間,就是用電燈泡點煙的軍隊,扛下了上個世紀最強大的世界軍事強國之一日本的重兵進犯,避免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他被稱為獨夫民賊,但就是這樣的獨夫,把一盤散沙的全國軍閥勉強攢在一起和精銳善戰的日軍周旋,使得這泱泱華夏不至於群龍無首,像軟弱的蛋糕一樣被人一刀刀肢解。與此,內有白崇禧、李宗仁之流拚命搗亂投機,外有有汪精衛招降納叛,中原大地上日本人重兵壓城虎視眈眈,兵鋒所指勢不可擋。
這個腐朽黑暗王朝的掌舵者的代言人可真不好當,成王敗寇的背後是千夫所指家破人亡以及里外不是人。
但就是這樣,中國人的氣節演繹下是麾下數十萬遠征軍赴緬抗日!救英軍於水火之中,攘外夷於疆外。山河可以破碎,風骨不容彎折,這也是中國軍隊自甲午海戰後第一次出國作戰,對手還是那場2個甲子之前的國運之戰中僥勝的日軍,是硬碰硬的對決,不是靠幾個小交火就打得出名留戰史的赫赫威名。那裡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仁安羌解圍戰、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東枝收復戰、緬北大反攻……背後是萬千將士的骨血征程……
烽火連天中的文物大轉移,工業大轉移、教育大轉移,大戰中的雞零狗碎都要考慮,不是撒開腳板的敵進我退,敵疲我再打,強敵來犯時的無奈與悲壯是拍案而起,勝亦當戰,敗亦當戰!
但是這些都掩蓋不了蔣介石自身的缺陷。歷史最終的結局證明,蔣和其麾下的一幫人,掌舵一兩個省這麼大的範圍應該勉強可以,但是對於近代史上的中國,幅員遼闊,封建愚昧,積貧積弱,結果真是夠嗆,當然在冷酷的歷史面前,一切言語都抵不過事實的謠言……
※北洋軍閥的忠義觀:忠義之士被禮待,牆頭草其實不受待見
※北洋軍閥的是非觀:孫傳芳的對與錯,不守規矩的下場凄涼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