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醒醒吧!真正厲害的父母,從來不「教」孩子

醒醒吧!真正厲害的父母,從來不「教」孩子



作者 | 大魚





chapter 01





看完《小偷家族》,腦袋裡一直迴旋著警察和爸爸的那段對話:




「叫孩子去偷東西,你不覺得羞愧嗎?」


「我沒有其他東西能教他了。」




爸爸柴田治的回答讓我心頭一顫。



我想,這大概是做父母的本能——總想教孩子些什麼。




偷,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能活下去,所以他教兒子祥太偷。就像知乎上一位網友說的,這可能是那個貧窮的父親所能給孩子的唯一「饋贈」。






柴田治以為自己除了偷,什麼都教不了孩子,所以,想要成為祥太父親的他,最終對祥太說:「我要從爸爸,做回叔叔了。」




他不知道,孩子們從他身上學到的遠不止偷這一點。






  「回去我教你怎麼吃泡麵沾可樂餅。」  




第一次見到妹妹由里時,哥哥祥太抱著一包可樂餅,這樣對妹妹說。




這種吃法,他是從爸爸柴田治那裡學到的,爸爸將此形容為「人間美味」。




他又教給了妹妹。







  「男人都喜歡,我也那樣。」  




在海灘,祥太盯著二姨亞紀的胸部,爸爸柴田治觀察到了,祥太慌張否認。



爸爸抱著祥太,兩個人像朋友一樣聊著。在這樣的聊天里,祥太知道了青春期,放下了心底的害怕,明白了自己身上的異樣是正常的。







  「太可憐了。」  



柴田治在冬夜裡撿回又冷又餓的由里,從此祥太多了個妹妹。這一舉動也讓祥太學會善良,學會了責任。




導演是枝裕和說:「這既是一個思考何為家庭的故事,一個要成為父親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




柴田治以為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沒能教孩子更多。實際上,孩子卻從他身上學到了太多太多。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的,遠比我們想教的要多得多。




但大多數家長仍執迷於「教」,不管是自己在家裡教,還是送去培訓班讓老師教。






chapter 02






著名畫家陳丹青說:


許多家長都有一種

「家長欲」

,太把孩子當孩子。




覺得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人教的。




在飯店見過一個帶孩子吃飯的媽媽,不停地在教孩子各種餐桌禮儀。




「吃飯時不能站在椅子上,這樣不禮貌……」




「不能用手拿食物,很多細菌的,而且也不禮貌,快用勺子!」




「嘴巴里不能包太多食物了,這個樣子太難看了!」




「要多吃點蔬菜,不要光吃肉。」




可孩子像沒聽見一樣,繼續我素我行。




媽媽一筷子敲在了孩子的頭上,孩子立馬哭了起來。




可能媽媽會很委屈,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你看,我這麼教他,他完全不聽。但真正應委屈的應該是孩子吧,媽媽的每一句話都在告訴孩子:你這也不行,那也是錯。




孩子多受挫啊!




還有一次,在火車上看見一位媽媽教女兒做作業。小姑娘一聲不吭,整個車廂只聽得到媽媽地聲音:




「笨死了,腦袋跟個漿糊一樣!」


「一點都不認真,你永遠都這樣!」


「你根本就沒懂,一點不長記性!」


……




小姑娘偶爾抬起頭,一臉窘迫地看看車廂的人,然後又深深埋下頭去。




每一句都是指責,可這不是教育啊。 




教育的英文,動詞是educate,名詞是education,詞源出拉丁語的educat,意為引導、導引。意思就是「將孩子的天資引導出來」。




但是這位媽媽,始終在壓,而不是引。




全然沒有顧及滿車廂的人,還有孩子的自尊心。




這就是很多父母的教育,希望一說,孩子就能學會做到,希望一招制勝,希望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得到直接的、正面的、即時的反饋,以便達到我們滿足自我的目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可是,教育意圖太明顯,孩子一下子就能嗅到父母身上的那種功利,而這種功利心也讓孩子感受到了壓力和不快樂,讓「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chapter 03






我們教的不一定起作用,但孩子總能從我們身上學到,我們不想他們學的。




一位媽媽說,她知道自己脾氣不好,但是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那麼深刻的影響孩子。




直到有一次,因為一件玩具,她不給孩子買,並想強行帶他回家,孩子對著媽媽大吼大叫。




她忽然發現,孩子吼叫的狀態和神情簡直就是她自己發脾氣時的樣子。




她說,這太可怕了。




我也常常從我女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回,我讓我女兒把她自己的玩具收好,小姑娘有點不樂意,小嘴巴「嘟」的那一下,和我不耐煩時一模一樣。




本來有點生氣,看她這樣子,我一下子笑了起來,這也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言行。




看過澳大利亞國家兒童反欺凌協會(NAPCAN)推出的一部59秒的短視頻,影片里孩子與父母的行為如出一轍。







父母的每一次停頓,每一個舉止,每一句話語,孩子都複製下來,一模一樣,讓人看得心酸又難過。




影片最後說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你的所作所為影響著孩子的一切)




就是警戒家長們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因為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說的不是父母怎麼去教孩子,而是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chapter 04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想教育小孩,父母就得先端正自己,樹立一個好榜樣,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認識一個朋友,他是一個非常紳士的人,會給你開車門,會在下雨的時候把傘撐到你的那一側,會照顧任何特殊場合你的特殊情況。




有一回說到他的家教真的非常好,他說,他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人,平時就是這樣做的。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孩子的一生中,藏著父母的教養。




網上有一個熱帖:哪個瞬間讓你感受到父母對你無比的愛意?




一位叫「音速少女」的姑娘感嘆道:「有時候忍不住對全世界的人都生出溫柔之心,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很是好人,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的人。對世界溫柔以待的人,都是曾被世界溫柔相待的人吧。」




有愛的孩子,必定有愛她的父母。




什麼是教育?教育是春風化雨,以身作則。在孩子年齡尚小、理性不足時,身教的作用百倍於言傳。說一千道一萬,都比不上孩子從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說

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愛亦是如此,並不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達到期望;不僅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那麼,首先自己成為那個樣子。






chapter 05






父母的影響 ,精簡成一句話就是 「

誰是父母,誰就是命運

」。




並且,不只是一代人的命運。




生命早期的那些體驗,刻在內心深處,成為我們心底難以抹去的烙印。




從幼兒到少年,從青春期到成年人,一步仿如一生,每一步都在不斷的構建我們下一段的生命,每一步又都不斷都重複著我們上一階的人生。




甚至讓我們的孩子,也重複著家族的命運。可以說,父母就是孩子命運的催眠師。




如果,從一開始就能獲得來自父母足夠的愛和支持,那真的是非常幸運。




成長的力量浩浩蕩蕩,在陪伴的路上助力孩子本來的方向,讓他自由而充滿力量,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過去的人生已不可改變,但現在的每一步,卻是你對未來人生的譜寫。




養育孩子,也是養育內在自己。




體驗和覺知過往的成長,可以讓我們從無意識的輪迴中走出來,點亮生命的自性之光。




榮格說,「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




覺知命運,跳出命運,才是命運賦予我們的意義

,抵達你自己生而為人、為人父母的「英雄之旅」。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是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同時他也是國際IAGC生生不息改變協會創始人之一和第三代生生不息的催眠創始人。




作為心理治療師、研究者、老師、作家,吉利根正向地使用催眠超過40年的時間,他其中一個工作的重點領域就是家庭,尤其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我們邀請斯蒂芬·吉利根博士錄製了

《父母是孩子的天生催眠師》

系列音頻,幫助父母與孩子們實現良性的親子關係。




課程全12講,分為中英合譯版、大師純英文版雙版發布。




在吉利根老師的這個課程中,我們可以跟著他一起學習,如何實現這種感覺。




其實,當你能感受到,有人能以這種姿態面對世界時,這對你也會是一種療愈。




「催眠是一種連接方式,將你靈魂中最好的部分帶到這個世界上。」




這門課程教會你連接孩子的中心,理解與愛的神奇魔力。




發自內心地享受為人父母,享受與孩子相處,陪伴孩子成為自由而充滿力量的人。




同時學習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建立連接,療愈童年創傷,轉化為父母力量。




活出為人父母的偉大曆程,成為更好的正向父母。








導師簡介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


國際IAGC生生不息改變協會創始人之一


第三代生生不息的催眠創始人




世界頂級催眠大師之一,

師從「現代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在中國已經翻譯出版著作有:《潛意識之門》《英雄之旅:自我發現的旅程》《艾瑞克森催眠治療理論》





課程售價




本課程2018年8月10日由武志紅課程平台全網首發


現場聽吉利根老師2日線下面授課,費用需3~4萬元




課程原價:

299

全平台首發上新價:

199元


(優惠價截止日期:2018年9月30日)





名人推薦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暢銷書作家




我的《身體知道答案》一書,這本被讀者普遍認為最有療愈性的書中,你會看到,我頻頻提起斯蒂芬?吉利根的名字。




我一直在推薦吉利根老師的各種課程、書籍,這次也不例外,並且在推薦時總是毫不猶豫,因為推薦最好的東西時,是不需要有猶豫的。




也的確,我是在2008年上他的課程後,才明確形成了「用身體聆聽」的明確意識,這對我的諮詢工作,以及哲學觀,都有了巨大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命運催眠師,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有這種品質,那對孩子會是極大的祝福。






曾奇峰


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資深心理諮詢師




催眠是高度聚焦的精神力量的灌注,灌注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關係。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是催眠與被催眠的關係,前者是主體,後者是客體。




如果主體仍在自己家族的惡性催眠中,那向客體傳遞這一「傳家寶」,便構成了下一代的命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了解自己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判斷自己是否有資格做父母的金標準。




吉利根博士對催眠的理解和應用已臻化境,聽他告訴你如何超越家族的(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的)宿命。





    一再退讓,換來的絕不會是體諒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