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7歲胃癌晚期,一場生命的告誡,願這悲劇不再發生……

37歲胃癌晚期,一場生命的告誡,願這悲劇不再發生……

十幾歲的時候,不懂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只知道,日復一日的辛苦學習,只是想,趕緊長大,告別這種被逼迫的日子;二十幾歲的時候,初入社會進入職場,被人呼來喝去,覺得生活真是不易;三十幾歲的時候,行屍般的努力生活著…好些人,對世界的認知是悲觀的,不曾想,真正悲觀的日子還在後面。

劉先生是武漢人,37歲,正是努力奮鬥的歲月,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劉先生頻繁出差,每天凌晨2點之後睡覺,忙於工作的時候,連續工作70個小時。抽煙、喝酒、熬夜是他的生活常態。2018年6月份,如往年般,總有那麼幾天開啟拉肚子模式,也習慣性的在朋友圈發了句:「感覺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不曾想,被自己言中。

拉肚子拉了幾天,渾身無力。劉先生忍不住,出差回來當天就去醫院做了檢查,被告知患有腹膜炎合併膽囊結石、腎結石、尿路感染、腸梗阻,住進了ICU病房。兩天後,再做胃鏡,才發現,是胃癌晚期。

我們常對自己說,一定要笑看人生。然而,不治之病來臨,當生命走到盡頭,任誰都笑不起來了

不是所有的腹瀉都能置之不理,以下幾種腹瀉,小心是癌症在作怪。

胃癌腹瀉的特徵

不明原因的腹瀉、黑便,同時伴有消化不良、體弱乏力、輕微的噁心、胃部灼熱感、上腹隱痛或脹痛等癥狀時,有可能是患了胃癌。胃癌早期常有腹瀉,並伴有噁心、反酸等癥狀,幾乎與一般胃腸炎相似,而容易被疏忽。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的人要特別留意。

腸癌腹瀉的特徵

晨起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同時伴有黏液血便、膿血便、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等,都是腸癌的提示。這是因為腫塊及其分泌物刺激腸道,造成大便次數頻繁或減少。所以,當排便習慣和大便形狀發生改變,並伴有以上情形者就要警惕。

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病患者40萬人,且青年人患胃病的比例在增加,15%患者為40歲以下年輕人。但專家提醒以下四類胃病患者,需格外謹慎。

胃病癌變的四類高危人群

萎縮性胃炎:多數萎縮性胃炎的最終結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認為萎縮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議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可以較早發現胃癌。

大的胃部潰瘍:所謂大的胃部潰瘍,是指直徑大於2厘米的潰瘍。一旦發現大潰瘍應立即治療,並且至少治療6周以上。潰瘍治癒後,還要定期複查,複查間隔時間為半年或1年。

息肉:一旦檢查出胃部有息肉,無論大小,都要切除,而且應做病理檢查。

殘胃:因為某種疾病切除了部分胃體,稱之為殘胃。殘胃和胃癌的聯繫也較密切,有研究認為,殘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幾率增加。所以提醒做過胃部手術的殘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

專家提醒:胃癌早期癥狀不明顯 注意胃鏡檢查

在我國,診斷的胃癌多數屬於進展期,甚至是晚期,而不是早期,這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早期胃癌跟普通的胃炎癥狀類似,沒有特異性的癥狀,比如僅僅有飯後飽脹或者噯氣反酸,而當有明顯癥狀時,一般屬於晚期了。

在我國,特別是農村,要發現早期胃癌比較困難,因為早期胃癌不是僅靠癥狀就能夠診斷的,最主要的依據是胃鏡檢查,而胃鏡檢查並不是常規的體檢項目,這導致我國很多早期胃癌未能及時發現,而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比例反而特別高。

成都東大肛腸醫院醫生強調:每年做一次胃鏡的人群,胃癌發病率會比較低。胃癌的早期確診一般包括幽門螺旋桿菌、胃蛋白酶原檢查、胃鏡檢查三種。

俗話說:「七分靠養,三分靠治」,雖然治療只佔三分,但卻是扭轉「胃不好」的關鍵。

年輕的朋友,出現任何胃腸不適、如胃痛、反酸、口臭、便秘。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做一個無痛的胃腸鏡檢查,胃健康,才健康!

有人說,生命何其長,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細數下來,多則不過3萬多天。面對生命種種病症,無論大小,都不可視而不見。活著的時候,請好好善待自己。即便是普通的腹瀉,也不要捨不得那點治療時間和幾塊錢的治療費用,更不要為了生活忘記健康。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 的精彩文章:

27歲美女老師患胃癌晚期!醫生:上廁所有這種異常,儘早檢查
一家三口先後得胃癌,醫生:這個吃飯習慣改不了,也是活該!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