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家長陪讀,大家怎麼看?

關於家長陪讀,大家怎麼看?

觀點一:陪讀算一種親子行為,「我只是想離孩子近一點」「沒有賺得完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有一些家長覺得,陪讀也算一種特殊的親子行為,可以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感情,見證他們成長的每一步,而且自己也能增長知識。 隨著現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家長忙於工作,與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彼此間的感情受到衝擊。 一些家長在各種權衡下,最終選擇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他們認為,家長陪子女學習,和他們一同讀書,一起探討書中的問題,容易和孩子的思想產生碰撞,從而產生共同語言,便於家長更好地走進子女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簡介、愛好、興趣、志向等,使家長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減少彼此的誤會。

觀點二:對陪讀,心有無奈但又不敢放手有的家長說,「陪讀」其實也挺無奈的,但現在競爭激烈,即便辛苦也絲毫不敢放鬆。

觀點三:沒必要!陪得了一時,陪不了一世!家長說:「陪讀好處不會很多,孩子自己的困難應該讓他自己面對。孩子學習的壓力已夠大了,家長陪讀,也許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更大。」 還有家長擔心,陪讀會讓孩子遠離集體生活,減少與同學溝通、交流的機會和參加集體活動時間,使他們難以融入集體,久而久之,孩子會容易變得孤獨、封閉。另外,如果陪讀中,家長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對家庭產生依賴,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觀點四:陪讀要看客觀情況、雙方意願還有的人指出,應不應該陪讀,怎麼個陪法,還得看家庭情況、家長個人選擇和孩子的客觀情況與意願。比如,有些孩子身心條件特殊,需要家長時時看護,那麼無微不至的陪讀無可厚非。但如果有的家長一定要以捨棄個人工作、生活的方式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倘若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同意,還是得慎重考慮這樣的決定。陪讀,究竟「陪」的是什麼? 「陪」孩子更要「讀」孩子陪讀陪讀,既要「陪」孩子,又要「讀」孩子。遺憾的是,有的家長都注意到了「陪」,而忘記了「讀」。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陪」孩子容易,「讀」孩子則需要進一步的思考與付出。既「陪」又「讀」,了解孩子心裡的真實想法,才是陪讀正確的打開方式。 陪,是為了減壓而不是增壓不論是為了照顧孩子生活起居,還是督促孩子專心學習,有一個原則不能忽視——家長陪讀,是為了幫助孩子減輕負擔、遠離陋習,而不是用「陪」的方式,讓孩子時時感受家庭的過度期望和重壓。 一些家長在「陪讀」時會反覆叮囑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認真學習,不然你就對不起我們在你身上下的功夫。」殊不知,這樣的施壓會壓抑孩子的學習情緒,嚴重的話,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 實際上,當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給予孩子各種各樣「愛」的照顧時,無需家長多言,孩子自身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學習,就對不住家長的付出。當孩子成績不佳時,他們就會產生更大的壓力。 這時,家長們要做的是更多地開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埋怨;為孩子減負,而非施壓。

陪讀是為了今後不用「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陪讀」也不例外。

我們該想清楚,陪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陪伴才正確?只有弄明白了這些問題,才能避免走入陪讀的誤區。 陪伴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最終不用陪伴,能獨立、自信地學習。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指導孩子逐步學會怎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通百曉 的精彩文章:

就憑這十條日本人就比國人多活8年

TAG:蝸牛通百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