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南亞古兵器專題——克力士花紋的基本分類

東南亞古兵器專題——克力士花紋的基本分類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跨平台轉發、引用

請聯繫我們的管理員微信

名稱:歐亞古兵器

克力士作為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兵器,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劍刃上各式各樣、對比明顯、變化多端的紋路。

克力士的紋路被稱為「帕莫」。「帕莫」並不是專指某一種紋路,而是克力士劍身的所有紋路的統稱。

宏觀地講,克力士的帕莫花紋無外乎兩種

一、高碳鋼與鎳鐵合金組成的花紋

關於克力士的鍛造工藝,一直盛行這一種傳說,認為克力士在鍛造的過程中會摻入從隕石中提煉出的隕鐵,所以鍛造出的劍刃上才會有如此高對比度的花紋。

這個傳說是真的嗎?

半真半假。

大多數克力士劍身上的高對比度帕莫紋都是通過高碳鋼(暗色部分)與鎳鐵合金(亮色部分)反覆摺疊鍛打而成的。克力士的劍身在完成鍛造後會將表面拋光再浸泡到發酵過的植物汁液或動物糞便中腐蝕劍身。由於高碳鋼在弱酸鹼環境下會加速氧化,因此表面會加深。而鎳鐵合金的耐酸鹼性能要優於高碳鋼,所以在同等條件下被腐蝕顏色並不會有明顯地變化。

鎳鐵合金的來源,無非兩種:1.鎳礦 2.鎳鐵隕石。

世界上的紅土鎳礦主要分布在赤道線南北30°以內的環太平洋熱帶國家,所以東南亞的鎳礦資源極其豐富,當地也很早就掌握了使用鎳合金的技術。而鎳鐵隕石的成分其實與鎳鐵礦非常近似,至少在鍛造刀劍的效果來看,使用鎳鐵礦與鎳鐵隕石並不會有太大差別。

所以說,使用鎳鐵隕石製作克力士是完全可行的!早期的克力士由於開採和冶煉金屬的能力有限,所以極有可能為鎳鐵隕石鍛造。但是很顯然,不可能每一把克力士都會使用鎳鐵隕石製作。

在冶鐵技術不發達的時期,使用隕鐵鍛造兵器在世界各地(例如古代中國、古代埃及)均有先例,因此出現在東南亞並不稀奇。但這種工藝在世紀各地都僅停留在了學術界所謂的「上古時期(Antiquity Period)」。在掌握了熟練的冶鐵、鍊鋼技術後,很少再出現直接使用隕鐵製作兵器和刀劍的實例。

其根本原因在於,不僅鐵隕石數量稀少,而其成分不穩定並含有大量雜質,冶煉難度高,碳、鎳等核心元素的含量不好掌握。因此使用隕鐵製作刀劍不僅製作困難,性能也並不出色。所以說,隕鐵並不是一種優秀的材料,使用隕鐵製造金屬器也是在沒有優質鋼材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

當下有不少古董商標榜自己手裡販售的克力士為「隕鐵鍛造」。

筆者這此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這種論調,基本都是瞎扯

大多數克力士上的帕莫花紋,例如之前在「藏品交流」版塊出現的「石堤分流紋」、「鳳羽紋」、「蛇腹紋」、「草蜢紋」等紋路均為高碳鋼與鎳鐵合金組成的花紋。這種帕莫花紋最為常見,也最具代表性。

二、不同碳含量的鋼材組成的花紋

這種花紋的原理本質上與中國兵器中的團打、旋焊以及中西亞兵器中的大馬士革鋼、土耳其緞帶鋼完全一致,均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碳含量不同的鋼材摺疊鍛打而成。這兩種鋼材可能同屬高碳鋼,只是碳含量不同,也可能是一種為高碳鋼而另一種為中碳鋼。

其花紋顯現原理與其他花紋鋼類似,主要是由於含碳量較高的鋼材受腐蝕後發黑速度較快,而碳含量較低的鋼材發黑速度較慢,因此腐蝕後會產生明暗相較的紋路。

那麼克力士一定有花紋嗎?

沒有花紋的克力士就一定不好嗎?

並不是,有兩種克力士在劍身表面看不到任何花紋。

17世紀後,東南亞作為連通歐洲、中東、南亞、以及東亞的十字路口,來自索林根、托雷多、拉賈斯坦以及廣東的優質鋼材甚至劍胚大量湧入東南亞市場。因此使用這些進口材料製成的東南亞兵器其表面是沒有花紋的。

另一種情況則是使用包鋼技術的克力士,其表面同樣沒有花紋。這種工藝製作的克力士,在鍛造時會在劍身中部插入韌性更好、硬度更低的鋼材來增強劍身強度,而在外部包裹硬度更高的鋼材來保證劍刃的鋒利度。

以上兩種工藝製作的克力士,其劍身並沒有花紋,但性能絲毫不亞於傳統工藝製作的克力士。至於收藏價值的高低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的精彩文章:

古兵人物誌——「非主流」兵器愛好者,喬治·華盛頓

TAG: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