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的定陵陪葬物中,為何隨葬了七頂帽子,暗藏著一個大秘密
原標題:萬曆皇帝的定陵陪葬物中,為何隨葬了七頂帽子,暗藏著一個大秘密
1957年10月20日下午,這是讓整個考古界永遠都會銘記的一天,明定陵地宮的石門在「隆隆」聲中被開啟,萬曆皇帝、孝端皇后和孝敬皇后的三口棺槨,就赫然出現在了在考古人員的面前。可是專家們打開萬曆皇帝的寶箱,竟發現裡面有這位皇帝佬的七頂帽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按照正常的道理,一個人去世後,隨葬一頂帽子就可以了,萬曆皇帝隨葬了七頂帽子,這是什麼原因?莫非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您想要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那就讓萬能的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萬曆皇帝的帽子並沒有放到棺槨里,而是放在外面的寶箱之中,這些帽子包括冕兩頂,皮弁冠一頂,盔一頂,烏紗翼善冠兩頂,金絲翼善冠一頂。
這些帽子的用途都是幹啥的?冕(冕旒冠,前面戴珠串的帽子)很重要,是萬曆皇帝祭祖時候,所戴的帽子。皮弁冠是接見外國使臣必須要戴的帽子。而翼善冠為皇帝臨朝時候,所戴的帽子,烏紗是冬季上朝所用,金絲是夏天上朝所用。盔和戰鬥有關,是萬曆準備上戰場時所戴……
萬曆皇帝的為什麼要在寶箱中,放七頂帽子,小編分析了一下,總共有以下三個原因。
1、古人對衣冠非常重視
古代男人在20歲的時候,需要進行冠禮,就是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意思是:你是成年人了,需要負擔起一個男人,對家庭、對家族、對國家的責任了。
古人極其重視禮制,什麼場合,戴什麼樣的帽子,都有定製,一旦亂來,輕者被嘲笑,訓斥,重則被定罪,甚至被流放、被砍頭都說不定,小編一點都不危言聳聽,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出門戴不起帽子,都會用黑巾裹頭,被稱為黔首,可見古人對衣冠的重視程度,絕對是一絲一毫不能有差錯的,故此,萬曆皇帝將七頂帽子帶入定陵,那是尊重禮制的結果,絕對有道理的。
2、古人講究視死如生
古人對於死,和現代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現代人提倡的是無神論,講究「人死如燈滅」,而古代卻講究生死輪迴,人死之後,不是消失了,而是去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去了。
既然到另外的世界生活,那就要在這個世界帶足「裝備」,否則一旦有個禮儀的缺失,豈不是沒有了面子。七頂帽子應該夠萬曆皇帝在另外一個世界用了,故此,就有了這些帽子的陪伴。
3、古人對「七」非常看重
我們都知道,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數,但是在喪葬的世界裡,七的重要性,卻超過了九。
在《禮記·王制》中,有這樣的記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古代的帝王祭祀先祖,也會設「七廟」而顯示隆重。
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長輩去世後,都會做七,就是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後結束。
而明代的皇帝去世,都喜歡用七星葬制,而萬曆皇帝在墓中,放七頂帽子,應該也與崇尚「七」的觀念有關。
萬曆皇帝死後,在定陵中放七頂帽子隱藏著這樣一個秘密,這個秘密的答案就是:萬曆皇帝死前死後,念念不忘的就是權力,不管是上天堂,還是下地府,反正都不能丟了皇家的堂皇,帝王的體面,而有了堂皇和體面的支撐,就有了手中權力的放肆……


※萬曆24年不上朝,唯一一次在毓德宮召見大臣,他說出這樣嚇人的話 ?
※歷史上有五個媚娘,論本事武則天倒數第二,最厲害的竟是這個媚娘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