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小徑第二十二站:情緒

哲學小徑第二十二站:情緒

親愛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哲學小徑第二十二站:情緒。

情緒是每個人都熟悉的概念,但其中也有很多並不明晰的地方,今天給大家發散性的講一講情緒,進而希望能夠激發一下讀者的特定思考。

情緒,是在主觀認知經驗的基礎上,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儒家所講的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是情緒。

開心、高興、興奮、激動、喜悅、驚喜、驚訝、生氣、緊張、焦慮、怨恨、憤怒、憂鬱、傷心、難過、恐懼、害怕、害羞、羞恥、慚愧、後悔、內疚、迷戀、平靜、急躁、厭煩、痛苦、悲觀、沮喪、懶散、悠閑、得意、自在、快樂、安寧、自卑、自滿、不平、不滿等等,都是對情緒的描述。

情緒來自哪裡呢?

情緒是意識和潛意識相互交替和博弈後的結果。

情緒的目的,是為了引發人的行為。

情緒是一種非語言類的交流形式。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是有特定的情境作為依託的。

情緒是一種生理評價反應。

情緒有哪些分類呢?

情緒的分類就很多種了,最簡單的分類方式就是二分法,但不一定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只能增加一些區別的經驗罷了。

1、本能情緒和社會情緒

出於生物本能的情緒,可以看做「本能情緒」

在後期群體心理博弈中習得的情緒,可以看做「社會情緒」。

2、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以迎接、融入其他群體為出發點的,是積極情緒;

以排斥、剝離其他群體為出發點的,是消極情緒。

情緒的構成要素?

情緒是主觀感受引起的客觀生理反應,是一種有目的性的社會表達,如果我們能夠梳理並界定其中關鍵的構成要素,則可以更好的理解情緒。那具體有哪幾個關鍵的構成要素呢?

1、帶有偏好的認知評估;

2、代替語言的身體變化;

3、主動流露的主觀意識;

4、表達目的的行動策略;

在講了這麼多有關情緒的知識後,我們要開始進入思辨環節了,讀者朋友們準備好了嗎?

第一個問題:情緒是必需的嗎?

人作為多細胞生物,情緒的起伏可以調節神經介質傳遞的速度,對於協調整體機能性是必要的。但是我們再進一步考慮機器人,機器人內部的信號傳遞是純物理信號傳遞(光電磁量子等),其介質傳遞的速度恆定。我們在設計最頂級的AI的時候,在演算法和技術都能滿足的前提下,是否需要賦予AI情緒這個功能呢?賦予了AI情緒之後,也就賦予了AI靈性,那麼AI 在具體哪個點上開始變為一個靈性體呢? 那意識的本質,是不是在這裡可以做更深一步的探究?

反過來思考,為什麼古往今來的先哲都勸說我們「心如止水」、「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物我兩忘」、「止觀」、「禪定」、「空性」、「守心」呢?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提到,情緒的構成要素裡面,第一點是帶有偏好的認知評估。情緒的波動會因為認知的偏差,這也是為何先哲們要求我們平復情緒的原因所在。帶著情緒去認知事物,很難做到開源思維,不能做到開源的話一個人又很難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個問題:情緒沒有了,我還存在嗎?

大部分人之所以對放下情緒的理論感覺頗為精妙又不能採納的原因,就在於這個疑惑。情緒沒有了,不就是相當於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給拋棄了嗎?沒有了最真實的感受,我還是我嗎?

放下我執,受蘊得空,我和機器人還有什麼不同呢?或者進一步講,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不同呢?如果人與人之間都相同了,一和多不都是一了嗎?人類進化是無定向性的,如果為一了,那是不是大大增加了進化的風險?

最後,用一首宗薩仁波切在《止觀》里的一首小詩來結束本篇文章:

如果我們喜歡一個人,

就會投射出一種幻相,

認為他是超好人。

後來,他做了一些事,

威脅到我們的自我,這時,

我們對他的幻相變成了完全的壞人的幻相,

於是我們十分生氣。

我們雖然只感受到自己對他的幻相,

從來沒有真正見到他,

卻經歷了一切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小徑 的精彩文章:

TAG:哲學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