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鑒賞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鑒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采。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譯文】

江南產有一種結紅橘的果樹,到了冬季還是一片蒼翠的綠林。難道是因為地氣溫暖?自然是不畏風霜的本性所成。這紅橘可用來款待貴賓,只可惜被阻隔在深遠之地。命運如此僅因蒙受著被阻隔的遭遇,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時令往複不可尋覓。人們只說要多栽種桃李,這橘樹難道沒有綠蔭?

【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讚,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注釋】

豈伊:豈唯。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語。後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薦:進獻。嘉客:嘉賓貴客。喻指朝廷中的賢人。

阻重深:喻阻力深重,不被皇帝重用。

運命:運氣,命運。

陰:同蔭。

【鑒賞】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讚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讚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鑒賞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迴,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複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

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讚張九齡「詩罷地有餘,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余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像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這首詩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迹,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霍松林)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後,他又於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見《八哀詩》)。

本欄目鑒賞部分來源於《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譯文和注釋來源於網路,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閱讀與欣賞 介紹魯迅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