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眾生的心處處能攀緣,唯獨不能攀上般若智慧的緣

眾生的心處處能攀緣,唯獨不能攀上般若智慧的緣

土能使物質朽壞,水能使物質腐爛,但必有殘渣留存了,要等到長期沉埋浸泡才能消失滅盡。

如果是火燃燒物質,頃刻間就化為灰燼,我於是知道了般若智慧就如大火堆。

所有貪愛如水遇火逼迫就會幹涸;

所有煩惱如乾柴與火接觸就會焚燒;

所有愚痴如石頭臨近火烤就會變焦;

所有邪見如稠密樹林,所有障礙如簡陋破屋,所有妄想情識種種雜物,只要烈火燒灼,就不再有任何遺留了。

古人說「細菌處處能停留,唯獨不能停留在火焰上」,這是比喻眾生的心處處能攀緣,唯獨不能攀上般若智慧的緣。

故而學佛修道的人不可以剎那間就失去了般若智慧。

我的腳有病痛,出行必須坐轎子。

有一天黃昏時候,抬轎子的人因喝醉酒摔倒,轎子頂翻開,即刻就有幾個男子伸胳膊來搶我的帽子,以為轎子里的人頭上有金銀珠寶裝飾啊,結果他們發現並沒有裝飾而十分尷尬,就迅速跑掉了。

我於是知道了般若智慧就如大日輪,日輪才剛西下,而盜賊姦邪就出來了;真照才有疏漏,而無明煩惱就發作了。

以前唐代的大德雲居道膺禪師說「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故而學佛修道的人不可以剎那間就失去了般若智慧。

佛經說,夏天貯存在器皿中的水,經一晚上就會生蟲,但極其的細微,不是普通肉眼能看見,所以要把水過濾後再飲用。

如果水在火上,火不熄滅,水就不冷卻,那麼蟲也不生。

我於是知道了般若智慧如火煮水,觀照的烈焰旺盛而不休止,慢慢加熱而密不間斷,那偷心雜念迷惑妄想將從哪裡生?

故而學佛修道的人不可以剎那間就失去了般若智慧。

原文

土之能朽物也。水之能爛物也。必有殘質存焉。俟沉埋浸漬之久而後消滅。若火之燒物。頃刻灰燼。吾以是知般若智如大火聚。諸貪愛水逼之則涸。諸煩惱薪觸之則焚。諸愚痴石臨之則焦。諸邪見稠林。諸障礙蔀屋。諸妄想情識種種雜物。烈焰所灼。無復遺余。古謂太末蟲處處能泊。惟不能泊於火焰之上。以喻眾生心處處能緣。惟不能緣於般若之上。故學道人不可剎那而失般若智。

予病足。行必肩輿。一夕天始暝。輿人醉而躓。傾蓋。即有數男子攘臂攫予帽者。意謂內人或有金寶嚴其首故也。已而大慚。疾走去。予以是知般若智如大日輪。日輪才滅。而盜賊姦宄出矣。真照才疏。而無明煩惱作矣。先德謂暫時不在。猶如死人。故學道人不可剎那而失般若智。

經言。暑月貯水在器。一宿即有蟲生。但極微細。非凡目所能睹。故濾水而後用。若水在火上。火不熄。水不冷。則蟲不生。予以是知般若智如火煮水。觀照熾而不休。溫養密而無間。彼偷心雜惑將何從生。故學道人不可剎那而失般若智。

——選自《竹窗隨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土解行 的精彩文章:

徹悟大師: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應當盡心竭力
大徹大悟的人,一定就能生死自在嗎?

TAG:凈土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