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最富的加盟國烏克蘭,為何沒成為一個強國,反而成一個失敗國家?
原標題:前蘇聯最富的加盟國烏克蘭,為何沒成為一個強國,反而成一個失敗國家?
烏克蘭其實不是前蘇聯最富裕的加盟國,人均GDP沒有核心加盟國俄羅斯高,但卻是前蘇聯最重視建設的加盟國,在蘇聯的規劃中,烏克蘭是保障蘇聯核心區域和接觸歐洲的前沿,加上烏克蘭境內煤鐵資源豐富、地靠黑海出海口、擁有肥沃的黑土地。所以被前蘇聯重點建設,把東部烏克蘭建設成一個擁有全套蘇聯式的軍工業體系,可以製造各種先進武器,甚至擁有航母製造能力,西部烏克蘭自然被建設成大糧倉,靠著俄羅斯的能源輸入,烏克蘭在蘇聯體系下雖然不是最有錢的,但卻是過得最舒服的一個,因為蘇聯重視和政策的傾斜,讓烏克蘭如魚得水。
時過境遷,蘇聯在1991年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烏克蘭也隨之獨立建國,正常情況下,烏克蘭在蘇聯多年的建設,留下極其豐厚的家底,全套的軍事工業體系、黑海艦隊、核武器庫,人口4000多萬,面積60萬平方公里,烏克蘭這個國家如果運行得當,從蘇聯解體後就是一個歐洲強國,在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國家,因為烏克蘭強國之資蘇聯時期已經打好了基礎。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事與願違,烏克蘭這些家底並沒有給烏克蘭帶來什麼好運氣,反而與鄰國俄羅斯一樣,誕生一批又一批的經濟寡頭,他們靠著行政權利或者與權貴勾結,肆意吞噬烏克蘭的國有資產,這些寡頭全部都成了億萬富豪,烏克蘭國家經濟卻搞得混亂不堪,民不聊生,而這些卻不是「肉食者」所要考慮的事,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財產安全以及如何更好吞噬烏克蘭的國有資產。
烏克蘭獨立之後的不到三十年里,上台烏克蘭掌權的都是寡頭或者寡頭的代言人,從來沒有為整體烏克蘭考慮過,只注重自己的私利,而且每個寡頭在都有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一樣,誰贏了誰上台執政(稱霸)。如烏克蘭簽政要庫奇馬、拉扎連科、尤先科、亞努科維奇等,以及活躍在現在烏克蘭政壇的季莫申科、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清一色的都是烏克蘭寡頭,烏克蘭被這些寡頭禍害近三十年,不倒閉都不錯了,不是前些天傳出,烏克蘭國庫只有價值不足5億人民幣的資金,算是全部掏光敗光了。
從經濟數據來看也能看出點端倪,1990年烏克蘭人均GDP達到1600美元左右,和鄰國波蘭人均GDP差不多(波蘭人均GDP1689美元);2017年烏克蘭人均GDP為2600美元,而波蘭人均GDP為13600美元,波蘭人均GDP是烏克蘭的五倍多,烏克蘭成為歐洲著名的窮國,而波蘭卻成為歐洲中等收入國家,起點差不多,但結果卻千差萬別,如果計入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烏克蘭經濟甚至都不如剛獨立那會好,可見烏克蘭當權者們有多糟糕。
不僅如此,烏克蘭當權者們還自廢武功,軍工體系由於缺少俄羅斯配套工業多年不發展,也不更新換代,還被美國和俄羅斯忽悠之下,把自己擁有的核武器銷毀,從有核國家變成無核國家,被打過牽著鼻子走。2014年,俄羅斯敢明目張胆的佔領克里米亞就是知道烏克蘭已經沒有核武器這個底牌,只能依靠本來就靠不住的美國,可謂是悲催國家的典型。
看來經過二三十年的獨立,烏克蘭內部好沒有真正融合成一個國家,只是空有一個國家體制的空殼,內部誰都沒有把烏克蘭當成一個真正的祖國,只想從其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正如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所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烏克蘭內部非常複雜局勢混亂,分裂勢力愈演愈烈,最終變成什麼樣不知道,到哪肯定不是太好的下場,從而也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失敗國家的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加關注!


※如果普京沒有上台執政,俄羅斯會變成什麼樣子?
※美國為何不再堅持克里米亞問題原有立場?而說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
TAG:大正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