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是因為李鴻章的一封電報,跟他挨一槍無關

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是因為李鴻章的一封電報,跟他挨一槍無關

原標題: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是因為李鴻章的一封電報,跟他挨一槍無關


眾所周知,馬關賠款日本最初提出的是3億兩白銀,後來降為2億。至於其中的原因,由於很多人受《走向共和》和央視紀錄片《槍》的影響,認為是李鴻章赴日談判時,頭挨一槍讓日本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


因此也有了「李中堂頭挨一槍讓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和所謂的「世界上最貴的一顆子彈」的說法。然而真實的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的的卻卻是李鴻章的功勞,但跟他挨一槍無關,真正原因是因為他的一封強硬的電報。今天就來為大家揭曉這段被人歪曲的歷史。

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中,隨著清軍在平壤戰役和黃海戰役相繼失敗,清廷便開始尋求與日本講和罷戰。而日本因為國小地窄,經不起戰爭的長期消耗,加上當時日本也有不少地方都爆發了農民暴動,社會動蕩不安,也有了講和的意願。


但是達成講和罷戰的前提條件就是雙方提出的條件必須要讓對方都能接受才行,不然誰會同意講和罷戰。於是中日雙方便在邊打邊談中尋求雙方都同意的講和條件。後來,應日方要求,慈禧正式任命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李鴻章入京以後,慈禧太后稱病不出,讓光緒皇帝負責接見。在1895年2月22日的朝會中,光緒帝讓李鴻章與眾臣議論媾和之事,有的大臣主張割地,有的大臣主張遷都再戰,而李鴻章和帝師翁同龢這次卻站在了一起:堅決反對割地。


李鴻章聲稱:「割地則不行,議不成則歸耳!」其後他又拜會各國公使,乞求干涉,但均無結果。李鴻章見割地已成定局,便於3月2日就割地一事上奏皇帝,要求「面諭訓誨」,非要從光緒帝口中得到明確的割地的授權不可。光緒帝無奈,只好表示可以授予李鴻章「以商讓土地之權」。

1895年3月13日,李鴻章帶著中方談判人員前往日本馬關(今下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談判。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抵達日本馬關,住在接引寺(古代為朝鮮通信使的住所)。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正式開啟了和談。


從1895年3月20日到24日中日雙方先後進行了前三輪談判。據中國的《中東戰紀本末》、日本的《日本外交文書》等文獻記載:李鴻章遇刺前的三輪談判中,日方尚未亮出條款,第一輪近乎閑聊(參與談判的日本外相陸奧宗光所言「今日東方政界人士的老生常談」)。


第二、三輪談的是停戰問題,李鴻章希望和談前先簽一份停火協定,立刻停戰(當時遼東戰場如火如荼,日軍也謀襲澎湖),日本則企圖保持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不想答應,便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四項苛刻條件,到第三輪談判時,伊藤博文才問了下台灣的情況,暗示要割讓台灣。


對於伊藤博文要中國割讓台灣之事,李鴻章答以英國將會幹涉,伊藤微笑說:「豈止台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總之,在前三輪談判中,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極盡羞辱之能事,而李鴻章則委曲求全,惟恐和議中梗。


3月24日的第三輪談判後, 李鴻章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豐太郎槍擊,造成李鴻章左眼下受傷。從這可以得知,李鴻章遇刺就是在3月24日第三輪談判後。也就是說,3月24日之前的三輪談判,壓根就沒有涉及到賠款多少的問題。

當然了,李鴻章遇刺也並非毫無影響,確實讓日本人慌忙了一陣,然後基本上順應中方要求而締結了停火協定(但停火範圍不包括台澎地區)。1895年4月1日,傷好之後的李鴻章接著與伊藤博文進行了第四輪的談判。在這輪談判中,日方終於亮出了割地賠款的條件,賠款也明確是3億兩白銀。


4月3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在給駐俄、美、英、法的公使的訓令中也強調:「作為獲得偉大勝利之結果,我方要求之條件絕非過高,而提出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國民終究不能滿意。」並判斷「中國已無繼續作戰的能力」,可知日方是咬定賠款3億的條件的。


在中方的力爭之下,4月8日,伊藤博文約見李鴻章養子李經方,告訴他賠款數額只可能略微減一點,「但決不能作大量削減」,如果不接受日本要求,「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所謂「略減」是指2億5千萬範圍內,三分之一規模的削減顯然還不在他們的考慮中。


李鴻章見日本人鐵石心腸,無論怎麼勸說都不願退步,便在4月8日晚上向清廷發了封電報,提到了當天伊藤博文和李經方的私人會談結果,電報中李鴻章是這樣說:

該國已用兵費實系太巨,所索三萬萬,即欲減少,能減無幾,此我國上下文武熟商而定,特據實密告。經方與反覆辯駁,毫不鬆口。……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屆時能否允添,乞預密示。否則只有罷議而歸,停戰展期已絕望,請飭各將帥及時整備為要。

這封電報主要點就兩個:第一,3億兩白銀太多了,日本不肯退步,中國又賠不了這麼多,所以決定不談了,直接回國。第二,既然和談不了了,讓朝廷務必要整頓好軍備,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與日本決一死戰。從這也可以看出,李鴻章見日本獅子大開口之後,也決心要與日一戰。

眾所周知,甲午戰爭期間駐日清使館和北京總理衙門之間的往來電報密碼是被日方破譯了的,所以李鴻章的這封電報也被日本人看到了。而電報上的「罷議、回國、備戰」等強硬字眼讓伊藤、陸奧極度不安,於是決定作出包括大幅減少賠款在內的若干讓步,並徵得明治天皇的同意。


那日方為什麼會不安呢?因為他們心虛,畢竟日本國力有限,在當時還沒躋身「列強」,在亞洲這一片,除了列強外,中國還是老大。倘若中國真的放手一戰,日本未必打得贏中國。因此能在戰場之外的談判桌上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是日本最好的選擇。所以像李鴻章的歸國備戰的舉動,對於日方來說絕對是很有殺傷力的消息。


4月9日,中方將條約修正案交予日方,修改內容主要是將賠款減少1億兩和縮小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在4月10日舉行的第五輪談判中,伊藤博文因為破譯了李鴻章的電報,便同意了中方提出的修改條款,於是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


李鴻章認為2億賠款也太多,於是繼續與日方爭辯, 苦苦哀求減輕勒索,但均遭拒絕。因為日方吃了的定心丸,這次是一點都不讓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對此記錄道:

李鴻章自到馬關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會晤這樣不惜費盡唇舌進行辯論的。他也許已經知道我方決意的主要部分不能變動,所以在本日的會談中,只是在枝節問題上斤斤計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從賠款2億兩中削減5000萬兩;看見達不到目的,又要求減少2000萬兩。甚至最後竟向伊藤全權哀求,以此少許之減額,贈作回國的旅費。此種舉動,如從他的地位來說,不無失態,但可能是出於『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

那為什麼日方這次是一點都不讓步呢?李鴻章將日本修改後的要求發給清廷後,清廷回復李鴻章「倘事至無可再商,應由該大臣一面電聞,一面即與定約」,「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這些電報自然也被日方破譯。


因為知道了清廷的底線:能夠接受日本現有的要求。所以此後李鴻章再怎麼苦苦哀求減輕賠款,伊藤博文也是鐵嘴鋼牙死不改口,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綜上所述,日本開出3億賠款是在李鴻章遇刺以後,這時距離他遇刺已過去10多天。而李鴻章遇刺導致的結果是日方基本按中方意願簽署停火協定。


讓日本放棄3分之1賠款的原因是因為4月8日李鴻章向清政府發的強硬電報,正是因為這封電報,才使賠款減少了1億。因此,馬關賠款由3億降為2億,是因為李鴻章的一封電報,跟他挨一槍無關。(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mperor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項羽烏江自刎後,屍首怎麼處置?被5人割走,拿去向劉邦邀功封侯
皇帝趙構除了殺害岳飛,還做了這些丟人事,件件讓漢人抬不起頭來

TAG:Emperor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