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歲男童被35歲壯漢一腳踹飛,世界不會永遠對「熊孩子」善良!

7歲男童被35歲壯漢一腳踹飛,世界不會永遠對「熊孩子」善良!

GIF

前幾天有個女孩在微博上控訴自己快被「熊孩子」和孩子他媽氣死了!

「熊孩子」到她家,亂翻東西不說,她買的大牌口紅被熊孩子當成「蠟筆」畫畫用,還全都玩!斷!了!

她精心收藏的偶像海報腦門上都被孩子塗上「王」。自己辛苦攢錢買的卡西歐手錶,beats耳機,少說也值5000塊錢,也被糟蹋的不忍直視。

她去找孩子媽媽理論,孩子媽媽不僅不道歉不賠償,還含沙射影:你一個學生用口紅,指不定晚上幹什麼職業!還拉黑了她。這一波操作讓網友都炸了!紛紛站出來痛斥:有熊家長才有熊孩子!

說實話,沒有父母想養出「熊孩子」,上一輩的父母大多執著於「苦難」教育,讓這一代爸媽留下不少缺憾。於是「不能讓孩子吃我以前吃過的苦」成為這一代爸媽的心聲。在育兒路上,沒掌握好尺度和底線,由此誕生了一批「熊家長」。

但是,雖然熊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戰爭,大多數熊孩子佔上風,把大人氣的跳腳又無可奈何。當熊孩子碰上「更熊的大人」時,場面就上演驚天逆轉了。

GIF

近日,上海一家早教機構里就發生這樣一幕,7歲男孩在培訓機構里玩耍時故意踢倒一個小女孩的積木。站在女孩身邊的父親瞬間暴起將男孩狠狠推到在地,力氣大到把男孩身後的玩具架都撞翻了。

GIF

男孩被趕過來工作人員帶離現場的時候,可能因為不服氣,把手中的積木丟向男子的方向。這一丟將本來就余怒未消的男子徹底惹火了,直接飛起一腳狠狠踹向男孩。場面瞬間失控,最後早教機構工作人員報警處理。

世界不會對「熊孩子」永遠善良,這些年關於他們被「教訓」的新聞已經屢見鮮。「花式作死」行為的代價不只是叫他人無奈,也可能像上面那個被踹飛的男孩一樣不小心就坑到自己。

但是,「熊孩子」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俗話不是說了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大多數時候,父母管教不嚴,行為舉止不良不當,才是導致孩子「熊出新境界」的罪魁禍首。「熊孩子」——只不過是「熊父母」的萬年背鍋俠罷了!

健全人格要從6歲前開始

前段時間,在迪士尼一個女孩被8歲男孩摸屁股控訴不成,反遭孩子家長扇耳光。孩子做錯了事,家長還為孩子辯解說好話,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孩子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有錯,還會給他犯更大錯的勇氣,以後更出格的事也乾的出來。

在孩子往鋼琴上倒水時不批評,還辯解:孩子是好心,看鋼琴髒了,幫你洗一下。後來,這個「好心」的孩子拿可樂「洗了」琴店裡一台價值66萬的名牌鋼琴。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中發現: 孩子的性格在小時候就基本定型。6歲之前就一定要對孩子說不,告訴他鬧是沒有用的。「孩子還小」這種理由應該被丟到太平洋!像戚薇的這樣不妥協的育兒態度才是正確的。

戚薇上一檔綜藝節目時講起,女兒很喜歡她的一條裙子,非鬧著要穿走。她不給女兒穿,最後母女兩個人吵了一架。

陳學冬說:你可以安慰女兒一下,晚上回來給她穿!這種和稀泥的態度是現實中大多數父母的選擇,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避重就輕的妥協,少點麻煩。

戚薇卻堅決的拒絕:這種安慰是不對的,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把別人的東西變成你的東西。還強調「強要」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絕對不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勿以惡小而為之,戚薇的育兒觀可以說非常端正了。

電視劇《辣媽正傳》劇照

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是一種威脅,他知道父母的關愛是無限的,於是以此威逼父母順從自己的意願,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向孩子亮明自己的底線。

打罵孩子長不了他們的記性

「不聽話,打一頓就老實了! 」暴力派爸媽的格言。孩子不聽話打一頓的效果是明顯的,但有很多孩子的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打太多還會讓孩子越來越皮,犯再多錯頂多就是被揍一頓的事,從此不再聽從父母管教。

有暴力發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現場,哪怕那個地方叫做家。我們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對孩子來說,是標籤,更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即使有一天你忘了對他們的傷害,孩子也會記得清清楚楚。

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打罵式教育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聰明的父母會將孩子當成「大人」一樣,進行平等的溝通。與熊孩子鬥法,要以攻心為上。

電視劇《二胎時代》劇照

管教孩子之前,必須先建立情感聯繫,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否則教育是無效的。孩子對父母有信服感,才能讓他們聽的進去父母的話。

一個幸福家庭,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會像貓和老鼠。高清商的孩子會無條件信任父母,相信父母是愛他們的。當孩子犯錯時,大人要有理有據的批評,而非指責。

電視劇《虎媽貓爸》劇照

對於孩子的教育,表現要和善,但立場要堅定。如果孩子亂髮脾氣、打人胡鬧不止。不妨蹲下身,讓自己與孩子目光齊平,先不要喝斥打罵。先把孩子情緒穩定下來,明確指出他的錯誤,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在孩子在道德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會根據養育者的期望,調整自己的行為,這種方式比簡單粗暴的打罵更有效果,也更持久。

有正確的榜樣才會有正確的模仿

父母都知道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力,古代有孟母三遷,現代父母去搶高端社區里的學區房。事實上,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言行對孩子影響力不輸學區房。

GIF

有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一歲之前,就通過觀察—模仿—學習這個模式塑造性格。父母、動畫片里的人物、身邊小朋友的行為和語言都是他們的學習對象。

GIF

父母的行為舉止端正,三觀正確,孩子有正確的模仿對象,才有學習的「積極參照」,能大大減少養出「熊孩子」的幾率。

孩子所需要的引導並不是簡單粗暴的「下次不要再犯」,而是「我知道自己錯了」。他們同樣需要父母正向鼓勵和引導,有好的榜樣才有明事理的孩子。

情緒的管理不是成年人才有的能力

有科學研究顯示,一般孩子從幾個月大開始就有了對別人情緒的感知能力,從孩子幼年開始,家長就要幫助寶寶學習情緒的正確表達。

父母可以藉助講故事的機會,和孩子討論表達情緒的合理方法。比如,向孩子提問:故事裡的小主人公被壞人推到了,會不會很疼?你要是這樣做會不會讓別人受到傷害?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荷蘭《進化與人類行為》雜誌曾針對兒童的利他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孩子並不是天性自私,而是在後天成長環境和成人引導下,逐漸喪失了這種願意為別人付出的能力。家長可以經常從他人的角度,給寶寶作「情感解釋」,跟孩子一起討論:特別生氣的時候,大發脾氣能不能解決問題?有其他辦法解決嗎?

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家長不要逃避錯誤,應藉此機會向孩子傳達正確的處理方式。喬治小王子在姨媽的婚禮上踩了婚紗,凱特王妃馬上把王子叫到角落裡教育,小王子最後被媽媽訓哭。不盲目包庇孩子的錯誤才是家長們的正確教育態度。

簡單地說,「管教」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教」。正面管教是充滿關愛的教孩子方式,它包括信任和情感聯接、教給孩子技能,創造一個能讓你的孩子培養能力的環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教出「不熊」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沃畫報 的精彩文章:

太平洋百貨、橫店影城…20家大咖要在荊門南城干一件大事!買房買鋪必看

TAG:上海沃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