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項羽打不過韓信呢?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項羽打不過韓信呢?這是真的嗎?

原標題: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項羽打不過韓信呢?這是真的嗎?


在江東軍西征的時候,韓信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一直跟著項羽是南征北戰,項羽給他封了一個小官,韓信也非常努力,很多次都給項羽出謀劃策,可惜的是項羽一次都沒採用,說白了就是項羽看不上他,在這種不得志的情況之下,韓信選擇了劉邦,說難聽點,就是項羽硬逼著韓信去投靠了劉邦。


項羽為什麼打不過韓信呢?韓信在項羽那裡一直不得志,人們也看不出他的才華,但是他到了劉邦那裡之後,直接被拜為大將,這個時候韓信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了。說項羽打不過韓信,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不一定,因為韓信和項羽一開始壓根沒有機會正面交鋒,兩個人的戰場不同,韓信一直在北方作戰,為劉邦佔領了大片土地。

鑒於項羽可怕的狂沖式作戰風格、及其滴水不漏的戰陣打法,韓信決定只使用自己直屬的三十萬大軍與項王正面對決,其他諸侯則在旁遠遠掠戰、封住楚軍外圍出路即可,因為聯軍作戰不僅容易配合出問題、而且也禁不住楚軍超強戰力之衝擊。誰都知道,強如項王,一旦被逼到困獸猶鬥,其威力足以毀天滅地,彭城之戰就是前車之鑒。


韓信將這三十萬大軍分成三部:一部自率之,直接向項王挑戰;一部由大將孔熙率領,埋伏在左;一路由大將陳賀率領,埋伏在右。除去韓信三十萬,漢王還自將十萬卒為後軍,周勃與陳武兩支預備隊則安排在最後。總計投入戰場共四十多萬漢軍,其規模宏闊,兵力集中,前強後弱,兩翼靈活,開合有度,攻守自如,呈三層梯隊縱深部署, 堪稱完美無瑕的戰陣。


事實上,就在韓信所部向後退卻的時候,左右兩翼的孔、陳漢軍已開始從兩翼迂迴殺到了楚軍的側背,成功的將楚軍騎兵與步兵分割兩半,韓信適時再指揮後卻的漢軍返身殺回,穿插包圍,各個擊破。在古兵法《六韜》(又稱《姜太公兵法》或《黃石公兵法》,即當年黃石公贈予張良之書)之中,詳細記載了這種打法,即「強弩兩旁,射其左右,車騎分為烏雲之陣,備其前後。所謂烏雲者,烏散而雲合,變化無窮者也。」


最終,項王兵少食盡,最後的楚歌響起,楚卒思鄉,大多散亡,霸王別姬,夜率八百騎潰南圍而出。

?


絕世英雄窮途末路,韓信不忍再看,於是駐兵不前,將最後的大功留給漢王。


韓信走後,漢王率軍攻入楚營,發覺項王已逃,於是急命灌嬰率五千騎向南追擊。


然而項王是在太厲害,漢追兵走的時候是五千騎,最後卻只剩下一半回來,若不是項王意氣已消自刎烏江,灌嬰恐怕也得無功而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如郭嘉不早死,那麼卧龍還會準時出現嗎?到底誰強誰弱呢?
項羽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裡就敗給了劉邦呢?

TAG:老鄭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