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偷家族》里的抗爭

《小偷家族》里的抗爭

 在戛納徵服了評委和觀眾的《小偷家族》票房慘淡,匆匆下線。這類片子統一特徵是高分低票房,《燃燒》如果國內上映,估計票房會更難看。高分是因為看懂了的人會給出好評,而看不懂的人根本不會有耐心看完,一位好同學在上映第一天就大膽預測了票房的失敗。其實完全不必惋惜,褲子說的我都不同意,唯有垃圾觀眾太多這句話我是贊同的,不過褲子是厚著臉皮說這句,目的是掩蓋他的作品也幾乎都是垃圾這個基礎事實。

 《小偷家族》說的是一個拼湊家庭的凄婉故事,不過枝裕和的本事就是把苦難塗上溫情,看起來不那麼苦,可是,苦瓜放再多糖,終究還是苦瓜。影片描述的日本底層人民的生活很真實,男主女主所收容的其實都是被遺棄了的人,同時他們自己也是被遺棄了的人,六個因為各種原因被社會遺棄了的人用小偷小摸、打零工、雞賊般的乞討共同抵禦著貧困與冷漠。繁榮下的苦難,冷漠中的溫情,創作了物質社會裡倫理衝突的絕佳素描。

 社會關係里,血緣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當三個孩子被父母遺棄時,血緣關係在現實面前一樣脆弱不堪一擊,尤其是小女孩沒有被遺棄但是受家暴虐待,把她抱走收養這個行為本身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男主和女主知道這是違法的,也想把孩子送回去,可孩子遍體鱗傷根本不願意回去,他們的行為破壞了社會秩序和規則毋容置疑,可是把孩子送回去,秩序受益重要還是人收益重要呢?秩序是強加的,人無法選擇血緣,所以只有接受秩序和規則是枝裕和拍的苦難故事看起來沒那麼苦,但是,這真的合理嗎?我們作為一個人存在於世間,被迫接受對自己有傷害規則真的有合理性嗎?現實很冷,人因為種種原因必須接受社會強加給你的規則,命運的悲涼多數來源於比。比如因為分配不公和教育醫療養老的負擔導致貧困,人民就必須勤奮,必須苦苦掙扎苟活,這個運行機制真的合理嗎?《小偷家族》里,他們微弱地抗爭,卑微地行竊,恰恰是自由對束縛的抗爭,睜眼看看周邊的底層人民,莫不如此吧。

片子是反儒的無疑,仔細想想,天地君親師,哪一個秩序不是社會強加於你的呢?如果秩序在軌道里運行可能沒問題,但是秩序執行者本身出了問題,秩序變成了對人的傷害,我們能不能反抗?敢不敢反抗?我覺得每個人都要認真想想,破除禮教,破除社會壓迫,把人解放出來,我覺得這是五四以來大家都不斷追求和探索的命題。《燃燒》里對同樣的問題也有深究,答案是毀滅或自我毀滅,那就更加悲哀了,存在主義在當下中國是完全失靈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價值無法通過自我再造來實現,殘酷的現實結結實實的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小偷家族》給出的可能性是人性也許能獲得勝利,也許我們戰勝不了現實,卻可以保留一絲人性的溫暖。看著祥太在巴士上回頭看著奔跑的柴田治,終於喊出了爸爸;看著百合踩在小凳子上,凝視著曾經收留過她給過她溫暖和愛的小屋,淚流滿面、無語凝噎。

 願愛給我們力量,願我們都能在自由的陽光里,開懷大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躑躅先生 的精彩文章:

周立波只是奸詐而已 但相信他就是蠢了
不吹牛會死星人的智商稅

TAG:躑躅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