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一個新興建築師的勇氣或許是自成一派,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之路

做一個新興建築師的勇氣或許是自成一派,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之路

○關注我們, 請點擊屏幕上方UniDesignLab

◆◆◆◆◆

白皓文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本科),曾就職於上海直造建築事務所及廣州豎梁社。出於對大理本土建築實踐及生活方式感興趣,於2016年至2018年在大理趙揚建築工作室擔任項目負責人。現已離開工作室,在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之路上頑強前行,做個擁抱夢想的建築師。

Q1: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離校七載,每次回去都會有一絲驚訝,常年不在這個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我對母校近年來的發展並沒有多少話語權,但對於這個國度,幾年的時間足以顛覆太多的事物了,無論這些變化是好的還是壞的,似乎都在表述一個事情,這裡一直在生長著,這所學校固然沒有大師雕琢的絕對美感,但是也有種野在,都是高度自由的個體。

廣州美術學院本部

而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自十多年前進入學校的那一天開始,我們的教育氛圍在大部分時間都在告訴你你是個思考獨立的個體,事物如此的多樣,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學會欣賞也是種積極的轉變。還記老師推薦的第一本設計啟蒙書籍是足面寬泛的《設計中的設計》,而非灌輸專業性很強建築學典籍,這某種程度上導致相對於「建築設計」這個專業名詞,我會更關注「設計」所代表的生命的可能性。

說到校園環境,這裡接觸的是多元思想的物化表達,每次都是大腦思維的顛覆,無論是藝術創作抑或是設計陳述,這是一層本質上區別於傳統院校教育的基帶,這種感染力是強大的,每年的美院畢業展甚至成為廣大普通市民都會參與的公共盛事。

設計和藝術作品一起擺到了美術館,藝術和設計的界限模糊了,正如這兩者糾纏伴織的歷史,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公眾會看、會聽、會觸摸(不建議這樣做),這已然不是小眾而無人關心的派對了。

業餘畫作

業餘所設計的傢具

Q2:你是藝術生吧?那麼藝術生從業建築設計行業是不是有很大的優勢?

我們時常討論何為之美,何為之好的設計,我們不會質疑大山河川的美,如此的強勢,超然法外,這些早在我們誕生之前就存在的事物已如銘刻在我們的基因般親切。但我們會質疑iphoneX的劉海和城市的摩天群落,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使我們缺乏一個至理至美的標準,拒絕和接受,其實早與你的成長環境和認知密不可分,所以這是一種近乎選擇信仰的過程,當你堅信某樣事物的美以及邏輯的時候,那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相應的環境和道路來提升自己。

攝影作品

美院恰恰是眾多道路中相對穩健的一條,每個人進入這所學院的經歷和目的都不一樣,而我只是從小興趣使然,野路子依著興趣想正經的學習繪畫,沒有人告訴我這條路該如何去走,甚至都不知道美院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也就進入了這個圈子了,也接觸到了設計。設計是一件有趣和踏實的事情,與藝術相比更多是確定和邏輯,卻又不能少了藝術家般的直覺和審美。

單就這個行業而言不敢說美院存在何種優勢,畢竟建築行業的主導權一直掌握在傳統的八巨頭手中,我們成長的過程也與其他院校畢業的人存在差異,這導致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上有所區別,但要明白,當你要成為社會生產力中的一員的時候,你就不可避免的成為當下標準的參與者,最後的最後,都要在標準之下用實力來說話的。

所以有時候我還挺羨慕走自由藝術道路的校友,事實上我們系有個同學成為了漫畫家,當我們還在學校埋頭故紙堆的時候,他就已經被邀請去參觀日本著名的集英社了。或許尊重和堅持自己獨特的天賦會比林林總總的技巧套路來得更為真誠吧。

業餘設計的講座海報

Q3:在上海直造事務所你收穫了什麼,有至今還影響你的經驗嗎?

從現在看來我所經歷的事務所多半都帶有學校的情懷,進入這所事務所之前,出於機緣巧合,我認識了王飛老師(現美國雪城大學建築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主任),進入他位於一所商業事務所的獨立工作室,他是我正式進入行業後的第一位引路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在他的指導下開始了工作後個人的第一個設計,一個夢寐以求的項目,位於藏區的稻城亞丁。

為了這個項目的具實,等待了好些時日,過程中也偶爾參與其它項目組的樓盤等商業項目的設計,並非說這是無益的經驗,但也不是我所希望的走的道路。後來,我被指派去水雁飛老師新創立的直造建築事務所幫了一段時間的忙,初始接觸到了他們的設計工作方式,意識到縱使有一腔熱情,但商業公司是無法全心身的提供完整的設計情緒和氛圍的,等到最後稻城的項目還是流產了,也是時候離開了。

稻城色拉社區中心 2012年

在王飛老師的引介下,我正式的進入了直造建築事務所,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水雁飛老師當時也是同濟大學大師班的教師,所以在這裡某種程度上這裡的工作是他教學的延伸,我們都有幸重新成為一名學生。他對待設計是嚴肅卻不乏包容和啟發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所想,所以做設計的過程雖然緊張但同時也是充滿樂趣玩味的。

這是一段操筋練骨的時期,似乎都要動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才能達成一個較好的結果,學會組織文字來構建設計邏輯,以高標準的要求來設計和繪圖,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模型,甚至要學會如何使用攝影棚來渲染模型的光影體積,當然這一切還是離「完美」太遠。

項目設計過程中,通過單元平面色塊來輔助總圖規劃

通過設計出不同的情景片段來輔助空間構建

根據空間構建設計出多種適應區域環境的單元

通過嘗試不同的材質來渲染最終的呈現。

Q4:在廣州豎梁社你收穫了什麼,有至今還影響你的經驗嗎?

在家人的期許下,我回到廣州工作。相對上海的氛圍,廣州這座城市顯然是截然不同的,這是一個極度務實的地方,「務實」既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制約。

在這種大環境下,作為紮根本土的豎梁社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這種品質,沒有過多的闊論,更多的是實際的看法;沒有大量耗時的模型推敲,更多的是一種快速高效的數位表達,一切都是看起來那麼有效率,極高的設計自由度和項目實現度以及多元性是這所事務所所呈現的特點。

這一年,體會了理想豐滿,實際殘酷的建造轉譯過程,也跟隨宋剛老師接觸了活動策劃和裝置藝術。很有意思,這些是我從來沒有過的經歷,都是人生可能性的一種嘗試。不自覺的比較起直造的工作經歷,這裡工作氣氛及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的不同。

搭建藝術裝置的過程

讓我意識到有時候天平的砝碼就存在於那些看似沒有效率的細節之上,設計是需要一種分量來維持其精神的存在。無論是自信抑或是自負,執著抑或是偏執,點滴貫穿於整個過程,從而導致結果呈現的不同。

參與策劃挪威領事館舉辦中挪健康產業論壇

Q5你認為讀研和工作哪個是目前這個建築行業所需要的?

所謂的行業下坡路是相對當年的黃金時代而言的。如果你需要更好的平台和學術環境,學歷固然是重要的。本科也好,研究生也好,這是個人的選擇,進入社會也是學習的過程,路上修行也許風寒水冷,但也有獨特的風景,但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方向感,選對自己的工作和跟隨的導師,都會讓你獲益不淺。

不必懼怕成為所謂的畫圖機器,如果連圖都畫不好,會指望做好一件設計嗎?沒有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必過度在意所謂的風格,我們是站立在歷史的基石之上,所謂的創意或者風格,你都會找到它的根源,這是多層因素的作用自然得出的結果。

在建中的香格里拉梅里既山下(趙揚建築工作室)

Q6:作為大理趙揚建築工作室項目負責人,你有什麼收穫?

大學的時候我就了解到趙揚老師以及他的作品尼洋河遊客中心了, 2013年的時候,旅經大理,和趙揚老師見了一面並參觀了他們早期位於大理下關的工作室,這是一次倉促的拜訪,沒有太多的交流,當然也沒想到日後真的會進入他的事務所工作。

當若干年後再次看到雙子客棧建造過程中工人在洱海邊上把木柱支立起來的照片時,重新激發了我對在大理這塊土地上生活和實踐的濃烈興趣,於是就決心來到這裡了,當拖著行李箱到達大理的時候,我是激動的,許久沒有這樣的感受了。

妹島和世先生到訪工作室

妹島和世先生

時間流迅,充實和批判下我在山海之間度過這兩年,可能由於地處相對獨立的環境,這裡的工作習慣和方式也有別於我曾經工作過的事務所,甚至有些獨特的執著,或許建築師需要這一種儀式感吧。相對工作室的大部分剛畢業的年輕同事,在其他事務所的工作經驗,反而成為我適應這裡的一種考驗。

而工作室也正經歷一場發展的轉型期,很多項目規模亦非往日可類,同時項目的成長還要經歷夭折和停滯的風險,所以能經歷完整的過程,從方案設計到建成出世,再到發表工作,顯得更為難得,過程的磨練固然歷心,但結果的缺失卻是極大的遺憾。

我們辦公室的改造多少也算是一種印象深刻的本土實踐了吧,在管理施工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和本地低素質沒有責任心的工人較勁,還要和物業鄰居鬥智斗勇,在不停的被投訴被停電中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甚至工人嫌地面施工工藝太麻煩逼得我厚著臉皮請放假中的同事回來一起親自上陣去做,過了一把施工癮。

與同事一起施工地面

大理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蒼山下見識到聚集在此的一群有趣的人以及他們展現的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畫家,詩人,歌手。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以歡喜可以厭惡,喜歡就留下,討厭就離開吧。

閑時更多時候我獨自一人開著小摩托,在衛星圖的指引下,隨機的轉悠探索,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幾乎走遍了大理周邊的壩子(雲南對局部平原的別稱)看到驚喜的一刻就停住,覺得累了就休息,天黑了就回家去。靜觀天地,會莫名的孤獨,這裡的一切,多少年了?而我僅是一刻的須臾。

曾經的同事們

Q7: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道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你想清楚該怎麼做了嘛?

所謂「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道路」更多是尋找一種適合自己有效應對外界的界面。年初的建水之行,我們拜會了一位當地的非主流設計師並參觀他修復設計的秀居閑庭,他不是科班出身,甚至不會渲染和繪製電子圖紙,但一座被嚴重毀損的院落,在他與匠人的配合下一草一木,一梁一棟都重新展現出一種天然的和諧,品質依然得到極大的保證。

這是一次感觸頗多的探訪,過去我會時常感到困惑,作為當代的設計師,我們愈發的依賴技術便利,毫無節制耗費無上限的時間來渲染十幾張甚至幾十張效果圖就為了挑出一個場景一種材質,而先代的大師們在技術資源相對限制的年代卻依然做出無數至今依然影響後世的經典,無論是材料傢具的搭配還是體量空間的組合。這是一種怎樣的缺失呢?

秀居閑庭

我認為這是一種大環境下濫用和依賴所導致的遲鈍,不敏覺。在認識真實之前,我們就已經被各種虛浮的聲音所掩蓋了,沒有生活和閱歷支撐的高談闊論,缺乏自信,更多像是搜索引擎上拼湊的組圖。我需要野見,這是植根現實和預見的敏銳洞察力,不啰嗦,沒有優雅的迂腐,不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評斷一切。

「這種情況下我該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我該如何回答?」畢竟我們都處於一種相對過濾的環境中行事,在這個環境中,個人作為組件各司其職,缺乏對事情的全局把控的經驗積累,削弱了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敏感度,自然也失去了對機遇把握的主動性。

所以我辭掉了相對穩定高薪的工作,希望初步通過獨立承接並完成一個項目,親歷從洽談合同到設計施工並為其經營出謀劃策的過程,解決每一樣會影響到結果的問題,即便這不能成為完美的答卷,但最終都會為寶貴的自信添加一筆。

在建的第一個項目麓雲舍及遠處的洱海

麓雲舍室內效果圖

工地上背磚的彝族婦女

Q8:你有自己喜歡的建築師或者對你影響很深刻的建築設計嘛?

喜歡的建築師很多,但終究也只是喜歡,從小到大,我都缺乏崇拜任何一個人的衝動,以前沒有,現在不存在,將來不好說。但如果要說對我影響深刻的自然是我所跟隨學習的幾位建築師,朝夕相處下他們的做事的態度和思想上對我的感染力非書本媒體所能代替的,所做所想,乃至看圖時呼吸所產生的愉悅或憤然的節奏,這都是最真實的感受。

去過的風景,沿途的美好,都會成為你今生最美好的回憶。

祝你成功

◆◆◆◆◆

謝謝大家Thanks?(?ω?)?

結語

愛因斯坦:「No imagination of the soul, just as it hadn"t been a telescope observatory.

末尾跟上公眾號舊聞鏈接,歡迎了解更多其他相關資訊。

東大碩士生從設計院轉型市場營銷後創辦公司,80後的他想跟你談談建築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DesignLab 的精彩文章:

TAG:UniDesign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