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褐藻、絲藻、綠斑藻、黑毛藻、鹿角藻、藍藻……統統都走開!

褐藻、絲藻、綠斑藻、黑毛藻、鹿角藻、藍藻……統統都走開!

藍藻

藍藻的顏色有綠色、黑色以及褐色,像是鼻涕一樣覆蓋在底砂表面,有一種惡臭味道,經常出現在底砂、底砂與缸壁的接觸面。

產生原因:水質硬度過高、底砂過細。

處理方法:使用洗沙器將其吸出。

鹿角藻

鹿角藻:外形很容易被誤認為黑毛藻,區別是黑毛像菊花一樣,從中間往外發散著長,有明顯的中心,鹿角藻長的比較沒有規律,而且較黑毛藻長,外觀類似公鹿的鹿角。

產生原因:一般水體中氨氮超標和PH偏高會出現鹿角藻。

處理方法:生藻的葉片能去掉的盡量去掉,停止餵食,根據PH值和硬度檢測結果,增大CO2供給和換水時增加部分純凈水。


黑毛藻

黑毛藻:水草缸的大敵,嚴重影響視覺效果,嚴重影響水草生長,而且極其頑固,因為黑毛藻爆發翻缸的不在少數。

特徵:黑色菊花狀,毛短而硬,用鑷子拔不動,長出現在石頭,沉木,狀態不好的葉片上,過濾器出入水口,底砂上。

產生原因:關於黑毛藻出現的原因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水質偏硬和PH值偏高,以及由於魚類多、餵食過多換水不勤導致水體富營養,液肥成分不合理,微量元素失衡等原因。

解決辦法:由於黑毛藻是藻中BOSS,所以要分情況各個擊破:

1、底砂上長黑毛了就直接洗出扔掉;

2、石頭上的黑毛後撈出,用鋼絲球刷掉;

3、長黑毛的葉片如果可以,盡量剪掉;

4、牙刷、鑷子無法清除黑毛,只能用鋼絲球;

5、加強換水,魚只過多則撈出部分,停止餵食;

6、檢查過濾系統,主要考慮濾筒大小,容量,以及濾材,如果頻繁出現黑毛,建議增大過濾能力;

7、改善水質,用試紙和測試筆測試缸內水體PH值和硬度,然後測試自來水的相應值,如果PH值偏高,則建議加大CO2供給以及撈出部分石頭,如果硬度偏高,建議換水時兌入1/2或者2/3的桶裝純凈水;

8、生物治理:小猴飛狐乃不二之選,挑選魚商進貨1周左右,個體較小,有活力的入缸,根據爆藻情況入1-2隻,大河藻蝦和黑殼作為常規除藻生物也有部分效果。


綠斑藻

綠斑藻:大葉片的水草常常會出現,如水榕等,數量少的時候像是水草營養不良。

特徵:深綠色斑點狀,經常出現在缸壁、闊葉陰性水草葉面。

產生原因:陰性水草一般不需要過強的燈光,而過強的燈光往往會導致綠斑藻的出現。

解決辦法:合理布置陰性水草的位置,盡量不要讓光線直射到,綠斑藻數量少的葉片,可以用廢舊牙刷輕刷嘗試去除,數量大的就直接減掉吧。下一些食藻生物,小精靈、青苔鼠、各種螺。


絲藻

絲藻:這種藻也是極為常見的一種藻,細細的綠色絲狀水藻,非常有礙觀瞻。

特徵:綠色絲狀,可以非常長,有時會團在一起困住小魚小蝦,常常出現在針葉狀水草和莫斯的葉面以及出水口處。

產生原因:一般絲藻被認為是水質穩定的象徵。過量的光照,液肥過量以及水草狀態不好是主要產生原因。

處理辦法:建議首先物理清除法,用廢舊牙刷順著絲藻的方向捲動,一直卷到牙刷會帶起葉片為止;其次減少光照時間1-2小時,液肥減半,待絲藻消失後,不變光照時間,逐漸增加液肥至標準用量。

如果絲藻反覆,則降低液肥的標準用量。


褐藻

褐藻:草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藻,通常出現在建缸初始階段。

特徵:黃褐色斑狀,出現在石頭、缸壁、沉木、葉片上。

產生原因:一般褐藻被認為是硝化系統建立不完善的標誌,如果建缸初期,水草還沒適應水質,硝化系統尚未建立完善,就早早的下了所謂闖缸魚,那麼這些魚帶來的多餘氨氮不能被硝化系統及時處理掉,那麼會導致水體富營養,這時往往會爆發褐藻以及魚蝦莫名其妙死亡。

解決辦法:首先是加快硝化系統的建立,每次換水後投放硝化細菌膠囊或硝化細菌液;其次在建剛2周後入草蝦,3周後入魚,魚的數量由少到多逐漸讓水體適應。第三,如果褐藻爆發到影響了水草的發育,那最好是能手動清除,撈出覆蓋褐藻的石頭和沉木,用鋼絲球刷洗後再入缸。


水草缸各種藻類防治

治藻的關鍵在水草,水草和藻類生長需要的養分是一樣的,草揚藻抑,合適的光照、PH值、硬度、CO2、肥料、硝化系統、定期的換水,做好這些不僅草的狀態能好,藻類也能得到很好的抑制。至於怎麼樣的光照、PH等才是合適的,那只有每天細心的觀察,適當的調整、總結,才能掌握自己缸中水草的生活習性,養出完美的水草。

這裡還有驚喜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巔水草 的精彩文章:

「攝影師」眼中的水草們,美美美
60cm矮缸,簡直清爽無敵

TAG:龍巔水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