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說大明嘉靖朝的悍勇武人之周尚文

說說大明嘉靖朝的悍勇武人之周尚文

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蒙古的戰略轉向防禦,而明代中後期的主要邊防則是九邊防禦體系。此體系從東到西,把整個明朝牢牢包在裡面。

征戰圖(局部),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在長時間的以少敵多作戰中,明軍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些寧死不屈、鐵骨錚錚的英雄故事的主角有世襲武將、以戰功獲職的行伍軍士,也有通過武舉成為軍官的考試武將。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明代中期大將,多謀略,精騎射,有「飛將軍」之稱的周尚文。

周尚文,字彥章,陝西西安後衛人。他出身於武將之家,幼時喜好讀書,粗曉大義,且多謀略,精騎射。16歲的時候,他承襲家中指揮同知的職位,後來屢出邊塞剿殺蒙古游騎,因屢獲戰功,升職為指揮使。正德年間,安化王朱寘鐇造反,周尚文率兵控制黃河渡口,抓獲叛賊丁廣等人。後來,他牽扯進御史劉天和與中貴(有權勢的宦官)廖堂的鬥爭,被逮捕入獄,並被要挾,要其污衊劉天和犯有罪行。但他始終沒有屈服,後來被釋放出獄,前去守備階州。後因計擒叛番,升為都指揮僉事,充甘肅游擊將軍。

嘉靖十九年(1540年),吉囊汗在八月二十一日率領右翼蒙古數萬眾,從延綏西路的定邊營一舉進入明朝境內。當時明軍各路兵馬分散在各處堡壘、墩台防守,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前去攔截。於是吉囊汗這數萬人憑藉著兵力和機動上的優勢,一路突進到固原城下,之後分兵四處劫掠財物、人口。在蒙古人四下劫掠的時候,天氣忽變,大雨滂沱,蒙古人的弓都被淋壞了,而且道路泥濘也影響了騎兵的速度。再加上劫掠到的財物已經不少,以及陝西總兵魏時集結了軍隊前來剿殺,吉囊汗擔心事久生變,於是決定退軍出境。

得勝圖(局部),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一開始,明軍這邊由於兵力分散各處,根本無法有效攔截,而各部明軍很明顯也不想靠自己這點兒人出去送死,所以一時間幾乎都龜縮在城堡內。時任陝西三邊總制的劉天和在得到吉囊汗入寇的消息後,馬上擬定軍令下發,嚴命各地明軍集結作戰,但還是有一些顧慮畏縮者。於是劉天和將不聽出兵號令的指揮使牛斗、郭卿以軍法斬首示眾,同時找到了當時已經奉旨革任的周尚文來統領軍隊。周尚文接受職責後,帶著已經集結完畢的明軍,趕到黑水苑堵住了吉囊汗。隨後兩方展開大戰。自巳時到申時的七八個小時里,雙方相互衝鋒逆戰,連續組織三次會戰。明軍士氣高昂,蒙古人多勢眾,結果就是三次會戰後雙方依然不分勝負。這個時候,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鏖戰,一些人極為興奮,比如說吉囊汗的一個兒子,明朝稱為小十王的,他腎上腺素飆升,帶著三十多個親兵勁卒就朝著明軍的中軍大帳衝去。他可能是想搞個斬首行動儘快結束這場戰鬥,也可能就是打紅眼了,頗有些亞歷山大衝擊大流士的味道。不過很明顯,他不是亞歷山大,這三十多人連帶著他自己很乾凈利落地被明軍全部斬殺。小十王的死,加上屢戰不勝的低迷,讓蒙古人的士氣更加衰敗。大部分人已經無心再戰,吉囊汗無奈之下也顧不上給兒子報仇,率軍撤退了。

不過吉囊汗在跑路的時候也不輕鬆。寧夏總兵任傑和副總兵陶希皋早就挑選了一些精銳,準備好了痛打落水狗。明軍在鐵柱泉碰上後一路蒙古人,並追到境外。這一戰,明軍斬獲首級四百四十多,加上個吉囊汗兒子,吉囊汗掠奪的財物輜重也被明軍搶回來一大半。畢竟東西多了不好跑。

這一次的成功讓劉天和加太子太保,給兒子也撈了個世襲的錦衣衛正千戶職。周尚文和任傑、魏時一起升任都督同知;趙廷瑞、尹嗣忠升為兵部侍郎;游擊以下軍官、軍士,或升職,或賜銀幣。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間,大同明軍偵騎探查到,俺答汗即將率蒙古諸部入關劫掠宣府等地。總督翁萬達接到警報後,隨即展開部署。因為當時的宣府總兵趙卿為人怯懦,翁萬達擔心他不敢出戰拒敵,於是上疏請求革任趙卿另換他人,同時調派已升任大同總兵的周尚文代宣府總兵前來作戰。到二月十一日,俺答汗果然率領蒙古諸部數萬人入關,很快就移動到了滴水崖,與當地駐守明軍爆發第一戰。結果指揮董暘、江瀚、唐臣、張淮等因眾寡不敵,在血戰之後一同殉國。

征戰圖(局部),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首戰得勝,俺答汗馬不停蹄一路南下在隆慶石河營紮營,並派遣游騎分別向永寧、川南、岔道、灰嶺、柳溝以及大小紅門諸口偵查明軍動向。這時候,游擊王鑰和大同游擊袁正領兵經過,跟俺答汗在隆慶州橋南遭遇。明軍迅速擺好陣形與蒙古軍大戰並將其擊退,明軍士氣稍振,俺答汗則往南退走。巧合的是,周尚文此時正帶著大同的一萬名精銳騎兵傾巢而出趕來支援,與參將田琦一千多人在南路會合,正好碰上南下的俺答汗。於是雙方在曹家莊對陣搏殺,從早至晚打了整整一天卻不分勝負。到第二天,明軍再次出陣,軍士奮勇作戰,當陣斬殺俺答汗部下首領四人,並奪取蒙古將旗,蒙古軍士氣大衰。這時候,翁萬達帶領西路參將姜應熊部自懷來前來增援,看到蒙古軍氣勢低弱,於是命令士兵順風大聲喊殺。一時間殺聲陣陣、塵土漫天,俺答汗驚慌之下以為明軍集結了大部隊來圍剿他,於是急匆匆向東撤走了。宣府新任總兵趙國忠已經帶兵守在岔道,他派參將孫勇率領士兵一千餘人,在大滹沱截殺俺答汗。蒙古軍狼狽之下也不多做糾纏,損失部分人馬後繼續逃竄。趙國忠隨後與周尚文會合,分道追殺。至此明軍三戰三勝,一路將俺答汗趕出邊境。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大同明軍還干過一件險事兒。當年八月,駐守在大同的明軍集合起一支由500名官兵組成的小股機動部隊,組織這支部隊的目標是出塞尋找附近地區的零散蒙古據點,並加以打擊剿滅。這支部隊連續行軍3天到達涼城附近,並剿殺了一些蒙古游騎,斬獲首級8顆。不過形勢轉換不由人意,涼城附近忽然出現蒙古大部隊,500明軍見勢不妙並沒有死拼爛打,而是邊打邊跑,在移動中作戰,作戰中移動。就這樣,他們轉戰200里路途終於擺脫追擊。明軍雖然成功逃脫,但損失也不小,把總劉欽、旗牌官范世傑均戰死,軍士也有200人捐軀沙場,戰死人員達40%。嘉靖皇帝得到消息後,雖然略嫌損傷不小,但士卒血戰的勇氣依然值得嘉獎,於是下旨地方生者加以獎賞,死者從優撫恤。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颱風行動剛一月,莫斯科以西的蘇軍就面對被圍的悲劇命運
細數西魏北周八柱國、十二大將軍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