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南名剎——吳興寺

江南名剎——吳興寺

關注嘉博,獲得更多活動資訊

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的外岡吳興寺,儘管已蕩然無存,但外地乃至海外的善男信女,每逢四時八節仍紛紛慕名而來,為能在吳興寺舊址旁燒上一支香而心滿意足,可見吳興寺影響之深遠。

▲吳興寺全景

據歷代《外岡志》記載,吳興寺建於南朝梁天監十年(512),五代乾佑二年(950)重修。吳興寺位於外岡鎮北市梢,佔地10餘畝,分東西兩院,東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文昌閣等建築100餘間(民間曾傳說有5048間)。大雄寶殿內供奉三世佛,佛像高10餘丈,金粉裹身,佛面慈祥。大悲閣內供奉劉鞈像及李若水牌位。寺院前有一片廣場稱大殿場,平時供香客停車歇腳,逢年過節時搭台演戲。寺後樹木幽深,為避暑勝處。寺內一年四季,香火不絕。

▲吳興寺正門

清康熙十六年(1678)重修大雄寶殿。乾隆二十四年(1760)住持僧宏吉,萬募重修寺院,二十六年以五百餘兩白銀飾佛像,光輝燦爛。大殿場上建成戲台一座,時時有戲班演出,盛極一時。據老人回憶,每每香火點燃之日,寺內木魚聲聲,寺外鑼鼓陣陣,煞是熱鬧。

▲1950年代的吳興寺

因外岡地處交通要道,凡遇兵荒馬亂之際,必首當其衝,寺院也在劫難逃。吳興寺最大的一次劫難發生在洪楊之役期間,百餘建築,盡毀於一旦。兵災過後,鄉民稍事安定,紛紛募捐錢財,重建吳興寺。

清光緒二十年(1895),僧念方以羅店玉皇宮積款合租等千餘金額,重建大悲閣,置鐵鐘一座(原有的一座鐵鐘洪楊之役時被強人所掠後流失於上海),鐘聲十里之外可聞。據乾隆《外岡志》載「東房崇福、西房永德均未恢復」,所以現在七八十歲老人幼年時看到的吳興寺,僅僅是重建的部分建築,也已十分宏大,可以想像,吳興寺興旺時規模何等雄偉。吳興寺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抗日戰爭初期,1937年修築滬宜公路時,原設計由東向西過外岡大昕橋後馬上折向北,因要拆毀吳興寺部分建築,鄉民不允,遂繞過吳興寺再向北延伸,吳興寺得以保全下來。抗戰期間,外岡鎮曾燒過一次大火,吳興寺也失火過一次,燒毀了部分建築。

▲外岡吳興寺鳥瞰圖

解放後,由於種種原因,吳興寺未能保存下來,「文革」時,大雄寶殿、大悲閣徹底被毀。江南少了一座古寺,我鄉失一勝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目前,尚存《重修吳興寺碑記》一塊,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修寺時所立,是顯雲僧極力保持下來的。

▲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吳興禪寺碑記》(2007年攝)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國泰民安,重建吳興寺的呼聲日漸增高。1982年民間佛教信徒合力在吳興寺舊址邊建一瓦屋,將石碑置於壁中,屋內供觀世音佛像,四時八節香客絡繹不絕。

目前,重建吳興寺的工程已排上議事日程,一旦事成,後人將重睹吳興寺雄偉建築之風采,定能為市郊添一遊覽勝地,亦能為繁榮榮地方經濟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1994年重建後的吳興寺

選自《疁城文博》第二十九期,第二版,1993年12月25日;作者:嚴家驂;配圖:徐征偉;編輯:陳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定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嘉定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