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始好好談股權,不要掉進這樣的坑

開始好好談股權,不要掉進這樣的坑

這是互聯網追風人發的第66篇原創

創業初期原始的夥伴經常是從熟人、同學、朋友關係開始,搭班子時大家都不太好意思去談股權。就算有過考慮,也沒有足夠重視,甚至口頭約定了事。殊不知,股權的不合理會給公司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股權就是最原始的利益分配。它的背後能一目了然創始團隊的利益格局和治理水平。某種程度上能代表著原始的創業基因。股權問題處理不好,原始團隊打起架來,再好的產品、技術與運營,都會功虧一簣。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坦言:創業的基礎就是兩個,一個是團隊,一個是股權結構。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一定做不成。如肉夾饃和互聯網+的模式誕生的西少爺 ,創立之初設定的334 股權結構,最終演繹出合伙人之間的訴訟。

創業之初,首先應該談的就是股權問題。明確股權分配,是創業夥伴搭建之初最純潔最核心的議題。不然,抱著一個隱患的炸彈共事,註定演繹一段「中國散夥人」的創業故事。

既然要開始好好談談股權,那麼做一個有格局的創業者還需要具備如下三個認知:

1 不要平分股權,也不要獨大

熟人合夥創業,一開始看不出彼此的能量,習慣性的傾向平分股權。似乎這樣最不傷和氣。但這樣的股權結構,說明一件事:這個團隊沒有領袖。沒有領袖的團隊,一旦方向發生分歧,會大大內耗精力和資源。

在大公司生態里,平行部門之間,基於各自部門角度思考,經常會在某個議題上發生激烈爭吵。如果最終無法達成妥協,必然要往上彙報,讓上級來決策拍板。決策結果是需要下面無條件執行的。如果試想這個上級出差了,那麼下面的爭吵要麼加劇,要麼擱置。大公司有本錢耗得起,而創業公司卻是朝夕必爭。

創業,每天都面對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創始人的意見會大概率不一致。這時必須有一個人是領袖,否則寸步難行。

有意識的樹立一個創始團隊的領袖人物,就是為了避免未來的決策拖延。如果沒有這個人存在,那麼說明創業團隊還是幼稚的,脆弱的。

但同時,這個領袖的股權不能獨大。因為當今市場競爭,一個人創業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要有真正的「 合伙人 」 。獨大是什麼意思呢?比如如果三人創業,你占 98% ,另外 2 個人各 1% ,這其實說明另兩個人不算真正的合伙人。你怎麼會找比你弱98 倍的人,一起合夥創業呢?你為什麼不去吸引更強大的合伙人一起創業呢?避免獨大,是你對團隊建設的格局思考。團隊第一股東至少需要50%以上,第二股東至少需要 10% 以上的股份。

2 不要總想自己主導公司,要勇敢把股權讓出去

當你有了創業計劃,開始組建創業團隊時,想必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團隊領袖。這是一個很大的創業認知誤區。如果你屬於上一篇說的創業第一類人,渴望自由發揮的你,不願意在自己創立的公司里被另一個人來領導。

如果你看好未來的事業,為什麼不去選一個綜合能力比你更強的人來做創業團隊領袖呢?切勿讓自己的能力水平代表了你的創業公司水平,那樣大大限制了你創業的高度。創業團隊並不是誰出錢多,誰占第一把交椅。因為創業公司終究是要準備去融資的。股權分配不能看早期出資比例來分配。個人能力、資源、技術稟賦等等要素都需要納入對股權分配的綜合考慮。

放下成為一個創業主導人的心思籌備創業團隊,可尋覓的創業夥伴人選會開闊很多。做一個創業團隊召集人,遠比做一個創業主導人來的更切實際。你放下了個人控制欲,卻開放了原始團隊的包容空間。如果你順利找到那個比你更強的人,恭喜你,你需要的是抓住他,讓他能和你同行,共創盛舉。

如有必要,要勇敢的把股權讓出去,推舉他成為團隊領袖,為了共同的信念奮鬥。

3 不要對公司失去控制權

一旦創始團隊成立,隨著融資的進程,一定要留心股權變動,導致原始團隊最終失去對控制權。如1號店創始人於剛的黯淡離場,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被資本逼宮,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被掃地出門……因為失去控制權,太多企業自此走下坡路或者失敗。

運營一家公司,在關鍵決策上面,必然存在路線鬥爭。沒有迂迴和妥協可言,不是死就是活。可是公司戰略面前,資本逐利的本性,失去了控制權,誰會在乎創始團隊的創業初心?

創始團隊成員務必要有控制的慾望和決心。

這裡需要以創始團隊作為整體的角度出發,不管團隊內部如何分權,只要團隊能夠掌控公司控制權,就代表整個公司的原始基因可以延續。要想牢牢地把握公司的控制權,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握公司的控股權,因為股權是對公司的終極控制權利。

創業團隊為了快速的發展,會經歷多倫融資,團隊的股權會不可避免的被稀釋。資本和創業者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問題會越來越突出。那麼有什麼辦法創始團隊可以牢牢控制公司呢?

1、註冊合伙人公司,讓合伙人公司再註冊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無論以後公司如何稀釋,都不會影響合伙人公司(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掌控力。但是這樣,後期融資時會遭到挑戰,投資方不會認可這種模式。

2、公司啟用AB股雙重股權制度,就是同股不同權制度。A型股可以公開交易;B型股不能公開交易,只能管理層持有。而B型股票的投票權市A型股的10倍。這樣即便創始團隊被大大稀釋掉股權佔比,但是依然能夠牢牢控制投票權,從而控制公司。只是AB股制度,目前再A股市場不認可,這也是導致很多公司遠赴美國上市的原因。

最後小結一下,在創業之初,要充分重視股權分配的重要性,要開誠布公的去和團隊成員討論股權分配問題,並且達成書面協議。分配原則至少要做到第一股東超過50%,第二股東超過10%。作為創業發起者,要有把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推為團隊領袖的格局。分完股權,樹立格局後,務必全員都要高度重視對公司的控制權。

認知到這些之後,就可以再好好談分股權這一純潔的議題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追風人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追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