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用音樂激勵無數中國人,死後葬入北京八寶山

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用音樂激勵無數中國人,死後葬入北京八寶山

1988年,經國家批准,將《八路軍進行曲》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並將它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這首旋律雄渾高亢的樂曲,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建設時期,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這首歌向人們昭示了一點,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祖國必將復興。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軍歌的譜曲人卻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名來到朝鮮的國際友人,鄭律成。鄭律成,原名鄭恩成,從小因酷愛音樂,遂改名律成。1933年,年僅15歲的鄭律成跟隨哥哥來到南京,參加朝鮮抗日團體。

即便處於戰亂時代,鄭律成從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八一三事變」爆發當天,鄭律成與我國著名音樂冼星海結實。兩人相處之後,鄭律成被冼星海的愛國情懷所折服,決定用自己擅長的音樂來激勵抗戰軍民。

1938年春天,鄭律成因創辦《延安頌》一炮而紅,後在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擔任音樂指導。這期間,鄭律成逐漸走上了創作的高峰期,1939年,鄭律成和詩人公木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次獲得了成功。

此後,這首軍歌吉刊登在《八路軍軍政雜誌》,隨即在八路軍根據地傳唱開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向來有著譜寫戰鬥歌曲的優良傳統。比如大家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等。

然而,在軍歌創作上,鄭律成卻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從他19歲來到延安開始,直到去世前,軍事題材的歌曲創作從未間斷。在延安生活期間,鄭律成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就是後來成為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的丁雪松。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鄭律成和丁雪松夫婦兩人面臨著一個抉擇:要麼兩人分手,要麼丁雪松加入朝鮮國籍,要麼鄭律成加入中國國籍。讓丁雪松的感動的是,鄭律成表示要加入中國國籍,「我是一個國際主義者,在朝鮮在中國,都是一樣干社會主義。」

很快,在周總理的特批下,鄭律成加入了中國國籍。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因病去世,享年62歲。鄭律成死後,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2009年,鄭律成被評選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參考資料:《丁雪松與音樂家鄭律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創作者鄭律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陳炯明曾叱吒風雲,被迫避居香港貧困交加,死時窮得用母親的棺材
老農挖到一塊石頭,上面刻有五個大字,專家看後:曹雪芹墓找到了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