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佶《大觀茶論》,你要的白是什麼白?

趙佶《大觀茶論》,你要的白是什麼白?

北宋是我國茶文化發展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那個時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點茶、鬥茶之風盛行。作為「中國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北宋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趙佶也非常愛茶,並且對茶學有著很深的研究。他精於茶事,曾多次親自為臣下點茶,而他所著的《大觀茶論》更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本由皇帝撰寫的茶書。這本書共有20篇,對北宋時期茶葉的地宜、採制、烹點、品質以及當時社會的鬥茶風尚等都有詳盡的論述,是我們認識和研究宋代茶業發展及當時制茶技術非常寶貴的文獻資料。

《大觀茶論》中特別著有「白茶」一篇,足見其在徽宗心裡的地位。那這個「白茶」究竟是什麼茶呢?是我們現在所指的六大茶類中的「白茶」嗎?那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1、原料產地

北宋建陽學者熊蕃所著《宣和北苑貢茶錄》中有記載:「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北苑,在古代建州府、今福建省北部建甌市境內。在歷史上,北苑為宮廷御茶園,宋代貢茶產制中心。當地官員將其所產茶葉獻與徽宗,徽宗欣喜若狂,如獲至寶,並將自己的「政和」年號賜予了產制該茶的關隸縣(關隸茶園為北苑御茶園東園),關隸從此更名政和,並延續至今。

可見,《大觀茶論》中「白茶」篇所敘述的鮮葉原料是在今天政和地區所發現並採摘的。

2、古今原料

宋徽宗在《白茶》篇中,對「白茶」的描述是這樣的:「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

那我們先來看看現代白茶中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的原料特點

政和大白茶

葉色深綠,芽葉

肥壯,茸毛特多

福鼎大毫茶

芽頭粗壯,色淡綠

白毫密集、多而長

福鼎大白茶

芽葉黃綠色

茸毛特多

福建菜茶

茶芽肥壯、較短小,

芽茸較少,色綠稍帶紫紅

通過與原文比較,我們看出,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的茶樹原料,都與《大觀茶論》中所描述的相去甚遠。

宋徽宗在描述「白茶」生長情況時說,「白茶」是在「崖林之間偶然生出」的,可見該樹種在北宋不被廣泛種植;且加工時「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說明該品種對溫度非常敏感,這兩個特徵再結合原料外形「其條敷闡,其葉瑩薄」的特點,似乎更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安吉白茶的樹種原料 ——「白葉一號」

3、宋代制茶

宋代趙汝礪所編著的《北苑別錄》所載,北宋時的團茶製作工序共有「採茶--——揀茶-——蒸芽--——-榨茶-——研茶-——造茶-——過黃」共七個步驟,其工藝類似於我們今天綠茶加工工藝中蒸青綠餅茶的製作方法,不同的是宋代是直接將鮮葉壓製成餅。

可見,北宋的貢茶是蒸青團餅茶。所以《大觀茶論》中的「白茶」絕不是我們現今意義的白茶!

那福鼎白茶和蒸青綠茶用北宋點茶法,又會展現出怎樣的特質呢?本期的最後,小烽用福鼎白茶(白

牡丹)粉和日本的蒸青茶粉為大家呈現!

可以看到兩款茶最後呈現的效果差別是很大的!也許是茶葉研成細末的緣故,所以兩款茶的特徵就更加明顯:白牡丹湯色潔白如雪,蘭香、毫香濃郁,入口鮮甜,回甘明顯,湯質醇厚、較苦;蒸青茶粉湯色翠綠,清香中帶輕微乳香,入口鮮爽清甜,湯質醇和、極苦。

中國茶道之宋代點茶法,你也來試一試吧!

? end ?

品評指導 | 漫荼_小文

編輯 | 漫荼_小烽

攝影 | Hello_Mx

商務溝通,茶事閑聊,

漫荼_小烽等你來互動哦

GIF

掃碼添加小烽個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日系奶茶杏仁色腮紅,讓你擁有被太陽親吻過的臉頰!
勁家莊紅薏米芡實茶配方是什麼?

TAG: |